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前言
初中數學課程所包含的一些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中,完全脫離實際生活的教學行為是無效的。開放式教學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質的教學理念,強調了學生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前提,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fā)出來。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發(fā)揮知識的載體作用,提高教學體系的開放性程度,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師會將自己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tài)獲取數學知識,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教學主體性被重新確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引導和組織的作用。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該根據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教學目標,為其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對整個教學過程形成把握,在課堂上與學生以交流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的形式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教師講解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讓學生根據三角形的概念、性質以及特點等已經掌握的知識以合作的形式展開探究,將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總結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開放程度。
二、構建開放性的教學過程
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課堂具有較強的封閉性特點。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在保留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一般情況下,開放式教學過程主要體現在提問—分析—解決—結論[1]。也就是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盡量保證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進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數學現象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達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對于初中生而言,對于教師講解的數學知識點可能會遺忘,但是所形成的學習習慣卻能使其受益一生。例如,教師講解到“隨機事件與概率”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紙箱在里面放入20個紅球和30個黃球,教師分別進行兩種抽取方式,第一種是同時從紙箱中拿出兩個小球,第二種是先拿出一個球,記住顏色后放回,再拿出第二個,在這兩種抽獎方式下,抽出兩個紅球的概率是不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突破口,并完成解答,得到結論。
三、合理設計開放性數學問題
提問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為學生所設計的問題應該體現針對性和契合性,使學生能在探究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2]。
四、增加教學評價
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的學習習慣對于其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效果之間存在較強的聯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態(tài)度、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實踐活動的規(guī)范性都能被反映出來。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評價內容,使學生能有意識的改正自己的不良學習習慣。開放式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得了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所能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會增加,教師通過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自我學習情況的認知程度。結論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理性思維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在構建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目標引導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對其形成正確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構建開放性的教學過程,合理設計開放性數學問題,增加教學評價的方式優(yōu)化教學效果。通過本文對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模式探索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建初.合作探究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18):57-58.
[2]厙映映.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學周刊,2018(17):23-24.
作者:吉永菊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賽什斯鎮(zhèn)古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