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種子市場管理現狀及改進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現狀
全市可耕地面積2.4萬hm2,其中水田面積2.02萬hm2,占82.8%;旱田面積4200hm2,占17.2%;全年糧食播種復種面積3.03萬hm2,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玉米(含特種玉米)、小麥、油菜、西瓜等。其中早稻面積2033.3hm2,單季晚稻面積1.7萬hm2,小麥面積2060hm2,油菜面積1533.3hm2,大豆面積533.3hm2,蔬菜基地面積153.3hm2,其余面積為西瓜、席草、中藥材等經濟作物所用。目前,全市沒有注冊資金500萬以上的主要農作物種子經營資質的公司,常規種子經營資質1家,其他種子公司在東陽經營部3家,共有供應網點107家,其中東穗種業有限公司網點83家,占77.6%。全年種子需求量約80萬kg,其中外調約4萬~5萬kg。各網點種子供應品種數可達200個以上,加上各集貿市場的眾多流動攤販,呈現出點多面廣的特點,網點種子經營從業者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5%,決定了種子市場管理與服務的重要性、必要性與艱巨性。
2良種供應和用種安全的風險因素
2.1良種有效供應體系的建設通過“九五”、“十五”種子種苗工程建設,我市已初步建立了良種有效供應體系,基本能滿足全市農業所需的良種供應。隨著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的進行,原種子經營職能隨之剝離,而農業生產用種需求不能停止,培育和扶持新的種子市場主體成為政府和農業部門刻不容緩的職責,從歷史的經驗和種子市場的現實情況看,培育種子市場主體要對本地的地理條件、生態類型、作物種類、種植習慣等因素有充分的了解,能引進符合本地生產現狀的主推品種和適用技術,能滿足農民和農業的用種需求的目標,否則品種推廣多、亂、雜局面不可避免,打造農資信用體系建設的難度加大,最終影響良種的有效供應,進而影響全市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
2.2影響農民用種安全的因素
2.2.1種子市場管理和技術服務水平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健全種子管理機構,并承擔起種業發展規劃編制與組織實施、品種管理及展示示范、種子質量管理、種子行政許可審核、持證企業管理、種質資源保護管理、市場監測調控、種子儲備管理、種業信息服務等職責,制度設計的目的就是規范市場秩序,確保從種子生產直至使用的各個環節不出問題,因此種子市場管理和技術服務水平是影響農民用種安全的重要因素。
2.2.2種子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程度目前我市種子經營網點較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種子來源渠道多樣,經營和保管設施普遍較簡陋,持證上崗比例低,因此推進種子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勢在必行,在“自律”上大有文章可做,而“自律”靠“他律”去推動,加強種子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2.2.3農民安全用種的意識我市大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年齡結構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決定了用種不是靠自己科學的判斷辨別,而主要靠以往經驗、品種說明、經營人員介紹、廣告宣傳等渠道獲得,并且在種子與生態、氣候、農業投入等相關性上缺乏足夠的了解,每年都會發生相關的危害,而農民往往首先歸結于種子質量問題,使種子管理部門感到既同情又無奈,提高農民自身的用種安全意識就顯得尤為必要。
3.1加強種子監管隊伍建設種子市場要做到有序、平穩、安全,種子監管隊伍建設是關鍵。種子管理人員要認真學習和深入領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辦法》(以下簡稱《浙江省實施辦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堅持依法治種;同時加強業務學習,要取得業務資格證書,做到持證上崗;同時還要做到“四心”:對工作要有強烈責任心,處理事情要有剛直公正心,對待農民要有一種同情心,碰到群體性、復雜性問題要保持一份耐心。要建設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廉潔高效的種子監管隊伍,制度建設是保證。要按照公用事業單位政務公開的要求,公開種子管理站的單位職能,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要制定和完善內部各種規章制度,保證程序合法、辦事公正、監管有效、方便群眾。要創新工作機制,保障種子市場公平、有序競爭;加強與工商、農業執法等部門的聯動,形成合力;建立人員責任追究與考核制度,做到責任到人、監管到邊,不留死角。摸索建立種子監管長效機制,要樹立一種治種理念:事前日常監管遠比事后查處來得重要,事前加強監管可以確保不出或少出種子質量事故、大事故,事后查處即使農民得到相應補償已消耗了大量社會資源,且易造成種種不良后果。
3.2提高種子技術推廣與服務能力就目前體制而言,種子管理站職能不會是單純的種子市場監管,種子技術推廣與服務是職責之一,以服務促監管、以服務強監管,可以做到相輔相成。種子技術推廣與服務內容有:建立農作物新品種展示區,繼續開展農作物區試工作,建立已審定的農作物品種示范畈,開展良種良法配套的有關試驗,組織農技人員和專業大戶對展示區、示范畈的新品種考察,提出并每年的良種推廣意見,組織編印良種良法技術資料,結合送科技下鄉和各有關培訓,指導種子網點、廣大農戶選好種、用好種,同時深入貫徹宣傳普及《種子法》和《浙江省實施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使種子經營者懂得如何守法經營,使廣大農民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3.3推進種子市場的信用體系建設
東陽市種子管理站已下發《東陽市種子經營網點規范化建設管理辦法》,對種子經營網點進行量化考核。
3.3.1嚴把市場準入關一是嚴把種子企業或網點(經營主體)入市關。二是嚴把商品種子入市關。種子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對經營資質有嚴格的要求,要與工商部門緊密合作,嚴控許可、審核、領照、年審、設點備案等各環節的程序,規范種子企業的日常經營行為,督促建立完整的種子流通臺賬,嚴肅查處與經營資質不相符的種種違法違規行為,建立缺陷種子召回和報告制度。針對我市種子經營網點多、分布不盡合理、多數經營人員素質偏低的現狀。首先擬建立一套符合目前實際的種子店設立標準,包括經營場地、人員素質、誠信紀錄、方便群眾等因素,在發證或年檢時予以整合完善。其次要嚴格種子流通臺賬管理,隨著種子市場主體的增多,為了能達到方便日常監管和種子質量可追溯的目標,這一條尤其重要;要嚴格審查種子包裝和種子企業的宣傳畫冊,防止虛假宣傳誤導群眾;建立培訓制度,每年至少培訓2次以上,培訓內容貼近生產和經營實際,基礎理論與案例相結合,考核不走過場,逐漸做到種子網點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上墻,如《種子質量承諾制度》、《種子經營操作規范》、《種子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等,在種子店內應把有關證照和制度統一格式上墻,接受社會監督。
3.3.2加強日常動態監管按照市場準入要求,建立日常巡查工作制,建立種子企業和種子店的種子質量、服務質量誠信檔案,對問題較多或農民投訴不斷的種子企業和種子店要加大檢查頻次,增加種子檢驗批次,對經營假冒偽劣種子的種子企業和種子店要重拳出擊,對出現的一般問題、影響輕微的堅持處罰和教育并重,對屢罰屢犯的失信種子店則要從重處理,超過一定標準的取消其經營資格。種子店的服務質量同樣列入誠信考核,如因服務上原因時常引起農民種植的農作物產量或品質受損,說明它達不到種子經營所必備的經營資格,從機制上促使他們自覺學習和掌握農業與種子技術,提高種子技術服務質量。
3.4提高農民安全用種意識
要利用“八到農家”、科技下鄉、農技110等載體,加強農民素質和專業技術培訓,引導他們科學選種和用種,如要到正規種子店購種,仔細了解品種信息和栽培特性,理性對待品種宣傳廣告。通過種子體制改革后一年多的種子管理實踐,東陽市種子管理工作已形成了有本地特色,突出了強監管、促服務、提水平,符合現階段種子工作實際的操作模式,初步建立了既保障了良種有效供應,又確保了農業和農民用種安全的新機制。
作者:馬志進 單位:浙江省東陽市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