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黨組織個人工作心得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認真抓好黨建、紀律監(jiān)察、組織、人事等工作
加快基層黨組織建設步伐。通過進村入戶了解情況,調整了縣南曉鎮(zhèn)團城、南曉村黨支部班子領導,完成了南曉村撤銷支部改設總支部工作任務,并在總支下屬的那蘭坡支部建立縣委組織部黨建聯系點。
全面負責并組織開展縣南曉鎮(zhèn)村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整個學教活動有序、順利開展,得到了縣委組織部的肯定和贊揚。
落實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guī)章制度。結合實際制定了《車輛使用和管理制度》、《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guī)定>的實施辦法》等九項規(guī)章制度,推動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進程。
抓好縣南曉鎮(zhèn)全鎮(zhèn)機關、事業(yè)單位機構改革工作。機構改革過程中,出臺文件齊全配套,深化改革措施有力,思想發(fā)動認真細致,上崗分流平穩(wěn)進行,改革取得了圓滿成功。
(二)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
以拓展、延伸“五個進”活動為切入點,以創(chuàng)建文明單位、文明鎮(zhèn)、文明村坡、“十星級農戶”、“五好家庭”為重點,廣泛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保持了1個自治區(qū)級文明村(三津村),組織創(chuàng)建鎮(zhèn)政府大院、派出所為文明單位。年的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三津村4隊、楊村5隊均通過南寧市檢查驗收,其中楊村5隊評為市優(yōu)秀二等獎,年四個生態(tài)文明村坡(三津村7隊、12隊、27隊、金雞村3隊)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各項工作得到了肯定,被評為年江南區(qū)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先進個人;年度區(qū)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在轄區(qū)范圍內的9個部隊中,突出“思想共建、道德風尚區(qū)建、文化共建、環(huán)境共建和經濟聯建”的主題,為本鎮(zhèn)評為年度南寧市(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標兵單位、年度自治區(qū)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貢獻力量。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年的元旦、春節(jié)、五一、國慶等節(jié)日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組織第一屆、第二屆沙井鎮(zhèn)“茉莉花”杯拔河比賽、沙井鎮(zhèn)路、軍、地籃球友誼賽,沙井鎮(zhèn)路、軍、地春節(jié)聯歡晚會、“婚育新風進萬家”趣味競技游園活動,送戲下鄉(xiāng)、科技、文化、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等等。
加強社會宣傳工作。正確的宣傳輿論導向是抓好兩個文明建設的保證。結合我鎮(zhèn)的實際工作,充分利用墻報、板報、橫額、固定大幅標語,張貼小標語、廣播、上圩設點宣傳,發(fā)宣傳資料、出動宣傳車等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
抓好理論學習工作。組織抓好鎮(zhèn)黨委理論中心組、鎮(zhèn)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抓好黨校陣地建設。
(三)抓好“非典”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作為沙井鎮(zhèn)防治“非典”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配合鎮(zhèn)黨委、政府制訂各種制度、采取多種措施,戰(zhàn)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上,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四)配合做好鎮(zhèn)黨委、政府各項中心工作。
參與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包村等工作。特別是在的抗洪救災工作中,參與組織帶領本鎮(zhèn)黨員、干部、群眾全力以赴奮戰(zhàn)在抗洪救災第一線,被評為原郊區(qū)年抗洪救災先進個人。
(五)抓好全鎮(zhèn)農業(yè)工作
加強農業(yè)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每年組織干部群眾冬修水利,年共有13000多人次參與冬修水利工作,完成62公里的渠道清淤工作,確保了農田的正常灌溉用水。
加大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力度。年調減糧食種植面積1000畝,通過改良土壤轉變?yōu)槭卟嘶兀渲型瑯反迥桥隙?00畝稻田以土地集約化經營流轉的方式承包給橫縣農民種植蔬菜。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年共引進推廣新成果18項,其中種植業(yè)14項、養(yǎng)殖業(yè)3項、農機聯合收割1項,種植面積57440畝,養(yǎng)殖數量812頭,機收面積570畝。建立富德村2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并于年4月21日通過自治區(qū)農業(yè)廳、自治區(qū)食品管理局的驗收。
全面開展三津村作為南寧市科技示范村各項工作。一是調整種植結構,推廣種植100畝象牙四季豆;二是推廣羅非魚養(yǎng)殖,建立250畝羅非魚養(yǎng)殖基地;三是進行黑白花奶牛品種改良項目;四是建立5畝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示范地。
全面開展“村帳鎮(zhèn)”工作,建立財務公開制度,建設公開欄,以便村民監(jiān)督。
在全鎮(zhèn)范圍內開展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和第二輪土地承包收尾工作,力爭年底前完成農業(yè)稅夏征、秋征入庫的征收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體會
(一)工作思路變了,方法變了
過去總認為自己能夠做的就自己完成好了,不相信也不想麻煩別人,但現在認識到,工作是靠團體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一個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也沒有能力完成。必須全盤考慮,統(tǒng)籌安排,對于一項重要的工作,還需分階段、分任務,分解到每個組甚至每個人,同時要做好督促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學會了讓別人分擔工作的任務,學會了長遠思考,學會了勞逸結合。
(二)群眾的思想工作是最難做的
沙井鎮(zhèn)雖然地處近郊,但群眾的思想閉塞、落后,沒能脫離計劃經濟思維。可以說沙井鎮(zhèn)廣大群眾還處在幾十年前的計劃經濟、傳統(tǒng)種養(yǎng)的思想狀態(tài),不愿意也很難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富不了也餓不死”、“吃飽睡好萬事偕了”,一個字——“怕”,怕吃苦、怕受累、怕吃虧、怕麻煩,“等、靠、要”思想嚴重,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不去了解世界,不與市場接軌,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其樂悠悠”。可以說,這種思想狀態(tài)嚴重影響我鎮(zhèn)工作的開展,特別是我分管農業(yè)阻力非常大,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農民不相信也不愿意,不積極配合,總認為是政府讓“我”去做,而不是“我”積極主動要求去做。辦一個純粹的技術培訓班參加者廖廖無幾,但一聽說有肥料、種子等物資相送,馬上人流絡繹不絕,但很多是老人和小孩;在種子、肥料上進行補貼,鼓勵農民種植蔬菜,但總認為太辛苦而不愿意種,甚至提出要更多補助。所以要搞好農村工作,首先要解放農民思想,提高農民意識,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在我所包的沙井鎮(zhèn)最大的一個村——三津村的生產隊長和群眾代表會議上,我多次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要求他們必須摒棄現有的落后、閉塞、不思進取,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發(fā)展意識、競爭意識、改革開放意識。
(三)思想認識的轉變
過去在學校里總認為工作會很輕松,特別是公務員,一杯清茶、一份報紙、看看文件、聊聊天,上班下班,一天也就過去了。工作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一天到晚忙個不停,而且學校里的專業(yè)知識在基層農村根本就用不上,猶如一張白紙,什么都要從頭學起。可以說,剛工作的兩個月是心態(tài)調整期,期待中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性質與現實的差距,期待中的生態(tài)條件與生活待遇與現實的差距,期待中的熱情釋放與現實的差距等等。
我從小到大都在縣城中長大,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對農村的認識也就是一年回老家兩三趟,記憶中的“牛在前來人在后”、“臉朝黃土背朝天”。工作了,才真真正正認識農村,了解基層農村工作。干農業(yè)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而鄉(xiāng)鎮(zhèn)是最基層的一級政府,工作千頭萬緒,三個文明建設要一起抓。“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都是“萬金油”,哪痛往哪擦。有時還真是不適應,總感覺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一件事還沒完成,另一個任務又布置了,難怪都說,基層干部要學會“十根手指彈鋼琴”。以現在(2003年9月)工作為例,正在進行的中心工作任務是:自治區(qū)、南寧市計劃生育年度核查,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江南區(qū)鋁工作園區(qū)征地調查摸底工作,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大會戰(zhà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年度迎檢準備工作、安全生產自檢工作,教育系統(tǒng)深化體制改革前期工作,以及各職能部門的本職工作等等。
(四)解決群眾糾紛難度不小
在發(fā)生糾紛時,農民的思想很簡單,“是我的就是我的,天老爺也管不著”,而且公說有公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讓誰,如何找到平衡點是很關鍵、很難的。年12月份的一天,天津村4隊的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進行到打籃球場階段,但是卻在鋪籃球場的地點——曬谷場上與三津村4隊產生了地界糾紛。三津村44隊群眾出來阻攔施工,而且部分群眾的言語有些過激,致使場面氣氛緊張,甚至有群眾叫囂“打、打”。當時我正在三津村3隊動員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也分管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聽到消息后馬上趕到了現場,并聯系司法所人員下來。到達后,先把雙方人員分開,并把雙方隊長叫到旁邊了解事情經過和協商處理辦法,但雙方情緒都很激動,無法協商。后來又分別找雙方了解各自想法,讓他們提出各自的意見。最后雙方都同意各派3名代表進行談判協商。代表到齊后,先要求雙方要心平氣和,可以各抒己見,但不能互相攻擊,不能互相辱罵,然后才讓他們各陳己見,但說著說著又吵了起來,無法再談。在他們陳述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雙方曾經分過地界,而且當年參與分地界的老人還有健在的,于是我們提出要該老人出來指認地界。老人出來后,對地界也已不是很清楚,而且對老人指認的地界,雙方都不認同。但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調解,雙方的情緒都已有所緩和,我們再次提出,雙方代表再次協商,雙方同意了,而且各自派出了在群眾中有較高威信的人員。這次坐下來后,我們表明了我們的誠意,希望通過協商,雙方能夠達成一致意見,而且保證我們的立場是公正的,絕不偏袒。雙方又各陳己見,在我們的引導下,雙方最后終于同意在原地界的基礎上重新分過地界。馬上,雙方代表到達現場,進行分界,而且要求其他人員不能進入現場,以免人多嘴雜,多出事端,在分界過程中又分別做了雙方工作,終于將地界落實下來,而且馬上繪制圖紙,書寫協議,雙方簽字生效,避免了一場事故,也保證了生態(tài)文明村建設的順利進行。整個調解過程從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午飯還是村干部從家里帶給的幾個棕子。
在調解糾紛時,必須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不能群眾急你也急,還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一方,特別是在調解企業(yè)和農民糾紛時,這一點非常重要。年7月,南寧市136重點工程項目——南寧市砂石市場征地工作基本完成,但也遺留了不少問題,工程隊進場后農民的水利灌溉渠道被毀,農田無水灌溉,面臨減產甚至失收。作為三津村包村干部,我們分別聯系了當事雙方在村委召開協調會。雙方都準時參加了會議,村民來了7位代表,在協調會上,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在聽取了雙方的意見后,我們提出,南寧市砂石公司要考慮到實際存在的問題,對因施工造成的水利渠道毀壞要進行修復,并要求雙方到現場勘察。在現場,雙方都提出了各自的處理意見,綜合各方意見,我們提出由南寧市砂石公司出資,由農民自行購買材料,出勞動力修復水利渠道,雙方均同意,并確定水利渠道路線,將協商結果寫成文字后,雙方簽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