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莊民主法治建設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山區農村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
1.民主法制存在缺陷由于一些相關法律存在缺陷,沒有能夠有效的執行,有的甚至在農村是幾乎形同虛設,成為推進法治建設的一大障礙。造成這種狀況,一是基層政權過度侵蝕民主自治,無視村民的民主自治制度,干涉村民自治的權利,阻礙民主自治制度的真正實現。二是基層單位在選舉和決策時無相應的民主化,村民對于參與民主自治沒有主動性,不夠積極,沒有約束村干部權力的實質規范,村民自治只是一紙空文,無法實現民主法治的本意,出現了很多一言堂、賄選等各類不和諧現象。三是農村實行的“四民主兩公開”政策和村民會議運行不規范,村民的代表會議制度不完善,制約了山區農村民主法治的繼續推進。
2.管理體制不完善山區農村在進行管理體制的變革時,給農村的法治建設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一是山區農村在房屋拆遷、集體土地的征收等利益問題上不易調和,引發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阻礙了法治建設的推進進程。二是現在的體制看似重視民主法治,但卻過于流于形式。尤其基層政府,指導不力,管理非常松散,有責無權,而鄉鎮的管理也十分放任,大大延緩了山區農村的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三是涉農執法不規范,司法不公正使得山區農民涉農維權非常艱難,人情案層出不窮,屢禁不止,給司法機關及行政執法部門的形象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使人們失去了對法律權威的認可,甚至有民眾已經喪失了依法維權的信心。
二、加強山區農村民主法治建設的思路
1.加強農村普法教育要更新山區農村的普法教育觀念,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大力宣傳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法規,從維護山區農民根本利益出發,切實落實普法教育工作;規范各基層部門的工作職能,切實發揮其對法制觀念的宣傳功能,使普法教育獲得好的成效,各司法行政部門的工作者要經常下鄉進行普法教育,也要發揮當地圖書室的實際作用,鞏固農民的法治意識;開展新形式的宣傳活動,用山區農民可以接受的、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普法教育。通過不斷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山區人民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對民主法治的認識。
2.繼續發展農村經濟,奠定民主法治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要想農村民主法治建設有很大進展,必須壯大農村經濟。十八大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推動城鄉一體化,地方政府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改革征地制度等。特別在現有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上,要維護農民的最大利益。對土地征用要進行限制,明確公共利益的真正內涵,制約政府權力,避免其濫用權力進行違規征地。對農民征地的補償辦法也要改進,完善補償標準。要賦予農民土地經營的真正財產權,允許他們擁有土地的相應權利。要根據當前市場化經濟的走向,調整山區農村的經濟結構,創新山區科技種田技術,興起現代農業。向農民普及樹立商品觀念,提高山區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全面展現其商業價值。并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高,爭取與世界水平接軌。
3.加強農村法治建設,依法行政優化農村體制建設,對司法行政機關單位形成權利制衡,證執法公正規范,提高執法水平。將各監督體系合成強大的監督力,保證法律正確執行。規范農村基層干部的權限,規范農村財權,落實民主選舉工作,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指導下,保證山區農民真正享有民主自治的權利。另外,為支持山區農業發展,要完善涉農法律,提高山區農業的競爭力,惠農、扶農、護農政策確實得到落實,切實維護好農村群眾利益。促進山區農村的民主法治建設,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提高農村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行政機關執法公正性,也要繼續大力發展山區農業經濟,夯實農村民主法治基礎基礎,真正促進山區農村的民主法治建設。
作者:李建斌單位:中共沁水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