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任務驅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傳統教學方式逐漸被改變,教學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應運而生,通過問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物理問題,使學習更具針對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文章分析闡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物理課堂;初中;任務驅動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包括研究物理理論知識、動手操作物理實驗、撰寫實驗報告等。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學生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學習責任,并有規律、有方向地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通過問題量的積累,形成質的突破。
一、營造情境,確立任務
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單純地通過物理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會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學習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任務驅動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物理學習情境,并為學生確立學習任務目標,讓學生在相應的物理情境中進行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教學應在導課環節將學習任務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提升自身的物理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對問題有創新的看法,鼓勵學生將表達自身的想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素養。教師也應根據上述設置的問題,通過實驗實例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原理,還應對比與學習理論知識存在的差異。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實驗方法和內容進行創新,可以自行搜集實驗素材,并依據物理理論知識,結合物理實驗方法對實驗進行演示,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性實驗操作,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物理原理和物理現象。在完成實驗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將在學習和實驗這一物理問題過程中產生的心得體會進行文字描述,以此提高學生的物理分析能力、總結能力,也可以在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對教師出示的物理問題進行梳理,以鞏固認知,提升質量。
二、合作學習,明確分工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對學生的物理問題大都設置批量任務,以此為學生構建體系化的物理學習空間,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獨立解決批量物理任務會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學習,讓學生開展物理任務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根據各小組學習狀況為學生布置差異化的學習任務,以適應不同組別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可以凸顯分組任務教學的重要性。此外,在小組中教師也應通過民主的方式對組內成員的職責進行定位,盡量做到讓每名學生都有自身的責任,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責任意識,也便于任務教學模式在小組內的開展。教師可以以一個教學主題為依據,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導模式,在問題基本理論統一的情況下,以難易有別的模式為學生展示物理問題,使不同組別的學生可以在自身層面理解物理問題。教師還可以讓不同小組的學生在組內完成自己的責任,小組內的學生將各自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整合,并對任務進行共同梳理,確保問題的完整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不同組別的發言員將本組別的物理任務完成過程及結果進行公示,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評價總結,分別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然后進行針對性較強的教學引導,以從根本層面解決不同組別學生存在的物理問題,達到通過差異化任務驅動對不同組別學生進行分層提高的教學目的,也能在整體層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能力,凸顯任務驅動的教學價值。
三、完善形式,提高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思維也較為活躍,好奇心較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較強的任務引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使學生的學習形成良好的驅動力[2]。由于任務驅動法的教學原理是通過問題和任務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的,因此教師設置問題時應注意對問題的優化,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問題引導的教學優勢,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為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環節為學生布置物理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及觀察現實生活等方式,對物理問題進行初步了解,并對這一物理現象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以此提高學生的物理問題理解深度,也可以鼓勵學生就問題的根源因素進行分析探討,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便于在后續環節對更深層次的物理知識進行學習。此外,教師也應關注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使學生分析問題的方式更加具體、完整,有效促進學生解決已經設置的預習問題。在進入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解決舊問題的基礎上,在課堂學習環節自主提出新問題,使學生在構建主義模式下學習物理知識,形成物理學習的體系化空間。在學生自主提問后,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物理經驗,進行相關的物理實驗,解決自主提出的物理問題。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突破后,教師也應為學生提出更具難度的物理問題,鼓勵學生挑戰新任務,讓學生形成連續思維的物理知識學習模式,進而養成良好的物理知識學習習慣,使學生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構建體系化的物理知識學習空間,提高學習效率。
四、豐富任務,提升品質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為提高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效率,需要改變傳統層面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豐富物理任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使學生能夠從多元角度學習物理知識,理解物理概念,達到有效提高物理學習素養的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物理問題,并通過競賽的模式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夠自動自覺地參與物理學習過程,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獨立思維意識,增加思維活性,使學生的物理創新和探究能力得以雙重提升。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若干個物理問題,并利用信息技術將任務發送給學生,學生自主領取問題,最少三個問題。學生自主完成領取的任務后,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并發送給教師。教師將所有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測評,評選出完成數量最多、完成效果最好的學生,并讓這部分學生分享學習經驗,以達到學習環節互幫互助的目的。教師也可以讓這部分物理學習能手為其他學生擬制物理問題,因為學生之間的思維模式相近,學優生的問題設置思路會更貼近學生,便于學生分析和理解。在設置好問題后,學生可以作答,并由擬制問題的學優生進行考查,再根據學生完成問題的情況制訂相應的修正計劃,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完善性和系統性。此外,教師也應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置“拔高”的物理問題,讓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突破,凸顯任務驅動模式在物理教學環節的運用價值。
五、重點啟發,培養意識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學引導,以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設置的問題應具有較強的啟發性,能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真正凸顯問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價值。教師可以以某一主題的教學內容為依據,為學生擬制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問題開展自主探究。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整篇物理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學習,逐步找出這一物理問題的重點內容,并為學生布置重點問題思考內容,啟發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歸類總結學過的物理知識的重點內容,使重點物理問題能夠連點成面,組成體系化的物理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清晰而完整地學習物理知識,理解物理重點問題。在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有所提升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培養學生的物理知識靈活運用能力,以及物理知識的遷移能力,使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通過運用得到有效突破,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情感,讓學生在自主高效的情境下學習物理知識,提高物理核心素養。
六、實驗驅動,鞏固理解
學習物理與物理實驗是分不開的,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實驗任務驅動,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更加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3]。同時,物理實驗也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使學生物理知識的學習能力能夠通過任務驅動性的物理實驗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以結合物理教材內容,為學生布置物理實驗任務,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物理現象及其產生過程進行觀察,提高學生的物理觀察能力以及物理感知能力。同時,在學生動手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也可以體會到物理理論知識,使學生的固定思維能力得到突破。學生在完成實驗后,也可以再次領取實驗任務,以構建實驗學習體系,使學生能夠對實驗內容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學習,逐漸培養學生形成構建主義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通過實驗任務驅動,也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對學習過的物理理論知識進行理解,鞏固認知內容,梳理物理現象的產生過程,使自身的物理知識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能力得到質的突破。學生在完成實驗任務后,可以對實驗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總結,取得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的模式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明確物理知識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任務驅動法也可以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責任意識,使學生能夠通過任務驅動方式,對物理的理論與實踐知識進行整體性認知,也可以確保學生提供物理創新意識,為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做好鋪墊。
作者:趙起功 單位:甘肅省民樂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