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院校實驗室是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備場所,是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基本支撐條件,高職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成功與否,是高職教育能否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關鍵。實驗技術隊伍是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基本隊伍,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得到不斷加強,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存在的問題
實驗技術隊伍的政治水平、業務素質及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進程。由于受體制、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當前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數量嚴重不足、思想不穩定、結構不合理。
1.數量嚴重不足
高等職業教育強調的是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要有數量充足的實驗技術隊伍。通過對比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與高職院校實驗室任務及實驗室人員2000年~2007年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高職院校中從事實驗室管理工作,以及實驗教學工作的專職高級實驗師、工程師、實驗師、技師、及其他實驗技術人員等實驗技術隊伍嚴重不足。正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俞中文院長在《高職高專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中所述:“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教師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一大瓶頸”。
2.思想不穩定
由于實驗技術隊伍被視為教學輔助人員及政策上的不配套,導致實驗技術隊伍培養關心不夠、進修提高的機會少以及評職、晉級難等問題。現有實驗技術人員工作量衡量標準及其工作量計算辦法可操作性差,實施起來困難,不利于對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進行科學評價。根據我們對東營職業學院等數十所高職院校問卷調查結果(如表),可以看出管理體制、工作評價等因素的不合理挫傷了實驗技術人員在實驗室工作的積極性,使這支隊伍處于不穩定狀態。
3.結構不合理
由于舊的體制的限制及影響,有些院校在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上無長遠規劃及短期實施計劃,人員調進、調出很少考慮年齡、專業、學歷和職稱,不是按學科和實驗室建設需要來考慮,甚至將其他崗位富余人員及工人調進實驗室。教育部高教司對江蘇、湖南、四川、陜西、遼寧5省30余所高職院校21658名實驗教師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結果見圖1~圖3。由圖1可以看出,具有學士學位的實驗教師占有很大比例,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偏小,還有相當一部分實驗教師為專科及以下學歷。這與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指標優秀等級標準“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到35%”還存在一定差距。由圖2可以看出,50歲以上和30歲以下的教師在高職院校實驗教師隊伍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50歲到40歲,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實驗教師在高職院校實驗教師隊伍占的比例卻較小。由圖3可以看出,具有中級和初級職稱的實驗教師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高級職稱的實驗教師比例較低,與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指標優秀等級標準“高級職稱比例達到30%以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這些調查數據雖然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全國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的現狀,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我國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現實。
二、加強高職院校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的對策
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思考分析其產生和存在原因的基礎上,必須樹立“教師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學合理的聘任制,完善工作業績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建設一支數量充足、人員精干、朝氣蓬勃、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突出職業性的實驗技術隊伍。
1.樹立“教師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
在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管理中,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追求人力資源開發的人本性和歸屬感,著眼于人才資源的開發,致力于人力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管理體制的合理化、規范化;創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激發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的潛能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實現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人力資源的理性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有機結合,其核心內涵就是充分尊重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服務教師,提高教師對高職院校的滿意度,實現教師的滿意與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的最佳結合。
2.制訂和完善利于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政策和制度
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職教育主管部門、高職院校內各個部門通力協作。首先,國家應從根本上確定對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的規范要求,以明確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的不可替代性,從根本上改變人們認為實驗技術隊伍水平低,“人人可教”、“人人能干”的錯誤觀念,提高其專業化水平和獨特的社會地位與社會作用。高職院校實驗室是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備場所,是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基本支撐條件,高職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成功與否,是高職教育能否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關鍵。實驗技術隊伍是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基本隊伍,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得到不斷加強,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存在的問題
實驗技術隊伍的政治水平、業務素質及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進程。由于受體制、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當前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數量嚴重不足、思想不穩定、結構不合理。
1.數量嚴重不足
高等職業教育強調的是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要有數量充足的實驗技術隊伍。通過對比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與高職院校實驗室任務及實驗室人員2000年~2007年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高職院校中從事實驗室管理工作,以及實驗教學工作的專職高級實驗師、工程師、實驗師、技師、及其他實驗技術人員等實驗技術隊伍嚴重不足。正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俞中文院長在《高職高專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中所述:“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教師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一大瓶頸”。
2.思想不穩定
由于實驗技術隊伍被視為教學輔助人員及政策上的不配套,導致實驗技術隊伍培養關心不夠、進修提高的機會少以及評職、晉級難等問題。現有實驗技術人員工作量衡量標準及其工作量計算辦法可操作性差,實施起來困難,不利于對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進行科學評價。根據我們對東營職業學院等數十所高職院校問卷調查結果(如表),可以看出管理體制、工作評價等因素的不合理挫傷了實驗技術人員在實驗室工作的積極性,使這支隊伍處于不穩定狀態。
3.結構不合理
由于舊的體制的限制及影響,有些院校在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上無長遠規劃及短期實施計劃,人員調進、調出很少考慮年齡、專業、學歷和職稱,不是按學科和實驗室建設需要來考慮,甚至將其他崗位富余人員及工人調進實驗室。教育部高教司對江蘇、湖南、四川、陜西、遼寧5省30余所高職院校21658名實驗教師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結果見圖1~圖3。由圖1可以看出,具有學士學位的實驗教師占有很大比例,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偏小,還有相當一部分實驗教師為專科及以下學歷。這與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指標優秀等級標準“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到35%”還存在一定差距。由圖2可以看出,50歲以上和30歲以下的教師在高職院校實驗教師隊伍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50歲到40歲,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實驗教師在高職院校實驗教師隊伍占的比例卻較小。由圖3可以看出,具有中級和初級職稱的實驗教師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高級職稱的實驗教師比例較低,與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指標優秀等級標準“高級職稱比例達到30%以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這些調查數據雖然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全國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的現狀,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我國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現實。
二、加強高職院校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的對策
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思考分析其產生和存在原因的基礎上,必須樹立“教師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學合理的聘任制,完善工作業績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建設一支數量充足、人員精干、朝氣蓬勃、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突出職業性的實驗技術隊伍。
1.樹立“教師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
在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管理中,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追求人力資源開發的人本性和歸屬感,著眼于人才資源的開發,致力于人力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管理體制的合理化、規范化;創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激發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的潛能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實現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人力資源的理性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有機結合,其核心內涵就是充分尊重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服務教師,提高教師對高職院校的滿意度,實現教師的滿意與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的最佳結合。
2.制訂和完善利于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政策和制度
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職教育主管部門、高職院校內各個部門通力協作。首先,國家應從根本上確定對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的規范要求,以明確高職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的不可替代性,從根本上改變人們認為實驗技術隊伍水平低,“人人可教”、“人人能干”的錯誤觀念,提高其專業化水平和獨特的社會地位與社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