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風建設下體驗教育的實現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將體驗教育引入學風建設中,分階段、有側重性地開展認知型、技能型和情境型體驗項目活動,讓學生在親自經歷和體驗的過程中,從思想上重新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自信,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自覺投入到學習當中,改善學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風;體驗教育
一、體驗教育
1.體驗教育含義
體驗式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投入,去感悟人生,反思自身,獲取知識,并化為良好行為習慣,進而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它注重對情境和環境的設置,強調受教育者的主動參與性,關注受教育者在情境和環境中通過自身參與獲得的自我思考和感悟。
2.體驗教育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各國在高等教育中,體驗式的教育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美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體驗的教育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和服務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接受管理和服務的過程中,自覺認同其中的道德觀。日本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提倡體驗教育,通過開設“特別活動”和體驗學習,將道德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可見,歐美國家注重在教育中用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將德育由教化向內化的現實轉化。這為我們實施體驗教育提供了借鑒。近年來,體驗教育也引起了我國越來越多的教育學研究者的關注,理論研究成果頗豐。同時,在我國高等教育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體驗教育就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這為開展體驗教育提供了理論和現實依據。
3.體驗教育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體驗教育強調學生的親自感受,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情境模擬、參觀調查、情感交流、角色互換等模式,讓學生親自參與或置身某種情境中,自主參與,自我體驗,自我感受,自我反思,從而獲得領悟,獲取知識,將教育目的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2)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說教模式,限制防范模式,形式過于單一和枯燥空洞。體驗教育寓教與樂,創設各種情境和活動,如實地參觀調查、開展拓展訓練、模擬招投標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樣性。
(3)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傳統方式的制約,往往脫離學生生活,學生實際,不能較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其效果大打折扣。體驗式教育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自我體驗,對自己和事物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價,在體驗中成長成才,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現狀
1.學風含義
學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學風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還包括學校的治學精神和教師的教學作風。狹義的學風僅指學生的學習風氣。本文從狹義學風角度進行論述。在教育領域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下,一所學校的學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到家長的信賴,社會的好評以及學生的選擇,關系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2.高職院校學風現狀
目前,在注冊入學的招生形勢下,高職學生整體生源素質下降,學風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態度不端正很多學生不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對學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少,對待學習不認真,借故請假,曠課,本著“60分萬歲”的心態,考試前幾天臨時抱佛腳,進行突擊。平時,將課本高高束之,虛度大學時光。
(2)學習缺乏興趣由于對專業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再加上自身基礎薄弱,老師講課仍舊以填鴨式為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反映聽不懂或沒有興趣聽,認為上課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課堂上不認真聽講、睡覺、玩手機、打游戲等已成為普遍的現象。
(3)學習目標不明確部分高職學生出于自暴自棄或者受到在高中階段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在進入大學后,不僅沒有反思,反而變本加厲,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日常生活的享受方面,缺乏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規劃,認為上大學就是為了混一張畢業證。所以,他們在大學里仍舊延續著高中的生活,整天無所事事,得過且過。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不利于高職學生的成人成才和全面發展,影響著畢業生整體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同時影響著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和高職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在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中引入體驗教育
針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下,輔導員在工作中采取的用大篇幅的空話、套話向學生灌輸學習的重要性的說教式方式和采取批評、處罰等限制防范型方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學生沒有任何興趣去關注說教內容,仍舊是我行我素,效果不甚顯著和理想。為此需要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體驗教育克服了傳統說教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1.設置體驗項目
體驗教育重在體驗項目的設置。體驗項目是連接高職學生和提高學習風氣的橋梁和關鍵所在。體驗項目設置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習風氣改善和提升的程度。所以,在體驗項目的設置過程中,務必要注意項目的真實性、啟發性和針對性,使項目真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能夠真正觸動高職學生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達到體驗的效果。在體驗項目的設置過程中,根據高職學生學習風氣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同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設置以認知型體驗項目,技能型體驗項目和情境型體驗項目為主的體驗活動。
2.有針對性的開展體驗
教育高職院校學制為三年。針對大學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體驗教育。
(1)認知型體驗大一階段,學生剛剛進入大學,由于高考失利,在高中階段養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導致學生缺乏自信,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不足,缺乏學習動力和目標。在這一階段,主要通過認知型體驗活動,如通過“寶石工匠”(通過讓學生選擇自己屬于從石頭到鉆石的哪種階段,并說出自己為什么選擇這一階段。同時向選擇下一階段的同學提問他是如何達到這個階段,讓學生了解現在自我的狀態和感受處于不同自我實現程度的狀態,并明確如何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狀態。)、“酸酸甜甜就是我”(輔導員須事先準備學生單“這就是我”和“快樂轉換單”,讓學生在“這就是我”的單子上寫上自己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和滿意的地方。在“快樂轉換單”上將自身的不足用靈活的方式轉化為相對好的一面,從而讓學生正確面對自己的不足,樹立自信。)等團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結合他人的評價,全面客觀正確認識自己,重樹自信,建立起“我能學好”、“我會學好”的積極心態。同時,在學生面對專業的無知、懵懂的情況下,可采取參觀調查和情感交流的體驗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校企合作基地、實訓基地、實驗室,開展專業講座,專業交流會,讓學生在參觀和交流的過程中去感知和認識專業,了解專業,從而樹立和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2)技能型體驗大二階段,專業課程全面展開,學生由于基礎薄弱,在接受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聽不懂是常有現象,專業學習感到吃力。同時由于面臨畢業,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對專業技能和其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此階段主要開展技能型體驗活動。如開展專業技能大賽,讓學生在備賽的過程中,了解國家或行業的技能標準要求,知曉自身與技能標準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熟練程度。開展與專業相關的社團活動,在活動中鞏固和加深對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練程度,同時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與表達、邏輯思維能力等相關能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通過技能型體驗活動,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增強專業能力。
(3)情境型體驗大三階段,學生面臨畢業的壓力,往往表現出心理焦急不安,心思不放在學習上,曠課,遲到早退屢見不鮮,很少有時間在學校踏踏實實完成最后學業,直接影響到大三期間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應采取以情境型活動為主的體驗教育。具體說來,要將學業與就業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增強學生各種能力和社會知識的儲備。如在校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相關企業參加頂崗實習,提前了解工作環境,工作流程,了解企業對相關崗位的工作要求,培養工作技能;做社會調研,了解當前行業發展態勢和本專業的就業現狀;組織學生參加行業招聘會。在校內,模擬招聘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主考官和應聘者的心理狀態,了解用人單位需要怎樣的人才,看中應聘者的何種能力等,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找出自身與用人單位要求之間的差距,有的放矢,突出重點改進自身,提高自身競爭力。
四、結語
體驗教育讓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親身去參加,親自去體驗和感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行動上學會如何有效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激發并增強學習的源動力,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學習當中,營造“我要學”“人人學”的濃厚學風氛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04.
[2]匡瑛.比較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M].上海:傷害教育出版社,2006,10.
[3]檀傳寶.世界教育思想地圖:50位現當代教育思想大師探訪[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
[4]王仁剛.論高職院校班主任的專業精神及其校本培育[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
[5]劉洪一等.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6]周建松,謝峰.高等職業院校開放合作辦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行業校友集團共生態辦學模式創新)[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2.
作者:王磊強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