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前教育學中參與式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我國教學開展及應用情況進行介紹與分析,并引入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進行實踐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高職學前教育學;應用探究
在我國職業院校教育專業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前教育學一直是重要的教學內容,職業院校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收興趣較低,更喜歡參與到實踐操作類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課堂紀律規范,結合教學的重難點來制定出相應的教學任務,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創新教學形式。結合當下的教學改革要求,運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創造出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環節,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學的教學成效。
一、“參與式”課堂教學法“
參與式”教學源于美國合作教學模式的創新,這一教學形式主要強調同學之間的友好交流和教師的正確指導,通過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設置相應的教學課題,布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來進行學前教育學知識內容的學習。[1]“參與式”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知識學習過程中,“參與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與同學進行交往和互動,從而引發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實現思維共同發展。同時在課堂上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體性,“參與式”教學法以學生自愿參與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成效,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變化的教學環境中獲得全新的學習靈感。對比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講,“參與式”教學法沒有單一的教學形式,需要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友好互動,實現教學內容的創建。通常搭配實用的教學手段,如分組討論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角色扮演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等等,還可以結合主要的培訓內容來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1.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職業教育要以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為主,因此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將學生作為教學設計的一部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集體討論探究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在進行教學任務的布置過程中,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表演和辯論的平臺,讓師生和生生之間都能夠平等合作,教師需要明確“參與式”教學法,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參與性。[3]因此,教師需要了解教材的重難點,對于一些知識點要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索,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教學方案的制定,全面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學前教育能力,教師要構建“參與式”教學模式來將簡單的教育原理和知識通過多樣化的表現手段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尋找當下的熱點教育問題,將其與重要的教學理論知識相結合,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問題思考。[4]通過研討、探究和推測發現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來進行解決,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知識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內在信念,優化教育行為。
3.良好師生、生生關系的確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正確引導來讓學生展開問題探討,學生們結合自己所收集到的教學資料暢所欲言,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同時在與學生進行探討和知識交流的過程中還能夠繼續擴充自己的信息資源,用自己的觀點來說服同學和教師。在進行小組探究學習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撰寫研究計劃,了解學生的學習心得。“參與式”教學的開展需要以實踐性為主,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上通過動手、動腦、動筆等形式來主動進行知識學習和掌握,是學生自我成長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過程。通過師生互動,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打破傳統的教育形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1.“參與式”教學目標的確立。“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建立,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來實現教學目標,將傳統的理論知識教育課堂變為具有操作性的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從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規律。這就需要教師明確具體化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在教學開展之前就提出明確的教學需求,將主要的課程教學內容逐漸轉化為學生的行動目標,實現認知能力和情感態度之間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6]
2.知識預習和教學引導。教師在教學開展前可以結合教學的主要內容,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布置出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主動進行問題的思考。教師可以設計教學問題:你認為什么樣的兒童觀才是正確的兒童觀?這樣帶有辯論性的教學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主動進行相關資源的查找,結合自身的主觀理解來形成不同答案。教師還可以通過每個小組學生上報的教學計劃進行指導,開展針對性教學,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演繹兒童觀,讓其他小組成員,仔細地觀察學生表演的對話和行為方式。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來幫助學生認真思考、互相啟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慣性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參與式”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師在進行教學流程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同時,還需要做好教學引導,在教學開展前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適當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來對新知識基本形成一定的認識。這時就需要教師把握好教學節點,做好教學知識點的梳理,形成有效的教學系統,讓學生結合之前的學習經驗,來構建全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解,主要目的是全面促進學生新知識體系的構建,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采取類比、舉例、對比分析等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借助思維導圖來將知識點進行串聯,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能力,同時還需要做好教學情景的拓展。
4.“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可以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章節,如幼兒園教學活動、幼兒園游戲模式創建等,布置好教學任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組織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化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從中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來鼓勵學生發揮出自身的教學才能。[7]5.教學總結和教學評價。教師在教育完成后需要進行教學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不同小組的同學進行自我總結,小組之間互相點評,教師對每一個小組的表現給予單獨評價。在教學總結的過程中,教師要肯定每個小組的努力,指出小組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還需要對這堂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
參考文獻:
[1]胡艷紅.試論“參與式”教學在高職學前教育學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94-96.
[2]張穎.高職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參與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3):85-87.
[3]李升偉.高職三段六步參與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H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為例[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7.
[4]張穎.高職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參與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4(21):382-382,383.
[5]王志成.參與式教學:理念與方法———以“學前教育學”課程為例[J].求知導刊,2018(27):113-114.
[6]周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堂上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8(23):230-230.
[7]王艷.參與式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1):250-251.
作者:鄭桂梅 單位:泉州華光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