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和新時代的到來,高校創新創業改革、拓展高校學生就業渠道,已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尤為凸顯。研究創新創業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不僅推動了兩者的理論發展,更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文章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對網絡思想的價值導向、學科理念更新、教學模式改革方面起到重大貢獻,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業對創新創業教育也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兩者相互構建,協同創新。
[關鍵詞]研究意義;貢獻;思想引領;建構深化
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大學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和創業,已經成為新時代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①國家領導人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人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點就在哪里。要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聯網上線,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結合互聯網發展的形勢和特點,青年學生是網絡用戶的主體,這也就決定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高校學生教育中,要發掘創新創業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創業的觀念,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端正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這些都是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趨勢與需求的。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研究意義
(一)推動兩者理論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始于國外,目前國內大多數創新創業的理論都是借鑒學習國外的研究成果。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體系尚未形成,理論知識相對薄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同樣興起于國外,也面臨著理論實踐不足、觀念陳舊等諸多問題。因此,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變更教育模式,摸索出一套完善符合中國社會發展所需的,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從而使得兩個理論達到相互融合,協同創新。
(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②。但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進入我國以來內容體系不完善、學科概念不清晰、功能定位不明確、價值觀不突出等短板,這制約了它的發展以及學科作用的充分發揮。自我國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業經歷了二十余年的歷史,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能認識到網絡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并積極開展工作,但仍存在薄弱環節,如教育內容跟不上網絡的飛速發展,實際操作存在困難等瓶頸。因此,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改革,是經濟新常態下,國家和社會對高校教育綜合改革提出的新的時代要求。
(三)促使學生成長成才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是創新創業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目標。首先,明晰兩種教育理念之間的關系能夠讓學生正確把握是非觀,培育優良的創業品德與職業道德。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要具備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奮勇前行的精神品質。其次,明確了兩種教育理念之間的關系,就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得當的創業情感和正確的認知態度,從而設立實際可行的創業目標,引發創業行為。最后,清楚兩者之間的關系,能幫助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兩種教育理念相互滲透、互助、協調的教育體系下,知識建構更加多元化,彌補了各自教育領域的不足,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更利于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生力軍,成長為具備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創新創業教育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貢獻
(一)創新創業教育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價值導向傳統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較為理想化、理論化,在人文價值與人文精神方面缺乏與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不足以滿足當下高校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因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宜再采用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模式,而應尋求一些體現教育的現實性、普遍性、可操作性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育目標的可實現性,從而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遠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在價值導向上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指引作用。創新創業教育使高校成為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搖籃和發源地,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要把自己的專長、特長、興趣愛好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緊密集合起來,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和社會價值觀。
(二)創新創業教育更新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理念傳統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運用網絡的形式進行知識灌輸,采取的是一種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論學習對象是誰,模式千篇一律,沒有針對性,學習成效不理想。而創新創業教育是將傳授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創造知識的理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創新意識。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灌輸與吸收、教學與科研、傳承與教育的交匯點上持續發力,更新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理念。
(三)創新創業教育拓展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高校需要將創新創業的相關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體系中,將傳統的“填鴨式”“說教式”網絡思政教育向“開放性”“自主性”轉變。創新創業教育將一些全新課程,如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思維融入到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能完善網絡思政教育體系,同時也符合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目高校標,且符合教育服務于學生就業和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實踐上方面,創新創業教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進了更具活力、更加靈活、更有實踐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如體驗式學習、頭腦風暴、小組學習、參與式學習等,從而能充分展現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教學平臺上的大學創客空間、青年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享有真實的獲得感。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引領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政治方向我國在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接受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的沖擊、融合,信息知識的迅速膨脹,網絡社會的飛速發展等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這些時展帶來的巨大社會變化對人的心理產生沖擊,人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大學生在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追求缺失、價值判斷困惑等諸多問題。因此,高校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思想引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加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幫助大學生看清國內外政治局勢,堅定“四個自信”,敢于迎接中國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能夠以更為積極上進的精神狀態投身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去。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高校不僅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是實現創新思政教育手段、加強思政主陣地建設的重要環節,因此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在鞏固馬克思主義作為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堅定不移的將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認真結合國家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部署和要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時代的機遇,結合政策為創新創業型人才提升道德品質。
四、創新創業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構關系
(一)兩者在教育目標上根本一致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以創新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即以“創新育人”實現“創新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用現代化的傳播方式讓學生以正確的方式接收思想政治的洗禮,培養出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人才。從根本來講,兩者的目的均是為社會培養亟需人才,因此開展兩者融合教育能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和發揮社會價值。
(二)兩者在教育內容上相融統一創新創業教育是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涵蓋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諸多內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學內容諸如教育理論、教育管理學等方面與創業教育中要求的素質教育是統一的;創業教育中的相關內容諸如創業精神教育、創新思維教育等方面也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和客觀體現。因此,兩者在內容上是高度一致的,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具有時效性和穿透力,到達最佳的育人效果。
(三)兩者關系互融共生協同創新有研究表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互融合,也有研究指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創新創業相互依托③。兩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論成果、理論體系,如若將兩者分割來看,是不全面不合適的。任何一方單獨發展,都存在著自身的局限與瓶頸,難以克服的自身障礙。只有兩種教育聯動發展、共生促進、協同創新才是符合現實發展與社會需求。
五、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思維隨著社會的發展同改革、創新、發展理念不斷融合,融入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可以說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都是時代的產物,兩者的關系相互融合、互助共生、協同創新。因此,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充分把握、運用、發揮兩者的優勢,有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有利于社會的長足發展,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繁榮昌盛。
作者:盛莉莎;黃博;王學鵬 單位:湖南理工學院,岳陽市環境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