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和提高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讓職業素質的培養進入高職的課程、課本與課堂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靈魂,開發職業素質培養提升課程,明確職業素質的培養要求與教育內容是高職眼下職業素質培養進課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從理念的層面上講,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已為高職界普遍認同,但落實到具體的培養計劃、開設的具體課程、實施的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則目標與現實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所以要使得職業素質的培養具有針對性與有效性,首先是明確職業素質培養的目標,將職業素質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課程之中。而且職業素質培養課程的目標一定要具體化,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可操作性與可評價性。關注當前高職教改的一個熱點,是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路徑,開發項目課程結構式的高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改變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學科體系模式,從而突出職業教育的實踐性,能力培養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項目特色性。這種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化課程體系與項目化教學模式,比較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職業成長規律,較好地解決了“學的東西有用”“讓學生學起來的”的問題,成為當今高職教改的主流方向。但整體來看高職項目化教改,仍然突出能力培養主線,開發的是能力訓練課程,在推動由學科結構向項目結構“脫胎換骨”的項目序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職業素質的培養內容依然游離于能力訓練項目之外,沒有進入體系的項目規劃之中。這樣的項目化課改勢必不能解決好素質提升的問題。所以,要切實落實人才培養質量,在關注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訓練有效性的同時,職業素質的培養訓練也必須作為一個重要的開發項目,從頂層設計項目化課程體系開始,梳理職業素質的學習內容,尋找合適的學習項目載體,以工作實踐為起點,圍繞服務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設計專門的職業素質培養提升項目,并納入項目結構式專業能力人才培養體系。比如學院化工大類的專業,可以開發職業危害與安全防護、環境保護等學習訓練項目,有意識的通過素質訓練學習項目,營造職業素質的培養環境,將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納入到專業能力訓練為主的人才培養計劃,將職業素質的培養納入項目載體的項目化教學過程,有零落不自覺的素質培養狀態變為自主的有計劃的素質提升過程,有效地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意識與能力,實現專業能力提升與職業素質培養的有機結合。
二、推行綜合素質評價模式改革,為職業素質培養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加大對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水平、職業素質培養水平的考核與評估,不斷完善高職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評估機制,逐步建立高職學生能力評價機制、素質評價機制、個性特長評價機制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建立符合高職學職業素質基本要求的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保障職業素質的培養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程中,課程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教材模式的改革推進很快,這些改革不僅提高了高職課程、課本、課堂的生動性與有效性,而且全方位地開發了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在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與之配套的評價模式的變革方面,卻很少涉及。目前項目化課程改革中涉及的考核模式,依然強調理論認知,重視能力評價,輕視綜合素質。因為在各種形式的評價體系中,對素質的評價一直比較難。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標準、評價的過程、評價的方式等等,因為評價指向是個軟性指標,內涵豐富,涉及面廣,不好定量客觀描述、評判,所以實施起來非常復雜且不好操作,多數學校大都采用班主任、輔導員、學工部門為主體評價的德育全面衡量原則,給出一個很“寬泛”的評價等第,作為各種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這種評價不僅起不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反而成為考而優則優評價機制的陪襯。因此,要真正建立有效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這條改革之路還必須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來推行。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素質評估制度,建立由學生、企業、用人單位、社會需求方(第三方評價)為主體,學生能力評價、職業素質評價、個性特長發展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以讓學生能更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前提,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及興趣、特長、潛力等設置多層次、開放性、具有選擇性的考核形式為主的學生綜合素質評估機制,通過機制與制度來明確職業素質在高職學生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地位與作用,以考核和評估來促進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與重視,營造良好的職業素質教育環境。
作者:陳向平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