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寄宿制學校植入家庭教育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藏區家庭教育簡介
我國的藏族聚居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延伸地帶,具體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四川、甘肅和云南的一些州縣。藏民族長期居住在這塊土地上,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區。通過走訪、調研和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在藏民族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有生產技能教育、倫理道德教育、習俗教育、歷史教育、審美和體育教育等。教育的方式多為口授相傳、示范演練,并配以生動有趣的傳說故事、諺語和格言,如“想吃金黃的酥油,就得先喂好奶牛”、“靠別人干糧過日子,就得挨餓一輩子”、“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好人朋友多,好馬主人多”等,這種形式的家庭教育使得藏族地區的孩子從小就樹立了熱愛生產、待人誠實、尊老愛幼、善于學習的優良傳統和注重加強體育鍛煉的高尚風格,對傳承藏族文化,形成藏族人民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起到了主要作用,這也正是我們今天的現代教育要傳承的思想。
調研結果表明,由于藏民族本身的文化傳統及地域特色,多年以來一直實行集中制辦學和寄宿制辦學,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地廣人稀所導致的就近辦學成本過高的問題,也促進了區域內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教育的均衡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現實困境和諸多的問題,由此而產生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
(1)在寄宿制學校日漸成為藏區主要的辦學形式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孩子遠離父母而寄宿于寄宿制學校。調研結果表明:在一個學期里,20%的學生每月只有一次回家與父母相見的機會;80%的學生因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只能中途或父母來學校探望或學期結束后才能回家與父母相聚,即便是五六天的節假日,多數學生也只能就近投靠親友或留宿在學校而不能回家。這使得在成長中的學生原本能得到的家庭關愛、親情關懷因此而缺失,也使得學生原本常在父母身邊能夠感受或學習到的生活經驗、生產技能、行為養成、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家庭教育也因此而逐漸失去。
(2)在寄宿制學校的管理中,很多學校只重視看管,而輕視了教育;或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生活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或僅基于安全方面考慮,而忽視了開展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潛能或特長發揮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調研結果表明:21%的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慮、交往障礙、意志品質不成熟等心理問題;78%的學生因學習時間過長、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了厭學情緒;80%的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學習效率和課業成績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和影響。
(3)由于寄宿制學校半軍事化的封閉式管理,學生難以了解外界和接觸社會,致使學生視野閉塞、思維狹窄,對生活、對新事物的發展缺乏應有的了解和適應能力。
(4)調研結果表明:盡管很多寄宿制學校建立了“快樂生活、好學上進、關愛有加、訓練有素、活動有序、安全和諧”的寄宿制管理模式,樹立了“學校就是學生的家,老師就是學生的父母,想得比家長更細致,照顧得比家長更周到”的管理理念,但很多時候都是浮于表面而未落到實處,不能真正有效地替代應有的傳統家庭的親情教育。基于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這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對于青少年學生道德品質的完善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極為不利的,也使得家長難以對孩子個性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良好的監督和引導,它已成為了制約藏區寄宿制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發展的瓶頸。
3在藏區寄宿制學校中有效植入家
庭教育的策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學校教育的目標,其本質內涵就是以人為本、塑造人。在今天的現代教育理念中,學校教育要從“以知識為中心”向“以學生的發展和能力培養為中心”轉變。通過對藏區寄宿制學校的調研,結合藏區教育的實際情況,筆者對在藏區寄宿制學校有效植入家庭教育提出了如下的建議或看法。
(1)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教育組織目標管理體系。在學校構建家庭教育組織目標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從教育實際需求出發,確立家庭教育目標,通過發揮學校管理職能,堅持“管陪”結合,做到全員參與、全方位引入、全過程管理。
(2)從制度上保證,完善激勵機制。在藏區的寄宿制學校中,很多學校都在探索植入家庭教育的策略,如“愛心媽媽”、“愛心爸爸”、志愿者活動、“一對一”的幫扶活動等。這些都是探索有效植入家庭教育、彌補青少年學生因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心理不健康因素而開展活動的很好范例,值得肯定和發揚。但調研結果表明,這些得力的措施、行之有效的方法卻僅僅停留在工作經驗上、活動中,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學生隨意性較大,很難形成長效機制,究其原因是沒有將其規范化、制度化。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校的重視程度、家庭教育指導的考核要求、相關的獎勵機制等對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積極性和效率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3)開設“校長接待日”和“家長開放日”。針對藏區寄宿制學校學生一月或一學期才能回家與父母團聚的現象,學校應開設“校長接待日”和“家長開放日”,讓更多的家長定期到學校看望孩子、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情感交流。
(4)認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活動就不成教育”。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堅持“全面發展和藏區特色發展相統一”的原則下,深入挖掘區域內的本土文化,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以各種文化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教師的精心設計指導下,開展集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為一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并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感恩教育、孝敬教育、慈悲教育、和善教育等家庭教育融入活動中,既深化學生的課內知識,又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做到以活動促興趣、以興趣促實踐、以實踐促習慣、以成果促養成,努力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問題。
(5)充分發揮校外輔導員的職能作用。定期邀請法制副校長到學校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普及學生的心理健康常識,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心理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邀請本地有經驗、有聲望的村干部作為校外輔導員,根據他們豐富的生活經驗、社會經驗、家族經驗,讓他們用學生喜歡的語言開展一些社會生活實踐和生產技能的知識講座,以彌補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帶來的相關知識或經驗的不足。
(6)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學校要為每個學生建一張家庭聯系卡和相關的檔案記載;每學期定期召開一次家長會,通報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認真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內外溝通。這樣既能使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放心,又能增進學生和家長的親情。
(7)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個性潛能和特長。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實際,開設寫字、手工、演講、美術、唱歌、舞蹈、籃球等興趣小組,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個性潛能和特長。
(8)努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保證。學校要把“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研究學生新情況”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大膽進行以發展學生能力為本位的教改,努力使每個學生想學、愛學、會學,讓學生都能在輕松、快樂的學習中取得進步和發展。
4結語
藏族地區的家庭教育是傳授文化的主要手段,在漫長的教育文化發展過程中,對繼承和弘揚藏族道德文化、歷史文化、民間文化、世俗文化、生產技能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藏族地區的家庭教育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但卻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哲學,對當今的素質教育,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現代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一體,怎樣在藏區寄宿制學校中有效植入家庭教育還需要不斷深入地探索、實踐、研究和總結,更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效溝通與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家長與師生的積極互動和共同發展。
作者:王小平扎西鄧珠單位:四川省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城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