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創業教化的制約與舉措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目標功利化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教育培養的主要是就業型人才,近幾年來才提出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技術、生產、管理一線的工作人員也需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特別是隨著我國社會總體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多數院校想通過開設創業教育類課程來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這種功利化的教育目標無疑會導致創業教育開展得不深入、對創業教育內涵認識不到位,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對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幫助作用也不大。這與創新型國家所需要培養的創新型人才相去甚遠,無法使創業教育真正有效地實施。
創業課程體系不完善
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需要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和系統的課程體系。在國外創業教育進行得比較好的國家已經開發出了一些受學生歡迎的教材,并且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教學手段和評價標準,而我國在這方面幾乎還是空白。目前的創業課程一是以選修課為主,授課內容也以教師本人衡量的側重點來講授;二是在高年級以講座的形式開展,主要是以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為內容。這些課程的開展沒有一定的計劃性、系統性、連續性,與學生所學的其他專業知識嚴重脫節,缺乏連貫性和整合性,這說明目前高職的創業教育還沒有和其人才培養方案有機地融合起來。
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匱乏
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有優秀的師資儲備。但目前的情況是在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隊伍中受過專門創業教育培訓的教師人數實在是太少,而且大多是從事行政工作或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這些教師本身有著繁重的行政工作,教學技能相對欠缺,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教師缺乏創業的實踐經驗和在企業就職的經驗,自然在授課過程中教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校方聘請的客座教授、專家或知名人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所以教學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緊缺
創業技能的良好運用需要有廣泛的實踐平臺作支撐。在對學生的一項問卷調查中,有一個問題即“你希望通過怎樣的途徑獲得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大多數學生選擇的是活動加訓練和親身實踐。但目前的情況是創業教育還僅僅是停留在理論上,所謂的創業活動也就是舉行各種形式的創業設計大賽,而創業大賽的設計卻往往難以付諸實施。
推動創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
對于創業教育,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把創業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管理統一納入到教務部門管理,與基礎課、專業課一樣進行統籌安排,提升創業課程的地位。同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貫徹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
(二)樹立全新的教育目標
我們必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目標,構建創新型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將創業教育作為國家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作為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并著重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際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
(三)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必須優化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應當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和專業特點設計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既要考慮和突出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兼顧創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實踐,增設一批有助于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培養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建立與培養創新型創業人才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配套制度,將創業教育自覺地融入到學校的整體育人體制中。同時將科研、工程項目和生產實踐中的新成果、新技術及本行業或行業科技發展前沿的新動向等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
(四)建設多元化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的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和創業實踐指導能力外,還要有極強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所以校方應加強對創業教育專職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創業理論水平,同時加強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深入企業體驗創業過程,熟悉企業的運作、發展、管理與經營,提高創業實踐能力,或邀請一些有創業經歷的專家、知名人士作為客座教授進行講座,對學生的創業實踐予以指導,以彌補校內教師在創業實踐方面的不足。
(五)建立健全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創業教育是一種注重實踐的教育,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助推器。高職院校應主動走出校門,積極尋求與政府、企業的合作,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一方面,高職院校可建立創業中心,加強校企合作,通過創業中心與社會、企業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包括各種創業孵化器、創業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等,為有意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有效的培訓指導服務,以及進行創業實踐、實習活動,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能力,進而形成高校、社會、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企業的創業資源。另一方面,學校應充分挖掘校內實訓基地和實驗室資源,為學生生產實訓提供良好條件。
作者:李春青聶淼單位: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