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文科技期刊發展機遇及挑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科學技術的投入也逐年增加。《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R&D經費(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為17606.1億元,比上年增加1929.4億元[1]。科技強國與科技報國的思想也更加深入人心,產生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和研究論文,其中,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到了世界頂級刊物上。然而,我國的科技期刊,特別是中文科技期刊發展速度要相對遲緩很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8)》指出,截至2017年底,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為4599種,占我國科技期刊總量的91.03%[2]。盡管中文科技期刊曾經也在我國科技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科技傳播和學術交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在當前時期,由于中文科技期刊自身存在的散而小等特點,中文科技期刊已經不能充分發揮其對我國優秀科研成果的科技傳播和學術交流的作用,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前人關于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已有諸多評論[3-11]。新形勢下,中文科技期刊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作為一名從業10余年的中文科技期刊普通編輯,筆者將分別就當前時期中文科技期刊面臨的發展機遇及挑戰淺談個人體會,以期更好地促進中文科技期刊發展壯大,真正承擔起我國科技發展中科技傳播和學術交流主陣地的重任。
1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機遇
1.1國家層面更加重視
關于我國科技期刊特別是中文科技期刊發展的問題,不僅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工作者一直在思考,黨和國家也把這一問題上升到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12]。的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我國中文科技期刊工作者,認為這是從國家最高領導人角度鼓勵科研工作者盡量將科研成果發表在我國的科技期刊上,全面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特別是中文科技期刊質量。2018年11月14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13],意見指出:“要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科學編制重點建設期刊目錄,做精做強一批基礎和傳統優勢領域期刊”。我國中文科技期刊工作者應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主動作為,提升期刊質量和辦刊水平,做精做強自己的刊物。
1.2更多科技人員看重中文科技期刊
在過去一個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工作者為了趕超世界科技強國,將很多重要的研發成果發表到了世界頂級刊物,這無疑從某方面展現了我國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實力和研究水平。同時,伴隨著我國在項目申請、人才評價、職稱評定和研究生培養等方面的考核中,偏重了考察文章的發表刊物及其SCI影響因子,這一評價機制導致我國科研人員不得不把科研成果發表到SCI影響因子更高的刊物上,致使我國很多具有高質量研究成果的學術文章外流,中文科技期刊在這一時期的生存和發展舉步維艱,痛失伴隨我國科技事業共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幸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感悟到,我們利用國家越來越多的項目基金,潛心研究獲得的科研成果,發表到國外出版集團后,版權即歸國外所有,國外各大出版集團再利用其掌握的強大的文獻資料版權,逼迫我們花費巨額資金購買使用,而且近年來購買價格每年的漲幅驚人,這可能導致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我國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意識到,應該更加支持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逐漸把好的研究成果發表到中文科技期刊上,逐漸擺脫我國科研文獻資料嚴重依賴國外大出版集團的局面,更能夠逐漸提升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這就為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1.3新技術的產生為中文科技期刊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計算機和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給傳統期刊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21世紀初以來,相對于傳統出版,先后出現了“桌面出版”“電子出版”“網絡出版”“互聯網出版”“泛媒體出版”等新的出版形態和概念[14]。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15]。中文科技期刊作為媒體的一種,要按照積極推進、科學發展、規范管理、確保導向的要求,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更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創新發展、堅持一體化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當前時期,很多中文科技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以微博、微信、微視頻和客戶端的“三微一端”的全部或部分形式出版和宣傳刊物,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文科技期刊的辦刊人更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新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期刊出版形式,共同推動中文科技期刊向前發展。
2當前時期中文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
2.1中文科技期刊獲得資源有限在必須盡快促進
我國期刊更快發展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之后,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因其使用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文章發表后能夠很快被國際同行看到,期刊影響力短期內可能會大幅提升,所以獲得了極大的政策和資金優先支持。2012年,中國科協啟動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專門支持英文科技期刊的創新發展[6],支持經費每年幾十萬到數百萬元不等。相比之下,占我國學術期刊總量91.03%的中文科技期刊卻很少能獲得資金支持,中文科技期刊正面臨既無優質稿源又無資金支持的局面,而且短期內很難有所改觀。
2.2國內優秀稿件外流狀況無法很快扭轉
2018年10月,科技部等5部委聯合《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展開了我國科技界扭轉不科學評價導向的自我變革,要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及文化價值,要從根本上摒棄科研評價的“唯SCI論”“唯指標論”等,鼓勵科研工作者將更多的優秀科研成果發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17]。盡管國家越來越重視改善當前的科研評價機制,并且積極探索更加合理更加公平的科研評價手段,但是事實上,更科學、更合理和更公平的評價機制并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而且盡管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意識到了支持中文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性,但是要轉變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唯SCI論”等思想,并重新接收一種新的評價機制,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未來這一轉變過程中,中文科技期刊仍將面臨優質稿件嚴重短缺的局面。
2.3中文科技期刊自身存在不足
目前我國有中文科技期刊4000余種,大多是分散辦刊,沒有集團化優勢,在發展策略、辦刊模式、數字化出版及媒體融合等方面無法形成合力。這就導致各個中文期刊出版單位既要有精于專業知識和編輯業務的編輯人員,又要有精于期刊經營、數字化出版等方面的技術人才,以目前中文科技期刊各出版單位的人員配置來看,很難滿足這樣的要求,導致中文科技期刊發展后勁不足。而且,很多中文科技期刊出版單位隸屬于各自不同的主管主辦單位,而期刊出版并非這些主辦單位的主業,導致期刊出版不受重視、編輯人員晉升受限甚至期刊出版運營經費不足等不利條件,嚴重影響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
3結束語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也逐漸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雖然近些年來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略顯滯后,與我國科技強國的地位不相匹配,但是,作為中文科技期刊辦刊人的我們,一定要認清當前時期中文科技期刊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腳踏實地、永不懈怠地推進中文科技期刊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