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地區幼兒園教育公平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民族地區縣域民辦幼兒園的生存現狀1.創辦歷史與規模。從幼兒園的創辦歷史看,樣本幼兒園創辦時間最長的為16年,最短的還不到1年。如圖一所示,于最近5年創辦的民辦幼兒園有13所,占樣本幼兒園總量的40.6℅;創辦年限介于6年和10年之間的有10所,占31.2℅;辦園年限在10年以上的有7所,占21.9℅。民辦幼兒園在最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與該地區經濟發展與教育事業的發展是相吻合的。從幼兒園的發展規模看,小規模民辦幼兒園擁有絕對優勢。如圖二所示,樣本民辦幼兒園的班級在6班及6班以下的有20所,占樣本總量的62.4%;班級介于7班到10班的有6所,占樣本總量的18.8%;班級在10班及10班以上的有6所,占樣本總量的18.8%。樣本幼兒園的在園幼兒總數在200人以下的有20所,占樣本總量的62.5%;在園幼兒總數在300人以上的僅有3所,占樣本總量的9.4%。2.園所布局。該地區民辦幼兒園的園所布局極不平衡,城鄉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如圖三所示,本民族地區的61所合法經營的民辦幼兒園中,僅有7所位于各鄉鎮,其余均分布在城區的各街道。位于城區內的民辦幼兒園的園所布局也極不平衡,在城區的54所民辦幼兒園中,有25所位于河西,而位于市中的僅有12所。此外,在走訪調查的幼兒園所中,絕大多數的民辦幼兒園均位于臨街,外界環境嘈雜,不利于幼兒良好性格的培養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3.園舍情況。在調查的民辦幼兒園中,有30所的主辦者即舉辦者,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有28所民辦幼兒園的經費來源完全靠主辦者個人出資;有13所幼兒園是主辦者自己買地建筑,其余59.4%的幼兒園用地均是租賃,有園長就幼兒園用地的租賃問題表示出了擔憂。統計顯示,該民族地區民辦幼兒園園舍平均占地面積為759.8平方米,幼兒人平均占地面積為4.29平方米,但是,不同幼兒園之間的幼兒人均占地面積差距較大,最高的幼兒人均占地面積達到7平方米,最低的僅有1.3平方米。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該地區的民辦幼兒園存在一個共同的弊端,即沒有寬敞的戶外活動場地。4.教師隊伍建設。從表一可知,該地區民辦幼兒園的教師隊伍比較年輕,40歲及其以下的就占91.5%。教師的教齡呈現年輕化態勢,3年以下的以及3-5年分別占62.6%和23.8%,兩者共計86.4%。教師的現有學歷水平較低,具有初中及以下的占10.3%,高中(高職)或中專的占46.0%,兩者共計56.3%;具有大專學歷的占40.6%,而本科學歷僅有3.1%。從教師的配置情況看,民辦幼兒園的教師配置嚴重不足,一教包班、一教一包、兩教包班、兩教一保的比例分別為9.5%、60.7%、9.5%、20.3%,每班配備兩名保教人員的比例為70.2%,而每班配備三名及以上保教人員的比例僅為20.3%。
(二)民族地區縣域民辦幼兒園發展存在的問題1.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缺位。自《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實施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頒布實施以來,對民辦幼兒園的各種扶持政策紛至沓來,在訪談中很多主辦者就表示已經深切感受到了國家政策對民辦幼兒園的傾斜。然而,在調查中發現,地方有關行政部門僅是“消極”應對上級部門的各種政策,而沒有主動地、積極地制訂促進本地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的適宜性政策。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地方各級部門沒有從該地區人口的分布特征宏觀統籌民辦幼兒園的布局,導致該地區民辦幼兒園的布局嚴重失衡,有些位于偏僻鄉鎮的適齡幼兒無園可上,而在鬧區卻是園所之間的惡性競爭,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二是地方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重在監督,沒有對民辦幼兒園的真實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業務指導,比如民辦幼兒園普遍存在的教學管理、課程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亟需解決的影響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問題。2.“兩極化”現象嚴重。從幼兒園的建筑面積看,各園之間幼兒人平均占地面積差距懸殊,最大的達到7平方米,最小的僅有1.3平方米。從幼兒園環境看,園所之間的環境創設優劣差距甚大,有省級A類一級示范園(純蒙臺梭利教育機構),環境舒適、光線明亮,玩、教具種類豐富;也存在環境惡劣的小作坊式民辦幼兒園,光線昏暗,室內僅有課桌椅及簡單的簡單的動物卡通墻飾,二十幾個孩子像小學生一樣端端正正地坐在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里,全園幼兒共用1間衛生間,辦園條件較為不規范。3.民辦幼兒園“特色”泛濫。由于民辦幼兒園的“盈利”性質,為了在市場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諸多幼兒園打出所謂的“特色教育”,諸如“雙語幼兒園”、“珠心算實踐基地”、“國學”、“藝術幼兒園”等稱謂的幼兒園琳瑯滿目。這些泛濫的“特色教育”其實質就是讓幼兒過早、過度地進行某種技能、技巧的強化訓練,有或甚者會對幼兒身心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違背幼兒教育內在的價值取向,即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全面發展。4.教師整體素質薄弱,小學化傾向嚴重。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是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保證,其中,教師資源配置是教育資源配置的核心問題。從表一的統計分析來看,該地區幼兒教師的年齡結構、教齡、學歷、班級教師人數配置嚴重失衡。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呈現年輕化趨勢,沒有形成較為合理的老中青教師梯隊,不利于年輕教師的培養和專業化成長;班級教師人數配置少,每班配備兩名保教人員的比例為70.2%,幼兒教師的工作量繁重;幼兒教師的學歷層次較低,大專以下學歷的占到56.3%,同時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幼兒老師在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時,教學材料極度缺乏,環境的創設內容多為漢字、漢語拼音、英文字母等,小學化問題突出。5.本土民族文化缺失。受到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和多元文化的滲透,我們的民族文化正在慢慢地被侵蝕。地處民族地區,民辦幼兒園里面應該到處充滿民族文化的“影子”,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管是隱性課程還是顯性課程,在這些幼兒園里民族文化缺失現象極為嚴重,幼兒園課程已經被“大眾化”、“西化”了。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雙語教學”備受崇拜,英語老師備受幼兒園管理者青睞;感恩節、圣誕節等洋節成為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如此等等。相反,該地區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苗、侗、土家族文化卻被幼兒園課程設計者遺忘。
二、民族地區縣域民辦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一)切實落實有關部門的責任地方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責任,制訂促進民辦幼兒園良性發展的獎勵性制度,為民辦幼兒園、園長以及幼兒教師提供參與各種創優、評優的機會與平臺。比如可以該地區民辦幼兒園的實際發展情況提供星級考評制度,不同的星級給予不同等次的獎勵,由不同部門組成考核小組,每三年考評一次,增強民辦幼兒園的良性競爭意識。還可以為民辦幼兒園教師提供各種關于教學、玩教具制作等的業務競賽,滿足幼兒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此外,相關部門還應明確扶持性制度,不能僅僅是“錦上添花”,而應“雪中送炭”。充分發揮示范性公辦、民辦幼兒園的輻射作用,對于一些發展緩慢的幼兒園,應通過政府的宏觀統籌制訂相應的傾向性政策,給予教學管理、課程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實質性的幫扶,理順辦園理念、規范辦園行為,為民辦幼兒園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二)加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本地相關部門在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積極做出扶持民辦幼兒園的“傾斜性”政策,分期、分批地使一些條件符合的民辦幼兒園逐步改善辦園條件、降低收費標準,達到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建設標準。此外,還可以為民辦幼兒園派駐公辦教師或提供機動的教師編制,按照考核優先的原則,對民辦幼兒園教師進行免費培訓,以此推動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穩定性建設、滿足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
(三)向“有質量的教育公平”進軍“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是在保證兒童受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的前提下,關注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教育,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首先,有關管理部門應對民辦幼兒園試行統一歸口管理,加強對新建民辦幼兒園的審批,包括地理位置的布局、硬件建設的基本條件等。其次,對現有的民辦幼兒園應規范其辦園行為和收費行為,遏制泛濫的“特色教育”,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再次,加強民辦園負責人的上崗培訓,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提高法律、法規意識;逐步完善民辦園幼兒教師的崗前培訓體系,培訓內容主要涉及“幼兒教師師德、教育方法、家園合作工作”。最后,協調統籌“幼小銜接”工作,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和小學的雙向努力,應加強小學的銜接工作,減輕幼兒園面臨的家長、社會雙重壓力。
(四)建立教師對等式交流的網絡體系為民辦幼兒園以及幼兒教師的發展提供平等、寬松的交流、學習、研究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互動載體,建立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的學習共同體,比如組建“一對多的公、民共同體”,由公辦幼兒園形成多個團隊分別與民辦幼兒園一對一組合,也可以由示范性民辦幼兒園組建團隊分別與公辦幼兒園一對一組合,幼兒園的管理、教學可以經過雙方的共同探討統籌計劃,教育資源亦可以統籌共享;還可以借鑒一些地區的有益經驗,比如建立“縣域姐妹型民辦研究會”等,可以邀請公辦幼兒園走進來,共同商討民辦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五)加強本土民族文化的幼兒園課程研究文化乃一個國家、民族之靈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為生命啟蒙的幼兒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奠基石。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又是建構鮮活的幼兒園課程的無窮寶藏。只有建構幼兒園民族文化課程,幼兒教育才能完成傳承、弘揚本民族文化啟蒙教育的使命,才能從小培養幼兒的民族認同感、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因此,作為多種民族文化聚集的民族地區,應該把本地區豐富的民族文化挖掘出來,將民族文化教育作為特色教育,加強民族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整合與利用的研究,用理論研究引領幼兒教育實踐。
作者:李紅霞李錦江單位: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