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制改革中平等中國夢的實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四期
“中國夢”是政治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夢。中國共產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自成立以來就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獨立、富強文明”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列寧在1916年所寫的《論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和“帝國主義經濟問題”》一文中這樣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這包括兩個意思:(1)無產階級如果不通過爭取民主的斗爭為社會主義革命做好準備,它就不能實現這個革命;(2)勝利了的社會主義如果不實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勝利,并且引導人類走向國家的消亡。”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的歷程中,始終視民主為一種國家形式,一種國家形態,并以憲法形式明確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無論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開放時期,都始終遵循人民平等參與的主體性,致力于實現政治權益平等。這是“中國夢”在政治生活領域的價值追求。在實現“中國夢”的奮斗歷程中,公平正義越來越凸顯其價值基石作用。沒有人民共享政治權益平等,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我們黨歷經90多年的奮斗和創造,已經初步建成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人民當家做主,提供了政治的、法律的保障。但是,由于一些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還侵蝕著一些領導干部的頭腦,一些群眾在分配、就業、教育、養老、司法、安全等方面有著“被剝奪感”和“不公平”感。這些現象說明,黨和政府還有待于在處理好政府、市場和公民社會三者理性互動關系問題上進一步努力,通過體制改革,把政府職能真正轉向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每一個中國人平等享有政治參與權,獲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政治保障。否則,“中國夢”的實現,就會陷于虛空。當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前進,《決定》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強調要深化司法體制、建設勤政廉潔型、法治型和服務型政府等創新舉措,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政治權益平等。相信,伴隨體制改革的深化,人民民主的范圍和途徑、民主的內容和形式將得到拓寬和豐富,人民群眾將在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等各個方面更多更切實的感受到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機會、權利和規則。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實現“中國夢”之文化權益公平
“中國夢”是人人共享文化繁榮發展成果,人人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和滿足的夢。“一定的文化(當做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這是我們對于文化和政治、經濟的關系及政治和經濟的關系的基本觀點”。實現“中國夢”,需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進而使每個人在獲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現代化過程中,共同奮斗、創造和積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化建設過去是“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非“少數人所得之私”,現在和將來,也如此。當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是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當今不斷改革中的經濟與政治發展中,依然為著最廣大人民群眾而非少數人的利益,真正體現文化承載“中國夢”的社會發展規律。以文化承載“中國夢”,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始終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文化發展理念,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道路上,我們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做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決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彰顯文化權益平等“中國夢”之內涵和要義?!稕Q定》多處提到“公共文化服務”,指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耙敫偁帣C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化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盈利組織。”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展望文化體制的深化改革,人民群眾切實得到平等文化權益,共享實現個人夢想的機會、權利和公平規則的同時,也就是實現“中國夢”的進行時。
三、深化社會體制改革以實現“中國夢”之公共服務均等
“中國夢”是社會和諧的夢,是每個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共同享有“權利平等”、“機會均等”、“得其所得”的幸福生活夢。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媒體見面會上所說:“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痹郊映墒斓闹袊伯a黨,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更加明朗,實現“中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中國人在完善的政治制度或社會制度或體制機制保障下,“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共享民生權益平等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國夢”是國家富強夢、民族振興夢和人民幸福夢的辯證統一。沒有個人幸福,沒有人人共建共享,就無所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現實表明,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區域發展、收入分配等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不公平問題,倒逼改革。《決定》提出,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歷史和現實正在證明,并將繼續證明,通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體制改革,從法律、制度、政策上創造有利于人民群眾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等等創新舉措,相信,在人人共享民生服務中,每個中國人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激情與活力,將得到從未有過的迸發。
四、深化生態體制改革以實現“中國夢”之生態文明共享
“中國夢”是生態文明及其成果人人公平享有之夢。從人口、資源、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角度講,“中國夢”的實現,就是把生態中國、美麗中國打造成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綠色地球家園帶來的美好生活。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夢”的價值追求,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自覺培養起來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產生活狀態,讓每個人在共建共享天藍地綠水凈良好生態中實現“個人夢”、“國家夢”、“民族夢”;實現“美國夢”、“歐洲夢”等全人類共同夢想的一致統一。早在世界工業化初期,恩格斯曾這樣警示世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敝袊伯a黨為民族復興不懈追求的奮斗歷程中,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并借鑒自己民族走過的歷史教訓和國際社會發展經驗,以世界眼光和國際思維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指導思想。旨在為了力求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力求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改革實現“中國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生態體制改革,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三大規律”理論自覺的邏輯必然。實現“中國夢”,必須走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中國道路”,在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稕Q定》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這些創新舉措,無疑彰顯了當代中國綠色文明的崛起,給實現人人公平享有生態文明成果以制度體制保障。如今,在黨和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人人參與營造合理消費、綠色消費良好社會風尚,人人共享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美好生活。越來越靠近“中國夢”實現目標,每個中國人在公平的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和制度環境下,越來越感受到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平等機會。綜上所述,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以“平等”托起“中國夢”,以“平等”承載“中國夢”,在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歷史新時期,將會得到淋漓盡致的彰顯。毫無疑問,每個中國人在感受社會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的生產生活中,會自覺而堅定地把個人價值實現與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皣腋粡?、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平等“中國夢”,自然會在社會公平環境和體制保障中,在“中國夢,我的夢”辯證統一中不再遙遠。
作者:董朝霞單位: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