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市場需求為導向導游人才培養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旅游業國際化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使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旅游目的地”“國際化旅游客源地”。旅游院校作為導游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如何順應國際化旅游市場的發展需求?需要將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導游人才作為發展旅游事業的重要目標,助推國際化旅游城市建設目標的達成。面對國際旅游市場建設實際,旅游院校在導游職業能力發展上,既要突出專業技能培訓,還要關注專業外語、涉外公共服務能力養成,特別是懂英文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更成為國際旅游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為此,從宏觀設計到具體實施,把握旅游市場國際化趨勢,筆者就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模式展開討論,提出完善建議。
一、國際化復合型導游人才的職業能力內涵
通過對旅游行業進行調研,國際化復合型導游人才應具備多種職業能力。在導游崗位,其職業能力具有系統性,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等內容。對于國際化復合型導游人才,還要包括出入境服務、涉外公共服務、境內外旅行生活服務與聯系溝通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等。從旅游行業導游崗位來看,導游是銜接游、購、食、住、行、娛等要素的關鍵點,其職業素養是復合型的,需要具備博學多識的知識,能多個方面服務游客。如在講解旅游勝地時,能更加全面、準確、生動,在遇到問題時能隨機應變,將自然科學、人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具備開闊的導游知識結構,利用英文進行順暢、高效的溝通與介紹,滿足國際旅游市場職業需求。所以,對于國際化復合型導游人才,其本身就包括國際化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從事導游的社會實踐能力。需要強調的是,在國際化背景下,導游服務細則和標準,應掌握導游基礎知識和服務技能,能適應旅游全球化發展需要,具備導游國際競爭力,能了解不同旅游地人文知識,且具備國際化旅游產品的開發、策劃、營銷等綜合能力,能為游客提供專門的旅游產品服務。
二、依托國際旅游市場需要,深化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模式
旅游國際化趨向已經明確,面對國際旅游市場格局,旅游院校在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中,更應立足當地旅游資源,深入對接旅行社、海外實習基地,構建“校企融合、全程實踐、實境育人、涉外上崗”人才培養機制。所謂校企融合,就是積極開展與院校周邊區域旅游企業、旅游景區等展開戰略合作,充分利用本地景區資源,推進導游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讓學生走進旅游行業實際,從頂崗實習、見習實習等方面,來深化導游知識、導游技能的發展。如安排學生進駐旅行社,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由旅行社等機構參與核心課程教學,并提高校企頂崗實習教學質量。邀約旅游景區、旅游企業資深導游在院校開展講座、實訓教學指導,增強校企聯合辦學力量,促進校企雙方優勢資源的合作,讓學生入學后即可從專業課、業余時間、實習環節了解導游工作環境,掌握相應的職業能力。完善全程實踐教學體系,立足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目標,豐富導游實踐教學。如在入學第二學期,組織學生到院校周邊景區開展短期見習實習活動。第三學期,在校內進行仿真環境、校外實景導游實踐教學,由校內教師、企業兼職教師進行導游職業能力訓練。需要強調的是,在順應國際化導游人才需求上,要加強導游英文課程教學和訓練,通過自主組團、自訓、互訓等演練活動,提高學生英文表達與溝通能力。在第四、第五學期,鑒于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可在旅游旺季組織學生進入國內旅行社、景區、海外旅游度假村、涉外酒店等單位進行頂崗實習,提高導游人才的綜合職業能力。實境育人是國際化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和旅游校內實訓基地、校外旅行社、涉外旅游酒店等企業合作,開展實境教學,讓學生在學校、企業之間進行多輪密集輪轉學習,接受學校、企業雙導師指導。涉外上崗,主要在第四學期至第五學期,組織學生參與國外旅游企業頂崗實習活動,主要通過邊工作、邊學習方式,發展和提升導游的崗位(群)任職能力。
三、對標崗位,構建復合型導游專業課程體系
圍繞國際化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從導游專業知識、導游服務技能等方面,優化課程結構,銜接好中文與英文教學,讓學生掌握兩門語言。同時,在英文導游服務過程中,還要融入客源國國情、文化等知識內容,提高導游人才綜合職業素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課證結合導游崗位屬于職業資格認證,在課程結構與體系建設中,以導游證考試課程和輔導課程為主,并拓展相關的課程知識。如美學課程、文化課程、職業技能訓練課程,帶團能力課程等實踐環節,確保導游人才具備復合型素能。
(二)主輔同步為了提高導游人才的職業基礎能力,從國際化復合型導游人才職業素能上,強化導游基礎教學,關注導游英文表達能力。如引入英文課程,將主修課程與輔修課程進行整合,由淺入深,由基礎到專業、雙語并進,逐步提升導游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另外,在英文文化方面,設置大量輔修課程,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
四、改革教學手段,促進導游復合型服務技能養成
復合型導游人才的職業能力具有綜合性,特別是面對國際化旅游市場需求,需要導游既熟悉中文,又懂英文,在語言交際上勝任導游崗位。在教法革新上,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一)開展小班授課模式考慮復合型導游人才職業能力的多樣性,需要結合課程,開展小班化授課。如將中文導游核心課程、考證課程、英文課程進行小班授課,便于師生良好互動交流,增進學生參與學習,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訓練成效。
(二)“以賽促教”,推進英文教學面對國際化導游職業需求,英文水平的提升要列為重點。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發展,借助于多種競賽活動來提高英語綜合技能。如在第一、第二學期開展聽力、口語、閱讀競賽活動;在第三學期開展英文寫作競賽;第四學期開展翻譯競賽;第五學期開展英語綜合技能競賽。以競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不斷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提高英語實踐素養。
(三)引入“一學二練三突破”導游證考核機制每年11月份為導游證考試時間,對課程結構進行調整,在第一、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的前兩個月,重點進行導游證課程教學,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訓練,并通過課內實踐、集中實踐來提高學生導游服務技能。另外,在考證前兩個月,除了英語課,其他課程讓路考證,確保學生能順利通過導游證考試。
(四)深化校企合作,落實“學徒培養”模式以每學年第一個學期,落實校企“學生認領”工作,企業為學生選定師傅,課余跟師傅學習。在企業學習中,主要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結合不同崗位,安排不同的實踐內容。如跟導游帶團學習、短線全程陪同、長線全程陪同、地接帶團、計調業務以及旅游營銷等,讓學生真正從實踐中成長。
五、創造復合型人才培養條件,提升導游專業學生綜合職業技能
旅游國際化帶來的導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還需要為學生營造多樣化學習與實踐空間,引入高標準、國際化導游實務檢驗平臺,提升導游復合型職業技能水平。
(一)組建專兼職優秀教師團隊提高導游復合型職業技能水平,需要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一方面,學校要抽調教授、副教授、講師等職稱和年齡結構遞進的教學團隊,來負責校內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面,積極通過校企合作,邀請行業、企業經驗豐富的技師、專家,作為兼職師資,深化實踐教學。總體上,雙師型教師比例要高,要能滿足導游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通過校內學習、課堂示范、專題講座以及校外實習實踐指導,讓學生從企業實訓鍛煉中提升職業素能。另外,要關注導游專業師資英語水平提升,鼓勵教師參與海外留學授課,定期從海外學習、考察中提升教師執教能力。
(二)整合各類行業競賽活動,給予學生更好的鍛煉機會復合型導游人才要具備中英文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是在英文服務上,要更好地適應海外游客交際需要。通過引入各類英文技能大賽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競賽籌備與體驗,提升英文服務水平。
(三)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服務活動,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如在平時,鼓勵學生參與本地旅游導游活動,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國際活動機會,通過各類培訓來提升學生的導游服務能力。
(四)創造出鏡實習實踐機會,讓學生從英語語境上提升導游綜合能力在第四學期的四月份、第五學期的十月份之間,安排學生走出國門,深入到國外旅游地進行頂崗實習。如進入海外度假村、海外酒店、海外旅行社等企業,進行帶薪實習。在純粹的英文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基礎接待、前臺管理、營銷策劃等崗位進行學習、體驗,積累職業經驗,并從海外專業教師指導下,快速適應導游工作。
六、結語
復合型導游人才應具備國際化意識,要從專業知識、技能上,具備國際化導游服務素能,了解和熟悉國際化導游服務細則、標準、規范、知識,能適應旅游國際化發展需要。旅游院校要主動順應導游國際化發展趨勢,從復合型導游人才培養實踐中,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實訓、實踐條件,圍繞復合型導游職業能力,堅持“寬基礎、活模塊”,將通用素質、職業道德和素養,英語知識與涉外旅游技能進行整合,通過系統、專業、全面的學習,協同課證融通、語言技能、帶團服務能力發展關系,逐漸提升學生的職業品質和崗位勝任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從教學手法、課程結構、旅游服務以及導游崗位職業技能等方面來統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推進旅游城市國際化建設。
作者:馮靜 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