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打造策略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初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時代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由兩者的關系所決定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結合時代特色和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方式,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盡可能地良性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鑒于此,筆者在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展開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策略
思想指導行為活動。初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語文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學是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語文教學的發展與創新決定了傳統文化傳承的質量;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傳統文化傳承的好壞嚴重影響語文教材內容的優劣,兩者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協同性。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做好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就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發展與創新的關鍵。
一、以話劇表演引導
初中生正處于急于表現個性、敢于表現自我的年紀,他們具有張揚的個性和蓬勃的活力。話劇表演具有非凡的魅力,既能夠在某種意義上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又能夠使傳統文化教育更加風趣化,吸引學生的目光,勾起他們的學習欲望,點燃其探究傳統文化的熱情,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精神世界。譬如,在學習《木蘭詩》時,除了正常的教學活動以外,筆者將學生分為三組,讓他們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意圖,結合一些當時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及與花木蘭相關的故事,選取其中一個角度,進行劇本的創作和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熱情高漲,從服飾特點、禮儀文化和宗族特色等方面,了解花木蘭所在朝代的特征。有小組從花木蘭離家從軍切入,表演了當時人物的心理變化,彰顯了其中的孝道精神;有小組發揮想象力,上演了一出花木蘭在寒冷的北方軍營中吃苦耐勞的場景;還有小組從花木蘭辭官歸家入手,彰顯了主人公的聰慧和不為富貴遮望眼的品格。這樣的教學,不僅生動有趣,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熱情,還有利于深化文化教學目標,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認同和傳承傳統文化。
二、以特殊作業激趣
作業常常是初中生不想面對的,其具有一定的強迫性,即便是以漢語為主的語文作業也不例外。傳統意義上的語文作業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常常被學生視為“任務”,這是時下常見的情況。如何減少作業包含的強迫性,增加其中的有趣成分,使學生愿意去完成,成為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為此,布置一些具有意義的特殊化作業就成為初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結合教學取得進步的法寶。譬如,在學習了《傅雷家書兩則》以后,筆者沒有給學生布置常規性的作業,而是向他們安排了如下作業:家,是構成社會的主要單元,其穩定性和優良性是社會安穩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古代社會,以家族團體為主組成的家庭比比皆是,其發展的好壞離不開家書、家訓等物。試著去尋找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家訓、族規等物,并在下次課上談一談與之相關的內容與故事。這樣的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能使其自主地參與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拓展,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又如,在學習了《詩經(兩首)》以后,筆者布置了“詩經達人”的評比作業,要求學生通過課下的努力,學習與《詩經》相關的知識,并制作簡單的匯報作業,格式不限,在課堂上進行評比,選出最優秀的作品。這樣的作業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能使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去更多地品讀《詩經》,認知其背后蘊藏的文化。
三、以本土文化深化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既有各地區各民族的共融性,也異彩紛呈,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初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教學要想獲得較大的教學成果,就需要教師從當地的傳統文化入手,將其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創新初中語文的教學方式。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人具有鄉土意識和情懷,對于自己家鄉的文化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將當地文化引入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能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活動當中。譬如,筆者所在的貴州省黔西南州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尤以張之洞這個歷史人物和南明文化最為著名。在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時,筆者先是向學生提出了“我們當地歷史上有一位比仲永還有名的少年天才,你們知道是誰嗎?”的問題,引起他們的思考。之后又利用網絡信息媒體,將《風華少年張之洞》這部影片中的精彩片段播放給學生,通過創設相關教學情境,讓他們感受少年張之洞的勤奮好學,體會人物身上的高貴品格和可貴精神。然后,再讓學生將張之洞與仲永做對比,思考“為何同為少年天才,結果卻截然不同”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激發學生對當地文化的探究欲望,深化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在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做好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付會改.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學周刊,2018(25).
[2]盧夏夏.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陳正剛 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