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化學實驗課現狀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社會要求我們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意識、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才。那么相應地,我們在備課和歸納總結時同樣需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甚至是膽量,因為打破多年教學經驗積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一旦走出了這個舒適圈,我們的教育模式就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對此,筆者根據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總結的經驗,提出了幾點關于改變農村初中化學實驗課現狀的具體策略。
一、農村初中化學實驗課現狀及特性分析
農村學校相較于城市學校而言,在教學資源、教育硬件設施、學生和教師固有水平等方面雖然比從前的差距小了很多,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小學,所接受的啟蒙教育方式各不相同。再加上每個同學的思維方式、接受能力、個性特點、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都大不相同,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個性化培養(yǎng)。結合初中化學學科來講,就是要將每一個可變的教學因素和教材大綱、課程知識點完全契合,從而通過盡可能多的手段完善農村初中教育建設。不論是來自鄉(xiāng)村還是來自城市的學生,在初中階段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學習習慣沒有系統化。因為就算是最好的小學教育也是在開蒙,學生們大量的腦力和潛力還沒有被開發(fā)出來。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來說,就是如果毫不拓展書本上的知識,那么學生的平庸就是教師的責任。因為化學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甚至實踐遠大于理論的學科。這里指的拓展并非脫離教材的天馬行空,而是要以課程大綱為核心,引導學生們發(fā)散開去。
二、改善農村初中化學實驗課現狀的具體對策
(一)將化學思維與實驗內容、教材大綱緊密契合根據前文所述,化學教學要理論結合實際,因此要注意化學實踐,也就是加大實驗課的份額。化學是一門看得見的學科,五彩紛呈的化學反應很容易引起學生們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能發(fā)生化學方程式倒背如流、但看見反應現象卻不認識的情況。故此,我們應該盡量多地安排實驗課,有時候受條件制約可以進行化學實驗展示。例如在講“鋁熱反應”相關知識時,同學們對該反應所釋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沒有直觀印象,但鋁熱反應危險系數大,筆者便準備了實驗展示課。在保護措施妥當后,筆者點燃鎂條,同學們的驚呼便開始了。試想一下,就算有的同學日后可能不從事化學相關行業(yè),但相信這次鋁熱反應實驗將會使他們一生都有印象。
(二)因地制宜進行農村初中化學實驗課改編受鄉(xiāng)村教學條件制約,有很多實驗課缺少相應的化學試劑,此時我們可以利用化學的變換精神,利用手邊的材料進行代替。例如在氧氣的制取實驗課中,有的教師因為缺乏實驗工具而改成講述教學。其實教師可以去藥店購買常用藥品雙氧水和高錳酸鉀,同樣可以達到制取氧氣的目的。同時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借助“Lab”軟件開展農村初中化學實踐教學。“Lab”中涵蓋的化學試劑很全,表達出的實驗效果也很準確,很值得在大范圍內進行推廣。
(三)指導學生們形成個性化、終身化的學習方法態(tài)度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fā)展有很大作用。雖然初中的學生們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教師依舊要起到引導作用。例如筆者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每節(jié)課前3分鐘為學生的提問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們對不了解的知識點提出的問題,筆者會對學生個人乃至全班的知識掌握情況作出判斷,從而制訂大面積的戰(zhàn)略性教學計劃和戰(zhàn)術性的單獨輔導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所能講授的內容是有限的,但形成終身高效的學習習慣將會讓同學們受益一生。例如在講催化劑相關知識時,筆者告訴同學們在書中貼一張紙,將后面所學的所有包含催化劑的方程式全部總結到紙上,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都總結了滿滿一頁。而這種方法不但使同學們對高錳酸鉀等能做催化劑的物質進行了歸類,還給他們帶來積累總結、終身學習、高效長足發(fā)展的能力。
三、結語
化學是初中理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學生們在未來醫(yī)療、生物、材料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時代和社會發(fā)展也對新時期的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培養(yǎng)全面自由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了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鄉(xiāng)村教育應該開闊眼界,跟上時代,盡力彌補硬件條件上的不足,為學生長足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淑蘭.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12):70-71.
作者:滿慧芳 單位:甘肅省永登縣苦水鎮(zhèn)南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