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情境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情境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某個情境為載體所展開的教學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的價值取向,并將地理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本文試就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做一些探討,旨在更好地貫徹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推動地理學科教學的深入開展。
一、情境教學的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良好的情境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情境源于真實的生產生活實際,能增強學生地理知識應用的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山岳的形成”時,可以按以下步驟設計實驗:1.準備一塊(長方形有一定厚度)紫沙泥代表地殼(具有可塑性);2.兩手向中間水平擠壓紫沙泥,紫沙泥會向上或向下彎曲,相當于地質構造中的背斜和向斜;3.提醒學生觀察彎曲處的情況,凸起處發現裂縫,凹陷處壓實。實驗進行到這里,便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褶皺有幾種基本形態?各自將會發育成什么樣的地貌?為什么?學生通過分析問題,能夠理解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或者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過程,輕松突破難點。又如,在學習“地球公轉運動”時,我用模型將黃赤交角清楚地表示出來:在地球儀上用紅色的絲帶綁在赤道上以示赤道平面,用紙板自制黃道平面放在地球儀上,這樣黃赤交角的空間表示就非常清楚了,然后我請兩位個子差不多高的學生背靠背站在前面,并將手臂垂直張開在一個面上,作為二分二至點,另一個同學舉著地球儀繞著學生走動,這樣學生的手臂就在黃道平面上,當地球運動到每一個學生的手邊時,就很清楚地看到直射點的緯度位置。這樣,整堂課的重難點在活動情境中開始,又在活動情境中結束。于是會驚奇地發現,學生對這樣的活動參與的熱情很高,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二、情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情境創設趣味化在學習“洋流及其地理意義”時,我是用這樣一則故事導入的:在1949年夏季,有個男孩在英國海濱沙灘撿到一個玻璃瓶,瓶中有一張紙,紙上寫的是:1927年6月20日,我的遺囑:將我的財產平分給撿到這個瓶子的走運者和我的保護人。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張遺囑是誰寫的呢?原來,在美國紐約有個脾氣古怪的女富豪,她擁有一大筆財產,但她沒有繼承人,又不愿意把遺囑贈給她的親戚,于是她就別出心裁地想出這樣一個辦法,把寫好的遺囑放進瓶子,密封好。然后扔進大海,不久她就去世了,這可就急壞了她的保護人。她的保護人為了這份遺囑,已找了20多年,始終沒有找到,如今他萬萬沒想到這份遺囑已來到萬里之外的英國,你能為他解釋這份遺囑是怎樣從美國來到英國的嗎?當學生聽到這個故事時,求知欲和探索欲得到了激發。相反,也有教師用多媒體演示海水的運動,這樣的情境雖然也能讓學生對洋流有感知認識,但是缺乏趣味性,缺乏學生主動參與。
(二)情境創設合理化在學習水稻種植業時,為了使學生對水稻生長習性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展示了水稻的圖片,提問學生鹽城這里能生長水稻么?為什么?這樣的情境創設就能讓學生用親身體驗來概括水稻的生長習性。相反,有的老師為了突出農業區位選擇的氣候要素,說了這樣一個情境:如果鹽城能生長荔枝,請你推測它的生長習性。學生吃過荔枝,但是無法從這樣一個假設的情境中探索出它的生長習性,這種情境的創設就是不科學的。
(三)情境創設問題化在學習“交通運輸線”這一節時,有教師用《天路》這首歌曲導入,然后就說天路是指青藏鐵路,它是屬于交通運輸線,接下來就進入書本學習。這個情境的創設很好,但是沒有從情境中提煉出有效問題,開始的音樂導入游移于課堂之外,與課堂的聯系不緊密,這樣的沒有問題的情境創設毫無意義。仍然用這個情境,假如教師在學生欣賞完歌曲后,問學生這樣幾個問題:天路指什么?為什么叫天路?天路在修建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為什么要建這條路?由情境材料提煉出相關問題,使情境材料得到充分地利用,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進入一種全新的情境境界,進而實現高效的地理教學。
作者:祝偉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