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生創業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既有研究成果
筆者以“警校高職生創業”為“篇名”在中國知網上搜索,找到0篇文獻。筆者以“文科生創業”為“篇名”在中國知網上檢索,找到0篇文獻。筆者以“高職生創業”為“篇名”在中國知網上檢索,找到119篇文獻。可見,相關研究尚少,成果不多。徐旭梅等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警察院校大學生自主性低,教官很少鼓勵學生進行個人創意,看重結果和分數,輕視過程和能力。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應不同于傳統課程,學生將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化成主動的知識探究者和實踐者。創業教育的宗旨是培育畢業生未來就業的創新、自律、堅毅、誠信、自信和開拓能力,果敢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劉黎明認為,警察院校的學員畢業時多數(23以上)無法進入警察(公安)系統,這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嚴重失衡。長期的失業一定會讓他們感到社會缺乏“公平”,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懷揣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證走上“非常專業”的犯罪道路,這些人給社會治安帶來極大的潛在隱患。朱曉紅等認為,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需求是不同的。文科專業的技術性弱使了大學生比較缺乏依托專業創業的自信心。孟慶偉認為,創業首先不能被當作一種純粹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而應是滲透于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以上這些研究成果,很有參考價值。
二、廣義創業與狹義創業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創業”就是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在法治社會,對政府是“法無授權不可為”;而對市場主體則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創業,博大精深,有著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比如,在發現“杜蕾斯”等行業巨頭由于過分傲慢,把主要精力放在渠道和營銷上之后,劉克楠開始創新、創業,開辦了大象公司,傾注巨資于產品和服務,并且一舉成功。又比如“數字游牧民”。NatalieSisson是著名的“旅行箱創業人”,她全部家當就一個旅行箱,沒有固定住址,但在四個國家有銀行賬號,17個手機SIM卡,掙錢全部在網上。她做了接近4年的生意,有著6位數的收入。2013年5月30日,根據閩教高[2013]55號文件,福建警察學院被確定為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互聯網信息資源輔助研究”等20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成為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視頻偵查技術實踐應用”等30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成為2013年福建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狹義的創業是指創辦企業,特別是小型、新型企業,在創業過程中既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又實現個人抱負,反哺社會。廣義的創業,是指在創新精神的指引下,不安于現狀,不囿于陳規,不滿足于既有工作模式,勇于創新,積極進取,想常人不敢想,干常人不敢干,在新的領域、新的崗位上建功立業。普通人往往將公務員崗位看作是鐵飯碗,其實公務員也存在著創業的需要。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大陸的公務員將要分類管理,職位歸入綜合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推進公務員分類管理的工作將由國家公務員局職位管理司負責。公務員分類管理的試點工作已進行多年。離全國推行已經不遠了。高校及畢業生都要有思想準備。一個大學畢業生(含高等職業學院畢業生)如果二十五歲考入公務員單位,他將在這個系統工作三十五年。這一歷程不算太短,其職位可能會有這樣的調換,綜合類→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也可能是專業技術類→綜合類→行政執法類,還可能是……理論上講會有六種調換方式。求穩怕變是不正確的態度。2005年3月7日,任玉嶺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指出:我們的官民比已達到1∶26,比西漢時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
2005年4月27日下午,人事部副部長侯建良在新聞會上說,我們國家目前所謂的“官民比”應該是1∶197.69。不管具體比例是多少,總之,體制內外的基本共識表明———我國大陸的公務員是冗員較多的,未來定會精簡。相當一部分公務員可能要面臨轉型、轉崗、創業。同樣的道理,警察也存在著創業的需要。比如,近幾年由于《禁毒法》的推行等原因,勞動教養制度出現了很大調整,在部分警察身上出現了以下轉型:勞動教養人民警察→強制隔離戒毒警察→社區矯正干部。即使是在相對穩定的監獄系統,考上公務員、進入獄警行列的年輕人也會有崗位的變動,也會有工作性質的轉變,比如“,接線生”(辦公室文職崗位)→“看守(帶班干部)”→“書記員”(內勤)。又比如有的年輕人剛進入監獄時,在防暴隊值班,后來到監區當帶班干部(分隊長),之后又到監區做管教,后來任副監區長,極少數人之后還擔任了監獄的領導。有的年輕人剛進入監獄時,在一線帶班,之后通過心理咨詢師考試,加上自己的鉆研、實踐,成長為罪犯心理矯治的能手,一直工作到退休。也有極少數年輕人是這樣轉型的:各市司法局監獄管理科警察→社區矯正公務員。也還有極少數年輕人,在監獄、強戒所的一線工作一段時間后,經過遴選,進入局機關、廳機關工作,不再從事具體的業務工作、執法工作,而是做宏觀管理工作。2013年5月3日,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公布了《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公開遴選,是指市(地)級以上機關從下級機關公開擇優選拔任用內設機構公務員。公開遴選是公務員轉任方式之一。報名參加公開遴選的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資格條件: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和2年以上公務員工作經歷等;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省級機關公開遴選的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報名參加市(地)級機關公開遴選的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有的高職畢業生,其職業定位為大機關,他們早早就參加自考、函授學習,為參加遴選而主動提升學歷層次。這既需要創新意識,又需要創業能力。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年輕人的職業生涯是漫長的,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憧憬。我們需要在學生畢業前有意識地對其進行規劃輔導,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也要早做打算,這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如何渡過———綜合類?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一線工作?二線工作?文字工作?管理工作?與人溝通?與設備打交道?業務工作?還是協調工作?有人認為,在國進民退、市場機制遠未發揮應有作用的今天,高職學生的創業成了小打小鬧。其實,人的潛能有時是逐漸顯露的,年輕人的長處、優點也是會變動的“,窮則思變”“、陸路不通走水路”,每個年輕人都會碰到天時地利人和不完全具備的事情,及時調整,改弦更張確有必要。總之,創業的意識人人都應當有,對處于全面深化改革時代的司法警院高職生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三、司法警察就業目標下高職生創業的特點
1“.行業保護”導致學生創業積極性缺失。
1995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27條規定:錄用人民警察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考試、嚴格考核、擇優錄用。在十幾年的實踐過程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監獄管理局、強制隔離戒毒局主動搜集空缺職數(警察退休人數,辭職人數,開除人數),確定擬增補人員的數量,報送人事部門,進而配合人事部門進行省級統一招警考試工作。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近十幾年的招生情況也表明———之所以80%的司法警院學生是農村學生,是因為處于二本線至一專線之間的農村考生對學費一萬元以上的民辦三本院校不感興趣,而對學費僅五千元且六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畢業生當年入警的警院“情有獨鐘”。可見,高中畢業生是因為每年15%~35%的入警比例而報考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司法警察的擇業志愿使農村高中畢業生對警院趨之若鶩。在少數省份,仍然存在“行業保護”———監獄管理局與人事部門協調,給予系統內下轄的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畢業生政策傾斜,在省統招指標中劃出約三分之一,通過限制專業的方式面向下轄警院畢業生。這有利于提高本省警院高職生的就業質量,但同時也導致本省警院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不高,眼睛只盯著那幾個公務員指標,一年考不上,第二年再考;第二年考不上,第三年再考;第三年考不上,第四年再考……。我省竟有連續考十一年的個案存在,令人感嘆。
2.涉警專業高職生創業自信心匱乏。
職業院校的學生專業思想牢固,擇業志愿明確,本來是好事。但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比如,一旦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則工程設計、建筑、鋼鐵、水泥、裝飾材料等相關專業的高職生必然面臨“無用武之地”的困境。同樣道理,警察院校學員學習的是非常專業的警務知識、技能,除了從事相應的工作外,他們沒有多少能力與其他院校的畢業生一起參與就業競爭。廣度與深度的矛盾,博與精的矛盾始終存在。說得通俗一些,就是這樣一種狀況———一旦對口,如魚得水;一旦改行,可有可無(淪為冗員)。任何一個專業,任何一個職業院校的學生都有其局限性,有就業優勢,也同時存在就業劣勢,即使是西醫專業的高職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就業困惑。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初衷是提高勞動者素質,解決就業問題。職業教育的理想化模式是“訂單式”培養,類似于“以產定銷”的工廠,但是,目前我國大陸的高職院校大多達不到這一標準,一些文科及警察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甚至成了兩不像———既不像普通本科高校那樣知識面廣,也不像工科類高職院校那樣動手能力強、一畢業就可上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所開設的課程,除了基礎課外,專業課大多為人文科學類。在“刑事執行”、“罪犯心理測量與矯正技術”專業中,學生缺乏立足本專業創業的信心,因為國家法律不允許個人開辦監獄。在“涉毒人員矯治”和“行政執行”專業中,學生缺乏立足本專業創業的信心,因為國家法律不允許個人開辦強制隔離戒毒所。在“法律事務”專業中,學生缺乏立足本專業創業的信心,因為高職生也不可能申辦律師事務所。在“刑事偵查技術”、“安全防范技術”專業中,學生缺乏立足本專業創業的信心,因為國家法律不允許個人開辦私人偵探所,也不允許私人開辦保安公司。在“應用緬甸語(法律服務)”及“應用泰國語(法律服務)”專業中,學生缺乏立足本專業創業的信心,因為資金、渠道的缺乏,個人開辦邊貿公司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司法信息安全”專業,高職生也缺乏自主創業的底氣。因為其專業技術方面的本領尚欠火候,剛剛入門,學到的僅僅是一鱗半爪,多為半瓶子醋,無法獨當一面。在新型媒體大舉擠占傳統紙媒空間的今天(2013年底中國手機網民有五億)“,新聞采編與制作(法制新聞)”專業的高職生若不考公務員(入警),而是到報社找工作,成功者將“寥若晨星”,進入黨報系統的幾乎沒有。在“社區矯正”專業中,學生缺乏立足本專業創業的信心,因為國家法律不允許個人開辦矯正輕刑犯的機構。去心理咨詢中心當助理,又因門檻太高而無法進入,況且心理咨詢中心的經濟處境也不樂觀。
3.創業意識尚屬模糊,創業事例鮮見。
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生在嚴格的警務化管理模式下逐漸養成了“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習慣,不但行為舉止整齊劃一,言論整齊劃一,甚至思維也幾乎一致了。這有利于管理、控制,卻不利于創造、創新和創業。“等”“、靠”、“要”的慣性使學生缺乏自主創業的意識,到目前為止,創業成功的典型事例較少。曾有極個別在校學生嘗試進行文印店經營,但由于場地設在學生宿舍產生了安全隱患及倒賣歷年畢業論文電子稿而被院方取締。
四、對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創業教育的設想
(一)內容
1.創新意識。
一百年前,南美洲的阿根廷欣欣向榮,在世界上被普遍看好,然而,由于缺乏創新,受限于民粹主義等原因,現在已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種族、民族、國家、地區、行業劇烈競爭的今天,固步自封,因循守舊是自甘墮落,甚至是自取滅亡。同樣道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年輕學生來說,創新意識非常重要。絕大多數省份已放開招警條件,面向全國大學生招警。如果哪一天少數幾個省份也取消了“行業保護”(學界俗稱“斷奶”),我們的警院高職學生將面臨更殘酷的公考(入警)競爭。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創新精神,肯定要敗下陣來。
2.創新思維。
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關系密切。年輕學生除了學習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知識、經驗、技能外,必須逐漸培養形成存疑、批判、探索、革新的思維習慣。擯棄盲從、懶惰、懈怠的陋習。陳寅恪在1929年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現在看來,并未過時。在強調共性、強調集體的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形成創新思維尤為困難。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
3.創新能力。
創業,就是要創造財富,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精神財富。喬布斯的創業史,雖然難以復制,但可以為我們提供啟示,激勵年輕的高職生向書本學習、向新媒體學習、向社會學習,逐漸培養專業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余額寶”的出現,彰顯了馬云的創新能力。但是,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勤于思考、勤于動手、勤于修正、勤于改進和勤于調整而逐漸形成的。新加坡致力于增強教育市場與就業市場的關聯性。學生在大二結束時才確定具體的專業學習方向,且每個在校大學生必須同時在兩個系選修兩個專業,以提高就業競爭力。這一經驗,對我國的高職學院特別是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很有借鑒價值。
(二)形式
1.創業課。
各高職院校,包括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已普遍開設了創業類講座。在此基礎上,在條件成熟時,可以開設創業類理論與實作課程。教育部在2012年曾發文要求各個高校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經過幾年的探索,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分專業、分性別、分來源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輔導。
2.實地參觀考察創業園區或創業企業。
安全防范專業學生可以參觀公安局網警支隊工作場所、安保公司技術中心。小語種專業可以參觀自由貿易區、邊貿企業。法律事務專業可以參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警務專業可以參觀法院的法警隊、檢察院的法警隊。
3.觀摩他人計劃書。
雖然,知識不等于技能,經歷不等于能力,但是,沒有知識的儲備是不可能憑空具備技能的,沒有干事、解決問題、完成工作任務的經歷,能力也絕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年輕的高職生必須認真對待學習,認真對待社會實踐,認真對待創業設計,認真觀摩他人制作的創業設計計劃書。
4.參賽。
積極參加“挑戰杯”等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創業艱難,但是學生可以嘗試,先邁出一小步,先開始做,再慢慢改進,修改方案。雖然獲獎很難,但是經過幾年的參與,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可以積累經驗,促進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途徑
1.個人。
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應當通過個人立志,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選定目標,努力學習,刻苦歷練,考級考證,實習見習,頂崗實踐,不斷提高個人的創業能力。
2.社團。
可以以高職院校內部的學生社團為依托,相互介紹,相互提攜,以團體形式加入創業行列。也可以讓學生社團像市場中的小微型企業一樣,每天有許多新成立的,每天也有許多關門歇業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在優勝劣汰的大背景下不斷推陳出新,螺旋式上升。經營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3.高校。
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在現代教育中心勤工儉學、實習,可以培養解決硬件故障、軟件病毒的能力。在后勤服務中心勤工儉學、實習,可以培養餐飲管理、銷售、烹調等方面的技能。在警官培訓處勤工儉學、實習,可以培養操作辦公設備及辦公軟件的能力,避免大三撰寫畢業論文時,才發覺自己不了解Word的尷尬。在保衛處勤工儉學、實習,可以培養安全意識,了解技防設備的使用要領。在圖書館勤工儉學、實習,可以培養書刊經營管理能力,了解我國新聞出版的規律,了解數字信息的利用手段。允許高職生在校園內開店,也是高校進行創業教育的一條途徑。餐廳、咖啡屋、文具店、書店等可以作為選擇項。學生規模小的職院,校內“創業街”的建立,會存在不少困難。此外,由于一些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不在大學城內,此路困難重重。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創業教育,不能與司法警察的擇業志愿相抵觸。不能通過貶低警察就業目標的價值來開展創業教育。否則,將會傷害農村學生的感情,還會挫傷學生對創業課教師的信任感,得不償失。
4.社會。
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2013年11月12日做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十二部分43條指出: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新機制。實行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可見,創業已成執政黨高層的議題。創業教育應當成為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的一項活動。當然,不是要其他行業的人員“越俎代庖”,主要的責任屬于高職院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及政府下屬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職業學院所在地的市、區的就業服務機構,省教育廳下屬的就業創業服務機構都應該負起責來,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幫助就業困難的高職生增強創業能力。例如,為方便高校成功開展創業教育,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訓課程體系,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聯合華普億方共同開發了《大學生創業實訓系統》。系統將創業知識體系與創業仿真實訓緊密結合,形成最全面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大學生創業實訓系統,分為在線模擬版和就業指導中心版。線上版可供網站用戶線上進行創業模擬練習。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高職院校學生會與非政府組織(NGO)的接觸、聯系、合作,應該說已經有一些嘗試了。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在這方面尚無進展。職業定位為公益創業的文科(含警察)高職生要注意一個問題———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一些非政府組織,被司法機關及地方政府視為“維穩”的障礙,視為“惹麻煩者”。所以,在加入NGO時,要十分謹慎。在大學擴招后,一些警察院校在招收警察專業學生時,還同時招收一些非警察專業的學生。從擇業志向來看,這兩類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是不一樣的,創業愿望的強烈程度也不一樣。筆者認為,在開展創業教育的探索方面,非警專業可以先行一步,讓學生結合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積極探索。取得一定經驗后,警察專業再逐步跟進。
作者:劉剛劉俊輝繆祥禮單位:云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