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道德銀行積分機制與學生德育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務。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一種更具靈活性與創新性的教育手段。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生道德銀行積分制,是一種模擬銀行存兌機制,構建多維度的評價體系,用積分量化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實現更及時、更具體、更全面的評價反饋模式。這一平臺的運用,是學校品德教育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道德銀行;積分機制;品德教育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德育的方式多樣,較為普遍的是班隊課教育、活動中熏陶、學科中滲透、純說教等。然而,無論是傳統的口頭說教,亦或是說服教育,實效性不高。結合信息技術的獎勵機制,不失為一種好的德育手段。如使用積分獎勵手機APP,讓學生評價機制更為及時、靈活。依據學生行為表現加相應的分值,分值分為正向分和負向分,分數累積到一定程度??梢詢稉Q禮品,不同分值兌換不同層次的禮品。小學生很容易被“獎”吸引,喜歡獎勵是兒童的天性,積分甚至是禮品的兌換,容易激起學生的進取心。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在“獎”的同時施行“勵”,適時提醒,不斷鼓舞學生上進。學生品德教育過程中科學使用獎勵機制可以有效刺激孩子神經,激發提升道德品質。徐旭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研究》一文中提到:信息技術支持下加強學生德育工作,這種新型德育途徑是對傳統途徑的揚棄,體現了德育的時代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它是學校傳統德育方法(途徑)的延伸。[1]“從字面意義解讀,‘道德銀行’是社會民眾用于儲蓄自我良好道德理念與行為習慣的平臺。其中,銀行為外殼,美德義舉為內核。”[2]通過獎勵積分,不斷喚醒學生們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優秀的道德品質。信息技術的評價系統,有效地加強了家長對孩子和學校的了解,突破傳統家校溝通模式,大幅度提升家長滿意度與體驗,和諧家校關系。同時,基于信息技術的操作,降低了學校成本,實現無紙化、自動化采集數據,減輕教師負擔。其留存過程數據和大數據分享等方面功能,將發揮積極的輔助推動作用,助力素質教育改革。這一平臺的運用,是學校品德教育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學生道德銀行構建
學生“道德銀行”的“總行”是學校大隊部,各中隊就是一個個“支行”,中隊輔導員(班主任)為支行行長,負責管理隊員們的“銀行”儲蓄積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銀行賬號”,“銀行”里所吸收的“存款”是學生思想品德上的每一點進步事跡。由“行長”按照計分辦法進行加減分,達到一定的積分量,可到“成長超市”換取相應積分獎品。圍繞“道德銀行”計分辦法,學校與慧校通教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構建了基于信息技術的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并推出相應的“天蛙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微信公眾號,方便教師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對學生進行評價反饋。同時,家長進入公眾號,輸入學生賬號便可查詢孩子的成長積分,以及具體的加(減)分事件。如此一來,便對孩子在校表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能更加及時地進行教育。網絡與手機使用的便捷與靈活性,使家校聯系更為密切,有助于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
二、道德銀行積分儲蓄辦法
學生個人積分由基本分60分+獎勵分(行為激勵、參賽鼓勵、愛心獎勵)兩部分組成。超過基本分60分的部分,可到“成長超市”兌換相應分值的獎品?;痉种笜伺c要求如表1:獎勵分指標與管理機制:1.行為激勵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積分管理,班主任根據學校德育重點,結合本班實際情況,擬定每周評比主題,可結合四字主題作簡要加分依據。例如:主題:衛生保潔[要求:(1)輪值勞動,打掃室內、外衛生,有始有終,盡力盡責,保持整潔。(2)值日班長每天下午放學要檢查完衛生,關好門窗、電風扇、燈,最后離開。(3)個人抽屜、講臺桌、黑板槽天天清理干凈,桌面整潔。(4)保持環境整潔做到“五無”:①墻上無污跡;②課桌無涂刻;③公物無破損;④地上無紙屑痰跡;⑤室內無雜物。(5)下課及時擦黑板,講臺桌面及時收拾。(6)衛生工具按規定地點擺放有序。]班主任根據實際情況自定每周教育主題。(可結合《西塘小學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活動細則》《西塘小學1-6年級學生好習慣養成要點一覽表》《西塘小學學生二十條好習慣》等)本項內容,每人每周加分范圍0-2分,表現不好的根據程度扣1-2分。2.參賽鼓勵(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項目訓練。(如歌仔戲、鷺島花朵、武術、足球、排球等,活動期間每月加2分)(2)參賽獲獎①個人獲獎。比賽參與分:校級1分、區級2分、市級3分、省級4分、國家級及以上5分。參賽獲獎在參與分的基礎上再得:優秀獎1分、三等獎2分、二等獎3分、一等獎4分。??逗商痢返瓤锏陌l表:按比賽參與分相應等級加分。如張三參加同安區漢字記憶大賽比賽獲得二等獎,總得分:區級比賽參與分2分+參賽獲二等獎3分=5分。李四的作文在《廈門日報》發表,得分為市級比賽參與分3分。②集體獲獎。獲得知行優勝班級的班級:每人每次得1分。獲得校級比賽的集體獎:全班每人按優秀獎1分,三等獎2分、二等獎3分、一等獎4分。獲得校級以上的集體獎:全班每人按區級2分、市級3分、省級4分、國家級5分得分,如有名次則根據名次優秀獎、三、二、一等獎分別加1、2、3、4分。如:六年1班參加廈門市“班歌”SHOW比賽獲得一等獎,全班每人得分為:市級比賽集體獎3分+一等獎4分=7分。③愛心獎勵。(少先隊開證明,班主任加分)A.經學校認定的家庭貧困學生,表現好,作業認真完成,學習有進步,每學期獎勵10分。B.學校聘任的超市愛心營業員(大隊委員)按其表現,每學期獎勵5—10分。C.學校督導隊員根據表現每學期獎勵5—10分。3.頒獎依照學生一學期內在“道德銀行”內的積分值,每班每學期評選出積分最高者為班級的“道德富翁”,學校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三、完善道德銀行積分機制
“道德銀行建設活動,力求從小事做起,從行動做起,從貼近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事情做起,引導學生培養優秀道德品質,真正實現學生品德修養提升的目標。”[3]道德銀行的建立對德育工作的開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積分儲蓄的方式,將抽象的道德評價與實際的積分進行關聯量化,增強感知也更具象化,通過比對,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看待評價。學校建立“成長超市”,學生可到超市向愛心營業員購買對應商品,兌換流程如圖1:通過對道德銀行及“超市”的合理管理,讓道德銀行更好地發揮促進學生品德提升的作用。學生的積分能夠“積累-釋放”不斷循環,使學生有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輪的進步。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道德銀行”評價系統,主要使用者還是教師,家長和學生只能查詢積分及具體加(減)分事件。筆者認為,系統可進一步完善,讓家長和學生擁有操作權,與教師、學校更好地互動。除既定加分項外,家長平時可上傳孩子展現美好品德的圖文、視頻等,豐富孩子的“銀行空間”,提升道德素養,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積分。當學生做好事的行為受到鼓舞,好習慣不斷被強化,品德的提升便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徐旭.信息技術支持下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2]渠麗娜.構建青少年“道德銀行”的原則與思路[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47-48.
[3]周維新.學校道德銀行的內涵、構建和實施[J].上海教育科研,2013:85-86.
作者:林晨 單位:廈門市同安區西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