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在高職院校中彰顯審美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美育是整個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們要創設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語言中的美、教材中的美化作春風,吹開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享受到充分的審美教育,成為合格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高職院校;審美;教育
一關于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亦稱美感教育,簡稱美育。在我國最早提出美育的是偉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指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他認為“美育是引導人從現象世界過渡到實體世界的橋梁。”1999年,美育正式寫入國家的教育方針,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中重點指出“美育不僅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這是從國家層面上,把審美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美育的價值功能體現
美育的價值功能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每個人對美的感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后天的熏陶和培養。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要欣賞自然界的美,追尋社會與生活中的美,探索人們內心美的內涵,這就需要有相對應的感受力。美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們在審美實踐中培養和提高他們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和提高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力。[1]
2.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育的另一職能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正確的審美觀,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和判斷事物的美丑,不斷提高審美水平。這樣人們樹立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從而滿懷激情地去追尋人們心中的美,找尋生活中的美。
3.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美育的另一重要功能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同樣,人們為了創造美而感受和欣賞美。通過審美實踐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美的能力,不僅包括音樂、美術、寫作、藝術創作等,還包括創造美的各種勞動,在各種技術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勞動領域。[2]因此,美育對提高人們創造顯示美的能力是不可忽視的。
4.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美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認識,根據各級學校的不同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動。以上闡述,為我們高職院校提供了美育教育的方向和途徑。
三教師教學實踐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學生成長生活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是現代社會實施教育的主要場所和重要形式,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優點和特點將美育落到實處。
1.教學過程中教師外在美的展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從審美角度出發,充分展現自己的審美個性,塑造一個有節奏、有形象、既和諧又生動的教學氣氛和情景,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得以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中教師內在美的展現。教學中內在美的展現,往往與教學基本功密不可分。“向師”是學生的本能,所以教師的藝術修養、藝術造詣直接影響學生的審美心理和審美能力。為人師者,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
四學生學習中要重視審美教育
總理曾在看望94歲高齡的科學家錢學森時,錢老說:“您(溫總理)說的我都同意,但我要補充一個教育問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問題,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沒有這些是不行的。我覺得藝術上的修養對我后來的科學工作很重要,他開拓科學創新思維。現在,我要宣傳這個觀點。”“您講的很重要。”總理頻頻點頭,接過話茬,“向您這樣的老一代科學家不僅科學知識淵博,而且文藝修養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會譜曲,您也是一樣。可能就是藝術方面的修養,是您的思想更開闊。而現在的學理工的往往只鉆研理工,對文學藝術懂得很少,這不利于全面發展。我們的教育還有些缺陷,全面培養人才這個意見我將回去和有關部門研究。”[3]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學習中接受審美教育,主動提升審美素養是時代的需求。學生除在各科學習中接受新知識和審美教育外,在課外學校的共青團組織、學生會、教務處、輔導員都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實施讓學生受到審美教育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比如參觀校內外的美術作品展、欣賞鑒別畫面的美感,感受作品里思想和美的內涵,從中受到審美教育。積極參與學校準備的音樂會、演唱會、聯歡會、不失時機去接受一次審美教育,讓震撼心靈的演出,通過多次的排練、準備也提升了審美的過程,演出成功既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對全體同學的展示,從而營造美的空間。有意義的演講比賽,也是鍛煉學生語言能力、表演才能的機會,每一次成功講解會,都會使參與者心靈得到一次凈化,思想感情得到升華。美育對于培養人的興趣、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養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具有以美育人,寓教于樂的特點,可以通過美的形象喚起情感的共鳴,使人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獲得知識,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一個人如果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其個體人格素質將會隨之提高。所以,大學生具有基本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并不是一種苛求,而是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學校課上的每節知識的傳授和課外舉辦的各種活動,根本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五校園環境藝術化凸顯審美教育
1.校園環境藝術化硬件建設。校園環境藝術建設中,硬件環境建設是基礎,應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質。古時候,孟母擇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古人對周邊的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重視也給我們以啟迪。一個現代化的大學校園,它必須使人覺得文化氛圍濃、學習氛圍高、宣傳主旋律的正能量強,這里的一切都在昭示你:這里是文明的圣地,這里是學習的場所,這里是現代化的校園。
2.校園藝術畫中的軟件建設
學校的學生會、團委、學生處、輔導員在校園環境藝術化軟件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校園文化,學校的廣播站要發揮立體宣傳的優勢,利用休息時間播送校內外的好人好事、文藝節目、科普知識、文學講座、文藝沙龍、新年聯歡、講演比賽、書畫展覽等凸顯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4]
3.校園環境藝術化有強大的教育功能
(1)有利于陶冶情操環境優美的校園,美觀科學的教室布置,科學、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設施,學生被感染了,在一個美麗的校園環境熏陶感染下,觸景生情、因美生愛,激發學生的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的高尚品格,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2)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學校有健全的規章制度掛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各樓層走廊里的有主題的宣傳陣地,教室、食堂、宿舍的走廊墻壁上有一定宣傳意義美化的展板,處處彰顯正能量的宣傳和美育的功能。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校園文化建設是集體的一種形象,整齊的隊列、優美的操姿、響亮的口號、課間抒情的廣播歌曲、到處顯現一個充滿理想,團結友好的集體,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樹立個人服從集體的觀念,感受到語言美、心靈美、環境美的內涵。[5]美育是整個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純潔的靈魂,建立學生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美無隨處可見,美育要求教師具備創新意識,正確樹立審美觀,并具有濃厚的美與意識,創設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語言中的美、教材中的美化作春風,吹開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享受到充分的審美教育,成長為合格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韓永利.高職院校加強審美教育的現實意義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1,(01):83-84+90.
[2]冉冉.高職院校美術教學改革與發展探折[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1):66-68.
[3]陳峰.高職院校開設公共藝術欣賞課的必要性——以美術欣賞課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31-133.
[4]顧建華.審美教育與藝術教育[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0,(04):52-58.
[5]夏艷.高職學校美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10):96-98.
作者:戴進 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