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聾校美術生活化教育的爭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美術作為反映和促進社會文化生活的藝術現象和行為,它與生活密切相關。美術教育則是我國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審美情趣,激發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能幫助學生在積極向上的藝術熏陶中增強自信心和生活熱情,也是推動學生參與文化生活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而且,為生活而進行的美術教育是理解自我、理解外在世界的一條重要途徑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所以,美育在學生德智體全面提高的教育工作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美育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把“生活”與“教育”聯系起來,并作為教育研究問題中一個重要命題。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教學主張。作為聾校職業課程之一的美術教育,如何做才能實現這一教育理念呢?要理清這個問題,必須對美術教育與人的生活及其發展的關系做一簡要分析。新《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學活動應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為了實現新課標的全新教育理念,加快我校美術教育改革步伐,我們從校園活動、課堂教學、課程結構、社會實踐四個方面著手,實施生活化美術教育的研究,探索如何通過美術教育形式,幫助學生樹立一種適應社會的生活態度,探究利用美術教育培養生活能力的策略。
一、拓展美術教學,引領聾生走進生活
(一)開展生活化的校園活動,讓聾生走進生活聾教育需要有切合聾生實際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這種手段既不是局限在某個范圍內的閉門造車,也不是純屬主觀意識的空穴來風,它是建立在特定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上面的,要有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聾校的主要教學手段是體現以人為本,為學生營造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櫥窗及班級的環境布置,創設活躍、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引領聾生走進生活。通過黑板報、藝術角、學習園地的評比活動,學生通過合作出黑板報,布置教室的生活角、學習園地等活動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生活、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學生在合作創作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交流,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二)調整課程結構,讓生活化的理念深入課程首先,教師必須創造性地設計綜合性學習活動,自覺地揚棄以往課程教學中枯燥乏味的說教、概念解釋以及僵化單一的專業練習活動。繼而,努力尋找美術與其它藝術門類、學科及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性課程。課程內容不限定在技能訓練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自然界的各類事物和感知豐富的生活,增加對線條、形式、肌理色彩等美術元素的認識和理解,并以提高個人的藝術感知和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究,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它學科、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活動。如素描專業中的《線條的魅力》一課,通過欣賞和體會生活中客觀物體的線條與各種繪畫形式中的再現線條之間的關聯,掌握色彩畫中水分的控制、顏料的搭配、用筆的不同方法,畫出富有粗細、濃淡、長短變化創意的線條,并利用這些變化著的線條,畫出生活中自己較熟悉的一種花卉的感受或印象。色彩專業的《色彩的抽象聯想構成》一課,教師給學生欣賞不同顏色的圖像,請學生通過圖像和顏色聯系自己在生活中所看見的所感受到的不同的事物,表述這些事物對自己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體會用美術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輕松愉悅,用豐富的顏色聯想表達出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動漫專業的《豐富的表情》一課,通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表現能力,樹立“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思想。調整后的美術專業課程,幫助學生學會進一步關注生活,找到生活與藝術的切合點。
(三)創設生活情境,讓生活走進美術教學課堂課堂美術教學中精心設計生活情境,有助于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創設生活情境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二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水平;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學生,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四是生活情景要與學習過程形成有機的整體。以高中的速寫課為例,首先,通過舉例表明速寫在現實生活與創作中的實用性,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組織學生觀看一個人的各種動態以及相對應的速寫作品,學生獲得了感性的認識后,方能認真地觀察,比較藝術作品中的形象與生活中的形象的異同,分析總結速寫的表現技巧。練習時,讓學生互相寫生,他們的積極性頓時被調動起來。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塑造形象,能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物象的觀察力,感受力,體味藝術化的現實世界之美。
(四)走進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藝術回歸生活既是聾生的呼聲,也是美術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校生活化美術教育的目標是:以學生的能力、興趣、需要及生活為中心,創造適合學生的生活氛圍,以美術為表現手段,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力爭在美術教育中體現生活化的特征。在這一目標指導下,通過進行以生活化美術為中心的教與學,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的切入點和教學內容,在強烈的視覺沖擊、美妙的技法體驗及廣泛的美術文化參與等環節中,幫助學生體驗成功。這種成功不僅是指學校中的成功,還應該是指在生活中這一更大平臺上的成功。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校成功舉辦了美術作品義賣活動。同學們還把創作美術作品的義賣所得捐給了紅十字會和需要幫助的經濟困難學生。既提高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藝術自信,也幫助他們認識到了自身價值,從而,他們對生活更熱情,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美術學習中。職業美術教育既要培養聾生具備初步的美術視野的和審美能力,又要培養聾生成為有一技之能的社會對應用型美術人材。聾校的職業美術教育應當把學生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生活的有機聯系,教學形式多以鼓勵學生在與真實的世界的際遇中從事學習。讓學生在解決真實的世界中的種種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把各種知識、技能整合起來,實踐“為生活而藝術”的職業美術教育觀。每年學校安排高一、高二學生到宜興社會實踐基地,觀摩陶藝制作,感受美術在技術領域中的作用。組織高三學生到工廠或公司勞動實踐,體驗生活,讓學生意識到社會的競爭力,明白踏上社會與健全人共同工作,還要用更多的知識技能去武裝自己才可能有立足之地。
二、踐行生活美術,學校喜獲豐收
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是美術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發展,它是把美術教育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師生關系等方面融入生活化的教育新理念,生活化的美術教學也是今后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趨向。開展生活化美術研究以來,我校努力踐行生活化美術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教學模式研究成果喜人以往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美術課堂學習有時較難把握,自由度比較大,教學組織稍有不慎,課堂就會流于松散。在生活化美術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深入研究每個學生學習方式的不同點和掌握方法的異同,從中整理出一套規律性、系統性較強的生活化美術教學模式。
1.課堂教學是基礎課堂是常規也是最主要的學習和研究場所,基本上大部分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進行。如師生固有的技術交流、解決方法的研究、材料的研究,還包括學生個體的美學觀點的塑造和人格的培養。“畫品即人品”,研究發現,通常人格和生活態度比較好的學生,未來面對社會生活時的成功幾率就比較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始終要考慮應該圍繞怎么樣的主旨來上課,又如何來執行。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融美術學習于生活中,或者利用美術學會創造生活美的方法。這方面我們老師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如方磊老師的燈具制作、唐小冬老師的動漫創作和劉婷華老師的吉祥圖案設計等成效顯著。
2.課外實踐是抓手課外是課堂教學有時所不能達到教學要求的一種額外補充,它可以幫助課堂教學完成教學目的。課外實踐必須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要有很強的針對性。這類活動往往都是比較大的集體活動,需要教師事先做好統籌安排。如戶外寫生,寫生是學生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學生的新奇想法也是來源于生活,創造思維的萌發更取決于他們頭腦中接觸過的熟悉事物。通過寫生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3.美展觀摩是啟迪通過參觀美展,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增長感知。通過展覽前,教師多介紹背景知識。參觀過程中,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邊看邊記邊畫,活動融教學與觀摩為一體,切實培養了學生的橫向思考和啟發性思維,對學生美術素養的養成和審美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促進作用。通常情況,善于在各類美術展覽中學習研究的學生,一般自主學習性比較強。
4.操作嘗試是檢驗和鞏固我們可以在操作實踐活動中了解到學生比較具體的個體行為,如計劃的方法和異同、操作習慣、安排操作的能力等。從這些行為能夠看得出學生的總體策劃能力和學習潛力。美術學習中有時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后,都要通過動手實踐來獲得直觀認識,如色彩訓練、素描訓練、手工訓練等,對于學生的個人技巧,都是一種加強鞏固的好方法。如初中年級組織一次燈具的制作和創意課,對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動手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
(二)課程結構更加合理,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生活化的美術教學為學生搭建了美術與生活相聯系的平臺,將美術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增加了課程內容的靈活性、選擇性和自由度,從而學生的視野更為多樣化,不再只限于課本上的藝術門類,還獲得了許多實用美術知識,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美學素養和創作視野。
(三)學生參與熱情高漲生活化的學校教學、活動激活了學生這一認知主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資源的整合中,學生的生活世界融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構建與創生,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作品形式越來越新穎、豐富,形象更富有創造性。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中學生藝術作品比賽并獲獎。
(四)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師轉變了單一的教學質量觀,樹立了全面的教學質量觀,改變了單一簡單化的評價方式,探索全面的多元化的綜合素質的評價方式。同時也促進美術教師的繼續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掌握為教學所用的最新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素質教育推向深入。
(五)學生就業形式有所改觀學生就業情況出現了多向性,突破了以往的單一困境,就業的渠道比以前更為寬廣,形勢喜人。學生高中畢業后,有的在聾校做美術教師,有的到陶瓷作坊間負責工藝設計或者裝飾繪畫設計,有的到動畫片廠進行動漫設計,有的在事企業承擔宣傳工作,也有自己經營店鋪以及在外省做廣告設計師等。通過生活化美術教育的研究探索,我校美術教育碩果累累,美術教育的新局面已打開。今后,我們還要繼續尋找美術教育與生活的結合點,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適時調整我們的美術教育,讓美術教育在聾生成長過程中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也為他們迎接未來挑戰提供不懈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