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炙手可熱的中等職業類學校而今日漸式微。特別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生源少,素質低。中職類學校學生普遍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佳,自我管理能力不強,而且來自單親家庭或貧困家庭的多。這就給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帶來許多新難題,需要我們找出新對策。本文就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班級整體管理方式、怎樣有效地進行批評教育、幫學生改正錯誤、以全體學生的個人發展帶動班風建設、權力分散化可以淡化矛盾、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試圖針對這些方面找出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
一、管理上先嚴后松,過程要先管后理
教育家洛克說過:“因此凡是有心管教子女的人,應該在子女極小的時候早早開始管教。”同樣,班主任也要在學生一入校就樹立校紀班規的威信。如果開始時管理松散,有法不依,等到學生在校“混”習慣了,再嚴格管理就會引起學生的極大反感,不處分又無以服眾。班主任就只能束手無策了。反之,先嚴后松,一段時間后,大多數學生已經習慣成自然,基本能按照要求自我管理,養成一定的自律性,整體秩序就會好起來。老師也不必像開始時那樣“嚴厲”,只是在必要時理正理順一下關鍵點,幫助學生成長。這有利于發展他們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個體獨立性的迅速發展成熟,還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二、教育上先理后情,懲罰時先教后“誅”
我認為教育青年學生要先用道理理順他,后在感情上理解他。班主任對學生容易愛之深,責之切。在向師性養成之前,開始就“責之切”,容易讓學生覺得老師感情用事,針對自己,而不是針對問題。所以開始和學生溝通要用道理說話,青年學生完全有能力自我認識和反思。然后從感情上理解學生,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時間。反之,先對學生表示理解,再和他討論問題,學生就會厭煩,教育效果就不會太理想。學生犯錯誤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般不要在學生第一次犯錯誤時就嚴厲批評。《論語•堯曰》說:“不教而殺謂之虐。”教育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必須要教育在前。道理、要求和獎懲都事先講清楚。沒有說過的錯誤不能懲罰,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性格軟弱點兒的學生會變得畏首畏尾。對于一些屢教不改的學生,批評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班級管理中壞行為得不到懲罰,好行為得不到鼓勵,班級風氣就會不正,班風不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改錯要給緩沖期,緩沖期要合理
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很多,有一時不小心的,說說就可以了。有習慣性的,則很令人頭疼。有些學生習慣性犯同一類錯誤,犯錯誤后認錯態度非常好,改正錯誤的行動卻不到位。原因有兩種:認識上去了,但改正的決心和力度不夠;二是并沒有認識上去,習慣用“拖”字訣來不了了之。讓老師沒有批評、教育的機會。對于這樣的問題怎么辦呢?第一次,問明情況,給機會彌補;第二次,提醒他踐行承諾,明確規劃改錯時間;三次之后,一針見血揭露他們的謊言:拖延不改,是錯上加錯。給學生機會要適度,不能因為要給機會就一再無原則讓步。
四、班風抓整體,特長在個人
怎樣建設良好班風,大家都各有辦法,有的擅長樹立榜樣,有的培養班委會管理能力,尤其是班長,要擅長管理紀律,能處理好日常班務等。在中職學校,班主任應該親自抓一些紀律等管理,減少學生間摩擦機會。要組織學生多參加多設計些有益的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參加,讓他們培養一些特長。這種積極布置任務的方式,讓學生知道做什么要比呆板地強調紀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就在上面種莊稼。要想讓學生做得好,就用活動充實他。
五、權力分散化就是矛盾分散化
部分學生長期擔任班干部,既浪費他們學習時間,也損失了其他人的鍛煉機會。據此,安排學生輪流處理班務。主要班干部一月一換,紀律值周生一周一換,人人有機會,誰也不能專權,就不再有抱怨和推脫,減少了很多不穩定因素。其他繁瑣的班務按內容要求征召志愿者,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權利,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人人會被他人管理,人人需要管理別人,都知道管理的難處,接受別人管理時配合度就提高了。每個職務都有公認的量化標準,期末評優就公平了。表面看是班干部實權減少了,但特權也沒有了,權利分散化的結果是矛盾分散化,班干部和普通學生之間差異小,矛盾少,更團結、更和諧。
六、你對誰負責———做好和家長的溝通
班主任的工作要直接對學生負責,和家長溝通是必要的。但是溝通的態度和目的很關鍵。有的年輕老師認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是責無旁貸的,找家長是管不了學生時的“撒手锏”。這樣一來,學生怕老師知道家長電話,家長怕老師打電話,那么效果可想而知。我認為家校溝通應該常規化,合理化,應該是老師和家長為了共同促進學生發展而搭建的橋梁。不僅是學生有問題要告訴家長,學生有進步、有優點更要告訴家長,以便雙方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共同努力。就如魏書生說的:“和家長聯系不是目的,只要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不用這個手段也可以。”
總而言之,我覺得班主任是一項鍛煉人的工作。它不但使我們增長了教育、管理的實踐知識,還更加深入全面細致的了解了學生,可以和很多孩子成為好朋友。它不但總是讓我們發現教育工作中的新問題,面對新挑戰,更是鍛煉我們長期面對挑戰與壓力的能力,不斷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的能力。
作者:王春俠 單位:通化師范學院分院海龍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