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教學中的職業素質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職業素質教育是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的需要盡管當前各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探索不斷深入,但效果還不盡如人意,教與學存在著事實上的矛盾。一方面是思政課教師的辛勤付出并未收到應有的成效,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殷切期待沒有得到滿足,高職院校學生最關注的依然是其就業和個人發展問題。“如果一個教育者對時代的合理要求裝聾作啞,那么,他自己就會使他的學校喪失生命力,自愿放棄他應有的對生活的那種正當合理的影響,而不能完成自己的責任。”思政課教學不應該遠離學生,而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促使學生的潛能向現實的職業素質生成,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是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效的現實選擇。
(二)職業素質教育是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的需要高等職業院校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是由職業教育的特色決定的,也是學生適應崗位要求、與其他類型和層次的高等院校學生錯位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隨著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在全球不斷擴張,職業道德危機充斥于各行各業:一些會計師誠信缺失、弄虛作假,一些公務員貪污腐敗、以權謀私,一些企業家利欲熏心、損人利己……甚至包括被稱為白衣天使的醫生和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在內,職業道德墮落的大有人在。各種職業都是光榮的,但各種職業都因一些道德墮落的人蒙羞。提升學生職業素質成為教育的艱巨任務,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已經迫在眉睫。因此“,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
二、高職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
(一)教學內容中滲透職業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之中,首先要在教學內容上滲透職業素質教育,這是成功融入的基礎所在。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和思政課的德育特性,對教學內容進行專題化設計。以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為突出融入實效,可以在保持教材基本內容不變的前提下,整體設計為幾個專題:如意義篇、創新篇、忠誠篇、責任篇等。每一專題命名及內容都源自概論課教學內容,并可以貫穿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意義篇,講述學習概論的意義,講述進行革命、改革和建設的意義,蘊含工作的意義;創新篇,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改革開放理論等內容,蘊含職業創新意識;忠誠篇,講述中國共產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難歷程,蘊含職業忠誠觀念。與忠誠篇相銜接的是責任篇,講述中國共產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此專題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蘊含職業責任意識。
(二)教學方法中體現職業素質教育特點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之后,需要考慮如何使教學內容進入課堂、進入學生頭腦的問題,這是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之中的關鍵。1.課堂教學情境化課堂是思政課教學的主陣地。針對高職學生長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在設計好的專題之下,要精心設計各個單元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出適合的教學情境。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適度地設計多樣化的情境,以突出專業特色的情境來搭建學習和工作的橋梁,形成教與學之間的紐帶。課堂教學情境首先要有“高度”,能夠直面社會重大主題,關注各行各業典型人物,以事件寫人生,引領學生的社會生活方向;以人物寫時代,關注學生的生存語境和發展空間。其次,教學情境要有“亮度”,要走進學生內心,深入到學生的情感世界,抓住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情境,以情感人,將職業素質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亮點呈現出來。另外,教學情境還要有“力度”,要大膽創新、精心準備,弘揚主旋律、摒棄迂腐舊,提升學生的職業信心,堅定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2.實踐教學職業化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大學生能否真心實意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內化為自己堅定的政治立場、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素養,實踐教學環節是關鍵。”在實踐教學中,首先要使實踐主體職業化。要使學生將自己視為職業人,一切基于自身的發展去實踐,感同身受地提升素質。其次,要使實踐內容職業化。實踐內容要與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作為職業素質教育理論課教學的延伸和支撐,職業素質實踐項目應該與理論課教學共同構成完整統一的職業素質教學內容。另外,要確保實踐模式職業化。職業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也與職業群體相關。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要處理好個人實踐和群體實踐的關系,倡導“點”“、面”結合“,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式的實踐教學新模式,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透徹,對社會的了解更加深入。
三、高職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再審視
如上所述,在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對這一融入進行全方位的再審視,將獲得更大的意義。
(一)以培養全面發展的英才為旨歸《孟子》云“: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能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確實為君子之樂。對高職德育工作者來說,能夠將所有學生育為英才更是至高之樂。英才,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應該是知識廣博的人,而不是視域狹隘的人。職業素質教育是培育英才的必由之路,以思政課教學為主渠道進行的德育行進在這條必由之路的最前方。因此“,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制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職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是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實踐嘗試,以培養全面發展的英才為旨歸。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思政課教學創新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是基于高職學生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對思政課教學創新的一次嘗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在教學創新中,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幫助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期間是高職學生思想素質提升的一個關鍵時期,如果在教學中極端短視、流于膚淺,不能做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思政課教學,對學生、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非常不利。
(三)在實踐中提升高職思政課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理論來源于實踐,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之中。培育出全面發展的英才,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兩個百年目標實現的具體衡量指標。在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正是高職德育工作者基于這一實踐做出的嘗試。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就要立足實際、勇于面對當前的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各種社會思潮,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就要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作用,“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經受歷練,理論之樹才會常青。
作者:田春艷單位:天津職業大學社會科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