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智能理論”對語文教學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多元智能理論”肯定了個體智能差異存在的合理性,主張尊重個體差異性,倡導全面發展人的多種潛能。其中蘊含的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多樣化的成才觀對九年級語文教學產生了影響,給語文教師帶來了特別的啟迪。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九年級語文教學影響
美國的加德納基于對大腦損傷病人、特殊兒童、智力領域與符號系統關系等八個方面的研究與實驗之后,對傳統智力觀進行了有力反駁,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目前比較明確且被學術界認同的八種智能是: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多遠智能理論”肯定了個體智能差異存在的合理性,主張尊重個體差異性,倡導全面發展人的多種潛能。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影響了許多科目教學,本文就這一理論在九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影響做論述與總結,以期對日后教學提供參考。
一、積極樂觀的學生觀讓語文老師輕松應對課堂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強項,應對學生抱有熱切的成長希望,充分尊重學生,愉快地完成教學。到了九年級,學生和老師都處于在沖刺中考的“拼命”階段,許多語文老師面對模擬成績差的學生,往往火冒三丈,質問學生學習效果、上課效率、作業態度等,老師的這種認真負責是好的。但是有些時候,真的不是學生沒有好好學,也不是老師的重點沒抓好,難點沒講透。每個科目都會以其學科特點自然而然地吸引部分學生學習,喜愛文學的學生自然愿意親近文本,將更多精力投入在語文課上。同樣的,也有一些學生即使遇到了好的語文老師,還是自顧自地把精力傾注在其他科目上,或許,在他的心里,已經有了日后發展目標,老師完全可以不強人所難。既然每個學生的智力強項不盡相同,老師就要鼓勵他們盡最大努力去學、去練,雖然有些學生離整體目標仍有很大差距,不過他能每天進步一點,每天都在超越自我,不是值得高興的嗎?
二、因材施教的教學觀讓語文老師尊重學生的智力差異
“多元智能理論”主張根據學生智力特點進行教學,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智力結構中的優勢勢力,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使不同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在語文學習中,有些學生善于記憶,可以說,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階段,完全是靠記憶支撐的。語文老師經常發現他們接觸了不少文本,課上聽得很仔細,也很努力地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可是收效甚微,到了最后,還是靠記憶力取勝,深刻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得不了太高的分。還有的學生,古詩文背誦常常不得分,可閱讀理解無論課內還是課外都做得很棒,作文審題立意準確且有深度,語文成績也不差。這兩類學生是比較明顯的在語文學科上有短板的代表,教師與其逼迫他們完成各自智力的弱項,不如采用適合他們智力優勢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記憶力強的學生自主探究記憶式理解法,讓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在理解中記住需要背誦的篇章,即用他們各自的優勢彌補自身的短板,放手讓他們自主查漏補缺。這樣一來,不同特點的學生便在教師尊重他們智力差異的基礎上獲得了最適合他們的發展。
三、多樣化的成才觀讓語文老師坦然面對學生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優勢只要得到了合理發展,就有可能成為優秀人才,成才的道路應該是多樣化的。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考試,也不是把學生培養成作家、記者、文豪,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老師的職責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讓他們正確地聽、說、讀祖國語言,能準確寫出自己的看法即可。至于學生日后的發展,不是學科老師能夠左右的,如果有熱愛文學,喜歡寫作的學生,可以為他們以后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意見,推薦相關書籍,簡介發展方向,讓學生對目前興趣愛好有理性了解。有些學生確實不喜歡語文,不得不學習語文才與老師相識,老師大可不必強硬地塞給他們不喜歡的東西,把道理講清,把考試局面分析透徹,鼓勵他們盡量學,在他們能接受的考試項目上多些關注,多講一些考試技巧,為他們在喜愛的科目上多爭取一些時間,這樣一來,師生關系才是融洽的,當學生懷著對教師的感恩情學習時,效果是不同的。這樣的看法不是慫恿學生偏科,而是達到最基本要求的同時,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自由,成全學生的愛好。初中畢業后,有的學生上了高中,有的則早早接觸職業技能學習,至于選擇什么,家長和老師只是參考,真正的決定權在學生手中。哪怕一個可以上高中的孩子選擇了高職類學校,只要他真心熱愛,并對此有系統規劃,長輩沒有任務的理由阻攔。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新華出版社,1999.
[2]鄭新麗.淺談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高專學報,2010(1).
作者:唐桂花 單位:莆田礪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