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歷史教學路徑(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一直以來,地方史材料和資源都是初中歷史教材文本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它的合理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我綜合素養,其具體表現于興趣提升、知識拓展、歷史情感建設等幾個方面。對于教師來講,需要將這些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保證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真正與學生的心理需要相聯系,讓學生能夠居于主體地位,盡最大可能提升自我、發展自我。
關鍵詞:地方史料;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一、引言
地方史料所強調的是某一特定地區的相關歷史記錄,其中所包含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既有對當地歷史發展的介紹,也有相關人物、事件或者專題的引介,使學生對本地地方史料進行全面而系統的了解,或者從某個細節出發做出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歷史教材文本過于簡略的問題得到調整,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增進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情感的作用,使之形成良好的歷史綜合素養及以史為鑒的思維理念。而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更加有效的地方史料引入教育呢?筆者的觀點是:從地方史料的作用出發,以作用為引導,形成針對性的教法。
二、興趣激發角度的引入
歷史學科所研究的內容,具有非常顯著的過去性特點,這也是所有歷史知識的共性,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引導時,如果能夠采取一些比較形象化和具體化的教學資源引入策略,讓那些生動活潑的、滿足學生生活期待的教學資源融合豐富的教學信息,會讓這種過去性的不利條件包含有現代性、即時性的優勢,很顯然,這樣的做法將會讓課堂飽含趣味,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寧德福安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文化,比如當學生接觸到中國歷代疆域變化的知識時,可以以福安當地疆域歷史沿革舉例,指出福建福安在秦代屬閩中郡,在漢初屬閩越國,東漢又屬會稽南郡等等,這樣一來,便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更能清晰地意識到福安當地的歷史發展情況,從而產生足夠強烈的自豪感,保證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充滿熱情。再比如當接觸到中華文化起源有關知識內容時,出于使學生對文化產生深度認知熱情的考慮,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福安當地的文化遺址,因為學生往往對未知事物充滿更多期待,所以使其在這種探索身邊未知文化的氛圍下,感受知識、學習歷史,將會讓他們的興趣更好地激發自身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
三、知識了解角度的強化
地方史料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并掌握相關歷史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講,其所接觸與了解的歷史知識還不夠豐富,且在學習過程中尚未能形成良好的方法。所以,若想讓學生真正了解與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歷史知識,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并按照學生所處的實際學習情況,恰如其分地調整教學目標,將可以應用的地方史料教學資源充分提煉出來,用于帶動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除此以外,以地方史料作為知識了解的強化方式,還可以起到另外一種作用,那就是避免知識點與考點過多、過雜給學生帶來的困擾,舉例來說,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非常關注將本地鄉土歷史和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比如當接觸到抗日戰爭歷史時,便可以和同學們介紹福安當地的一些抗日英雄人物,用學生身邊的人物和事件舉例,會讓學生感覺到歷史和自己的距離是如此之近,這樣能夠較好地避免歷史知識陷入空洞而枯燥的境界。同時可以使學生切切實實地體會到各種歷史細節,保證了歷史知識點的清晰度,防止因為知識的混雜而出現記憶不清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可以對歷史產生更加強烈的興趣及信心,且保證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進步。
四、學習方式角度的調整
地方史料的應用還可以起到提升學生學習方式的作用,這樣的效果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長久的眼光、循序漸進的態度,保證歷史課堂教學能夠一直真正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發散性思維得到張揚,促進學生主動進入到探究的境界。在此過程中,比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感受歷史的魅力與價值,教師可以使學生深入探索福安當地傳統剪紙、雕刻工藝等,明確其產生的過程、存在的意義以及未來的發展等等。學生利用自主收集整理材料、查閱相關歷史文獻、采訪周邊人士等辦法,把更多有價值的資料帶到歷史課堂上來,再彼此分享各自的資料,實現課堂深度互動交流,更容易感受到我國歷史與文化的悠久。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當地文化的認識也將有一個明顯的進步,且有益于其自主學習、自主認知價值的實現。而對于教師來講,也能夠同時變革既有教學模式,使教師教歷史變為引導學生學歷史,更好地展現出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的天賦與意愿。
五、情感態度角度的滲入
英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事實正是如此,把福安鄉土歷史材料有機融入到初中歷史課堂之上,將會讓針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變得更加完善,使學生產生符合要求的價值觀念,福安市是中國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的水陸交通樞紐和閩浙贛內陸地區的重要疏港通道,同時也是閩東北地區非常活力的城市之一。自從宋代淳祐年間建制以來,其歷史演變和風俗文化一直走著獨特的發展之路,文化底蘊可謂非常豐富,教師給學生介紹他們所熟知的地點、人物、事物,將會讓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當地歷史與文化的內涵,使之增強對于故鄉歷史的思想情感,并在其中感受到歷史認知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根據福安當地文化精神的傳承,也容易讓學生自主產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六、史學思路角度的拓展
在平時歷史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教學計劃,恰如其分地融地方史料于其中,借助生動而形象的地方歷史資料,使原本距離較遠的知識拉近到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將身邊熟知的內容同歷史聯系起來,佐證教材內容、拓展知識視野。比如當講解到宋代社會生活有關內容時,會涉及宋代各類節日的知識,對同學們如何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提出了要求。在此,教師便可以把福安當地的節慶習俗相關知識引介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思考下述問題:你知道當地有哪些特殊的節慶習俗?親自體驗一下當地的傳統節日,參與節日中的一項活動,如做湯圓、包粽子等等。之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地方傳統節日習俗和教材中的宋代文化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增長見聞、收獲知識,另外,記載福安的一些史料也可以借此機會拿到課堂上來,向學生進行介紹,使學生了解這些地域特點突出的史料,從中發現史料中所記述的文化知識同教材中的宏觀歷史價值加以對比,同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知識拓展方法。
七、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應用一些地方史的材料及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學習興趣,使之完善對于教材主干知識內容的理解與領悟,增強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拓展其知識的深廣度,而這些作用亦應成為初中歷史教師應用地方史料的努力方向策略,只要教師合理地結合地方史和大歷史,相信必然會使初中歷史課堂有一個更加美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邵靜.給歷史課加點地方“料”[J].中學歷史教學,2017(11):14-15.
[2]曾慶光.滲透地方史內容,提高歷史教學效益[J].貴州教育,2016(4):40-41.
[3]張瑩.讓地方史在歷史教學中大放異彩[J].科技視界,2015(7):24-25.
[4]黃奇鴻.開發歷史校本課程,拓展學生學習空間[J].中學教學參考,2017(4).
[5]姜勝祥.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地方史教育研究[J].貴州教育,2013(4).
作者:尤月菁
第二篇: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我國義務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我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轉變。為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廣大初中歷史教師將眼光投向了更為科學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地位,從而提升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以翻轉課堂的進行形式作為切入點,分析了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教學優勢,并就其應用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期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教育;歷史教學;應用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例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更提倡學生進行即時的學習和答疑,而不是將疑問擱置到課后再進行自主的探究。其在教學過程當中更注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與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相比較,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仍處于欠發展的狀態。雖然部分中學的歷史教學已經引入了這種教學模式,但其應用效果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優化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對我國初中教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翻轉教學模式的引入對初中歷史教學的作用
翻轉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等方面。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通常會借助視頻進行課堂教學。與普通的網課相比,翻轉教學中運用的視頻往往較短,一般為10分鐘左右。這種精簡的教學視頻可以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當學生對課堂知識有充分的預習后,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便可帶著疑問進行學習,從而減少課堂用時并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辛亥革命的核心內容編輯成精簡的教學視頻,以供課堂教學的使用。當學生對辛亥革命的過程、意義及作用等存在疑慮時,便可在觀看視頻的過程當中進行自主的查漏補缺,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由于歷史學科的開放性,學生對固定的歷史事件很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見解。例如,部分學生可能認為辛亥革命具有積極作用,而部分學生則可能認為辛亥革命具有消極作用。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安排小組討論,使學生達成意見的統一。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質疑精神等核心素養便可以得到有效地培養。
二、現階段翻轉課堂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翻轉課堂培養模式的建設不夠重視
相較于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學時間進行了重新分配,對教學重點進行了重新的界定。在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提倡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重點學習;對一些較為邊緣的知識,教師則提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的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一定量的自主學習。但由于教師、家長等群體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歷史教育模式中,其對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并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且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抓住相關章節的精髓才能保證翻轉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不適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上文提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科學的初中教育模式當中,各個科目之間不應該存在絕對的主次關系。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學生仍將歷史學科當作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輔助學科。這種存在偏頗的觀念并不利于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育中的推廣。
三、優化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的相關策略
(一)從設計入手,提升翻轉課堂的質量
視頻是現階段翻轉教學模式中的重要教學工具,為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從視頻的設計入手。教師在設計視頻教學內容時,務必保證視頻的主題鮮明突出,使學生能夠直接從視頻中獲取相關知識。其次,翻轉課堂中的教學視頻應當基于對教材的縝密分析。只有將教材精髓融入教學視頻當中時教師才可以做到以小見大,以一個題目、一個知識點又或是一個歷史事件來呈現章節的中心思想。為從最大限度上使教學視頻變得圖文并茂,教師可借助一些專業軟件進行視頻設計,例如PPT錄屏軟件、screencast等。除此之外,為幫助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將視頻資源進行共享,以幫助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課前預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課堂安排,優化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翻轉課堂的實際運用過程當中,教師的組織安排對其實際的教學效果將會有顯著的影響。通常來說,在利用翻轉課堂方式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教師要明確小組討論的核心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討論。例如,在學習“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圍繞文藝復興的作用進行小組討論,以深化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需進行有機的調配,盡量使每一個小組的平均能力保持平衡。雖然在翻轉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學生,但教師在旁聽學生的討論時應當即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言論,并就學生的討論進行具有見解性的總結,以實現知識的升華。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核心素養。針對現階段翻轉課堂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應用過程中的問題,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加以優化。只有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教學實際時,其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最大體現。
參考文獻:
[1]袁東妮.以生為本繼承創新———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12):6.
[2]張志榮.“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11):31.
[3]裴善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64-65.
作者:唐云鵬
第三篇: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摘要:伴隨科技的進步,信息化的發展,歷史教學方法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實踐證明,情境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歷史規律的認識。但目前,這種教學方法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基于此,文章從三方面對其展開了論述,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情境教學法;運用
一、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加快,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鑒于此,傳統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和目標,隨之而產生了情境教學方法,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讓學生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二、概述
情境教學是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歷史場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除此之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還可以借助一些媒介還原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問題,更新學生的歷史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通俗的說,情境教學是利用形象的歷史場景,加深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通過學習相關的歷史事件,使學生學習古人的智慧和處理事情的經驗,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在情境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要避免使用虛假歷史信息,這不僅是開展歷史課程的要求,還是歷史學習的本質所在。歷史學習要在尊重歷史事實的情況下進行,這也是歷史課程和其他課程的最大區別。老師在設計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整體把握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深入淺出,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情境教學法不僅符合歷史教學改革的要求,還符合學生追求知識的欲望,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是切實可行的。它在教學中產生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活躍課堂氛圍
老師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挖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情境教學,老師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并進行講解和分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現象,認識歷史規律,挖掘背后隱藏的客觀真理,引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強烈好奇心。比如,老師在講《鴉片戰爭》時,通過在課堂上放映《林則徐虎門銷煙》等視頻,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示讓學生了解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歷史的興趣。
(二)促進學生對規律的認識
在初中課堂中開展歷史教學,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背后隱藏的規律,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播歷史知識,不僅可以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歷史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轉變學生學習的態度。比如,學生在學習甲午戰爭時,可以結合當時世界國家的發展情況,對中國的實際國情作出分析,了解當時中國內憂外患的現狀,看到中國經濟與兵力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巨大差異,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在不違背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為中國走向富強之路而奮斗。
(三)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初中階段讓學生接觸歷史不僅是為了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對規律的認識之外,還要設計情境,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思考,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面對同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處在那樣的場景中會采取什么的方法,通過這樣不斷的練習和思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歷史體系,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應用途徑
(一)多媒體技術
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有些歷史難題學生無法直觀地進行了解,但伴隨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逐漸應用到歷史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歷史視頻、觀看相關的歷史圖片和文字材料。比如,在學習開元盛世這節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搜索相關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初步了解隋唐文化,使學生認識到唐朝貞觀之治改革對今后中國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二)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在歷史教學中,設計情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在設計情境的過程中也要加入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此外,設計問題也要注意方法,避免學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如果設計的問題學生一眼可以看出答案,那情境設計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抗日戰爭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抗日戰爭有一個初步認識,同時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處在當時的情況下,會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應對日軍的進攻,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將抗日戰爭的整個過程向學生展示,了解紅軍當時的作戰方略,理解抗日戰爭勝利對中國今后的重要影響。
(三)角色模擬
在歷史教學中,有很多關于戰爭的章節,老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歷史戰爭。通過人物角色的扮演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教材,建立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通過角色扮演,除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外,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氣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發現,情境教學在歷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促進歷史規律的認識。基于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盡量讓學生扮演歷史角色,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使情境教學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秦素紅.淺析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J].現代農村科技,2015(9):72.
[2]魏欣彩.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文理導航,2017(3):55-56.
[3]滕玲.淺析情境教學法使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7):72.
[4]陳學東.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6(2).
作者:郭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