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重慶與世界雜志》2014年第九期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貫穿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對思想意識、政治覺悟、價值觀念的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正確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使其堅定自己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堅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注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指導性作用,探究行之有效的培育路徑,將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的獨特性決定了差異化教育的必須由于地域差異及歷史因素,有些少數民族地區存在經濟不發達、教育程度相對落后的現狀,加上一部分少數民族思想理念及價值觀念比較陳舊且根深蒂固,造成了少數民族地區封閉落后的狀況。少數民族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多受其宗教信仰的影響,在其民族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又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其宗教信仰已具顯著的民族特征。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本身具有獨特性。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獨特性決定了在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過程要加強路徑探析,要注重獨特性與主導性的融合,從而更好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是適應我國發展改革步入“深水期”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巨變,但是目前我國推進改革的步伐在逐步邁入“深水期”。經濟的發展邁入需要產業升級的階段,科技創新、產業轉移、經濟結構的再平衡等問題越來越凸顯。但在這些層面,顯然人們還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所以在繼續向前的意識上還欠缺更充分的共識,在享受改革紅利的同時,經濟也給我們帶來了意識形態的多元化沖擊,當改革邁入“深水區”更易造成人們思想形態、價值觀念的混亂。少數民族大學生還處于接納并容的階段,除了主流價值觀念外,很容易被一些非主流價值觀念所誤導,如西方的和平演變、日韓流的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未來少數民族干部的儲備軍,在當前國情的現狀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的探析,是適應我國發展改革步入“深水區”的必然要求。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方式原則出發,同時兼顧少數民族大學生本身所處的校園具體情況及其思想特點,來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的實效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探索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一)豐富教育內容,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1.要加強預科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國的民族預科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照顧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殊性,在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大學正式學習前,進行的為適應大學教育生活的過渡性教育。“民族預科教育培養目標是為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培養和輸送文化基礎比較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較好的少數民族青年,是在少數民族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大學本科入學水平之間建立起來的一種銜接適應及承上啟下的特殊教育工程。”[3]一年的預科教育,課程上主要還是延續高中課程,難度不大,主要是為少數民族大學生克服心理、語言、溝通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困難進行的教育。因而,為了使少數民族大學生樹立其自信心以便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完成大學生角色的轉變,實現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預科教育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育,在預科教育的銜接階段就應打下基礎,在適應中進行價值觀的滲透。不僅僅是為了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趨于一致,更是為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指導作用,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樹立起文化自信,克服自卑心理,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待大學生階段將遇到的挫折與困難。2.要注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殊性,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首先在教育內容上,注重主導性與包容特殊性多樣文化相結合。具體來說,要將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環境融合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之中。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流價值觀,要堅持主導地位不動搖,以主流文化影響帶動多元文化,鞏固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從而增強核心價值觀認同度與價值訴求。另一方面是要尊重特殊性、將特殊性寓于主導性之中。“傳統教育對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須得到修正,學校必須幫助學生消除對其他文化的誤解和歧視以及文化沖突的恐懼,學會了解、尊重和欣賞其他文化。”[4]堅持主流意識的主導并不是簡單地排斥、消滅差異化,而是以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特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只有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更具有接受性,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學習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通過內容的豐富來充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既要有穩定的、連續性的內容,又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和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思想實際的發展,培養少數民族地區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二)轉變教育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要方式和渠道。要打破在思想政治課中原有的教學方式,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錘煉的模塊,將傳統意義中的僵化知識模塊轉變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到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上。當前,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仍是以灌輸式為主,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這種教育方式顯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政治素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不同于漢族學生,由于其受到的宗教因素、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客觀上決定了不能僅僅滿足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傳統的認知導向,還要將其隱形滲透其中,發揮教育合力,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少數民族大學生逐步產生“內化-外化”的轉變。因而應適當地引導滲透而不是強硬灌輸,從而增強少數民族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推動少數民族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
(三)拓寬宣傳渠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承載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也逐漸告別單一轉向多樣化,網絡科技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培育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更多樣的方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和渠道。通過渠道、方式的轉變,產生“內化-外化”的轉變實現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除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之外,還可以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來不斷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渠道。首先,可以依托信息資源,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的專題學習角,提供資源豐富的圖書資源及信息檢索,通過網上理論學習、查閱歷史巨著、優秀民族文化作品,以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其次,還可以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宣傳,突出教育實踐性。通過官方微博、網上專題講座、網絡論壇宣傳等形式進行。再次,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要靠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選擇、形成和鞏固。要高度重視社會實踐,要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全面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社情、民情。”
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學術論壇、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組織向少數民族優秀大學生學習,通過真人真事的感染,使之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開展專題報告會,不再僅僅突出專業領域的學習,而且應加強革命歷史的宣傳,使大學生切身感受民族團結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之處,從而促使自身愛國主義精神得以升華;組織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類型多樣的社會活動,在服務社會中感受認同并形成其自身的價值觀自信。同時,應多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座談會,關心少數大學生思想生活的近況,從細微之處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作者:馬青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