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地理課程資源的利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地理課程改革計劃里面重新歸納了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這一目標,這也是新課標對地理教學進行改革的一大亮點。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不僅是學校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改進,也是構建地方課程資源庫的重要舉措,同時對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地理知識并且得到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要保障初中地理課程達成教學目標,保證課程順利進行,就要對課程資源進行全面的開發和利用。相對來說,對初中地理課程資源實現有效利用和開發的意義是十分廣泛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第一,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教學形式。我國疆域廣闊,地形相對復雜,如果全國形成統一的地理課程標準將不利于學生對各具特色的地形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不了適應相應地區的教學特色,體現不出學校地理教學的特色。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形成,保障了學校教學的地方特色和基本特點。第二,這是全面達成新《地理課程標準》要求的保障。新課改對地理教學的要求是,要培養一批兼具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人文素養的地理人才,對地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第三,它是對地理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基本前提。現代教學理論把學生作為了教育的主體,老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和經歷教學過程。我國一直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舉措。第四,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對地理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吸收消化知識的基本能力,完善學生的個體情感,促進他們價值觀的形成,讓知識得到均衡發展。第五,它提升了世界各地對地理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度,使地理學科更具影響力。
二、對初中地理課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與利用的措施
1.建設高素質的地理教師隊伍地理老師要不斷學習和補充地理基本知識,在掌握相關理論的基礎上踐行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老師要具備相應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和開發能力,積極地利用學校已有的地理課程資源引導和鼓勵學生豐富地理知識。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然后寫出閱讀感受,教師在設計教案之時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在上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這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準備一個地球儀,然后準備一份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在與校園在地圖上的比例進行對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我國疆域遼闊的意識,這樣充分的準備可以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直觀。另外,地理老師之間也要加強合作,相互交流教育心得,也可以將教學資源進行相互借鑒,這樣對學校整體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有關鍵性的作用。
2.開展豐富多彩的地理教學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地理教學活動是對地理課程資源進行高效的開發和利用的關鍵措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和教師了解學校的地理教學課程資源,促進具有校園特色的教學形式的實現。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節《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時,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在校人數的數據,然后比較其他學校的基本學生人數,接著進一步提出小學、高中、大學的學生數量,而后對整個中國所有學校和教育機構的人口數量進行一個大概的論述,最后,讓學生進行思考,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深入居民區內進行自發性的人口調查,這也有利于提升他們對人口的認識度。
3.學校加強地理圖書資源管理一方面,對圖書館的地理圖書資源進行嚴格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欄、墻壁等資源,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對于學生自己制作的地理教學材料要進行嘉獎。例如,在上《中國的自然》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采集學校或者當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資源,讓他們在自主認識的過程中實現對地理課程資源的進一步了解。
總之,具有開放的觀念才能充分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教師要將教材作為聯系生活和知識的媒介,進行教材資源的整合和開發,根據學生的個性特色,進一步加強研究性學習,構建“開放性”的地理課堂,實現地理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的有效融合。教師不僅要將地理課程資源的特色體現出來,還要做好學科之間的融合,最終把促進學科間課程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發展作為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建立課程資源庫,實現地理課程資源共享。
作者:王燕 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西營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