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規劃區連片開發規劃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積極適應扶貧開發工作新形勢,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新機制,扎實推進“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工作,提高扶貧開發成效,促進貧困鄉村產業發展,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省扶貧辦、財政廳《關于做好2010年“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縣縣情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
試點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老區貧困地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試點工作堅持以扶貧開發為宗旨,以促進老區貧困鄉村集中連片區域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幫助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為中心,以培育壯大扶貧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為重點。通過政策統籌和機制創新,加大財政扶貧資金與其他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的力度,探索整村推進與連片開發相結合、扶貧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產業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新路子,使試點區域內貧困面貌有明顯改善,自我發展能力有較大提升,在推進扶貧開發與加快老區建設上,為全省、全國探索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2、基本原則
一是尊重群眾意愿的原則。實施“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項目,必須尊重群眾的意愿和要求,要把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放在首位。
二是效益覆蓋的原則。實施“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項目,要堅持項目到村組,效益覆蓋到戶,使廣大貧困戶普遍受益。
三是長效性原則。實施“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項目,要立足于能使貧困農戶長期受益,真正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
四是群眾廣泛參與的原則。實施“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項目,要動員和組織廣大貧困農戶積極參與,投工投勞,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貧困面貌。
3、貧困農戶參與機制
一是普遍參與的動態管理。在試點區域片區組織力量對貧困人口進行重新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由村民無記名投票民主評選貧困戶,并公示確認。建立貧困農戶檔案,完善貧困農戶參與和退出制度,建立貧困農戶動態管理機制。
二是貧困農戶廣泛參與的決策權。群眾廣泛參與制定村級規劃。讓“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貧困村村民全程參與村級規劃的編制,組織引導群眾分析致貧原因,討論脫貧對策,確定脫貧規劃。在此基礎上,組織貧困農戶自主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脫貧項目。
三是貧困農戶的參與和知情權。確定村級規劃后,進行張榜公布公示,讓貧困農戶明確具體幫扶項目、幫扶單位、資金來源、技術措施以及目標要求,確保村民特別是貧困農戶的知情權。在具體項目建設上,動員組織貧困農戶以出工投勞方式參與項目建設,激發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扶貧開發的責任心。
四是貧困農戶廣泛參與的監督權。把實施的項目在村委會公開欄公示,成立村級項目建設監事會,吸收貧困農戶為監事會成員,增加透明度,實施"陽光工程",接受群眾監督,從而保證了建設項目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
二、目標任務
根據我縣白蓮產業發展總體布局,結合省、市、縣“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總體要求,在我縣11個鄉鎮中,選擇貧困村相對集中的驛前鎮、盱江鎮、赤水鎮等6鄉鎮納入試點區域,對其集中連片分布的28個行政村進行統一規劃,實施連片開發(詳見表一)。
1、總體目標:經過三年試點工作開展,完成全縣28個試點村的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工作任務。扶持28個試點村種植綠色白蓮2.2萬畝,試點區白蓮平均畝產90公斤/畝,實現白蓮總產1980噸,形成貧困農戶具有穩定收入的扶貧產業,實現試點區域內600戶,3000人脫貧困目標。試點區域內建設一批基礎設施,使村容村貌整潔衛生,社會事業長足進步,貧困面貌顯著改觀。
2、工作任務:重點培育發展試點區域的扶貧主導特色綠色白蓮產業,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推動老區貧困地區綠色白蓮現代農業發展,加快老區貧困地區群眾增收步伐。
(1)具體任務:在試點區域內建設綠色白蓮生產基地2.2萬畝,實現良種(太空蓮品種)、良法(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技術)全覆蓋,扶持成啟食品等3家企業發展。力爭通過三年試點,綠色白蓮扶貧主導產業實現綜合產值10億元,試點區農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2)工作措施:一是建設白蓮生產基地。在試點區域內大力培育發展扶貧主導產業綠色白蓮標準化生產基地專業村、良種繁育專業村,實現“一村一品”目標。二是推廣白蓮新品種。推廣“太空蓮”等白蓮新品種,優化試點區域農業產業結構;三是扶持白蓮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扶持成啟食品等3家白蓮深加工企業發展。四是扶持白蓮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對新建蓮農專業合作社和各種協會予以扶持并規范其行為,提高扶貧主導產業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五是加強蓮農技術培訓。通過免費培訓、免費技術指導,提高區域內貧困群眾的素質,提高蓮農自我發展的能力。六是圍繞發展壯大扶貧綠色白蓮主導產業,對試點區域實行綜合治理,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切實解決制約經濟發展、影響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
三、試點資金的整合
試點區域的連片開發由縣人民政府統一規劃,試點規劃項目資金的籌集使用貫徹以下基本原則:
1、資金整合原則。縣人民政府將國家專項安排的試點財政扶貧補助資金統籌安排到試點規劃建設項目,并以試點補助的財政扶貧資金為粘合劑,依據試點規劃建立資金整合機制。縣向省、市相關部門申報涉農資金項目計劃時,重點申報試點區域規劃建設項目。同時,積極爭取省、市相關部門在計劃安排給縣項目資金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試點規劃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
2、堅持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原則。縣整合用于試點的省、市相關部門涉農項目資金,由縣人民政府負責統一協調縣相關部門,按照“渠道不亂、性質不改、管理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進行使用管理。
3、探索創新資金管理機制原則。在試點中積極創新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方式,綜合采取以獎代補、貼息、擔保等方式開展試點工作。同時,加強資金和項目管理,按照相關規定,嚴格實行資金報賬制、政府采購制度,以及項目招投標制等。
四、試點規劃建設項目
(一)試點總體規劃及整合投入安排。我縣試點工作總體按三年進行規劃,規劃建設項目以扶貧主導產業開發為主,兼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通過三年的試點,力爭整合投入試點的資金達到4.58億元以上,其中用于扶貧主導產業連片開發的資金達到3.8億元以上。投入渠道包括:
1、國家安排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1200萬元(2010年安排500萬元,2011年擬安排500萬元,2012年安排200萬元);
2、縣財政預算配套安排投入資金1260萬元;
3、企業投入、招商引資及群眾自籌投入力爭達到3.86億元;
4、爭取省、市相關部門支持新增安排項目建設資金6000萬元。
(二)試點規劃建設項目
1、扶貧主導產業綠色白蓮開發。共規劃子項目8個,三年內計劃整合資金38374萬元。其中:國家安排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700萬元(2010年安排270萬元,2011年擬安排312萬元,2012年擬安排118萬元),縣級配套、招商引資、群眾自籌和企業等投入37674萬元。具體規劃建設的項目如下:
(1)原種基地:在縣蓮花科技博覽園建設原種基地50畝,其中:1M2水泥小池600個,10M2水泥小池110個,66.7M2水泥小池120個,建設渠道500米。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其中:安排國家下達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78萬元(2010年安排),其余資金通過整合和爭取省、市相關涉農項目資金解決。
(2)一級良種繁育基地:2010年建設“太空蓮”一級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其中:驛前鎮田西村400畝、姚西村300畝,盱江鎮小港村300畝。項目總投資420萬元,其中:安排國家下達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2010年安排),項目區受益蓮農自籌320萬元。
(3)二級良種繁育基地:2011年-2012年在其余25個試點村建設太空蓮二級良種繁育基地3000畝,每村約130畝。項目總投資1260萬元,其中:安排國家下達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300萬元(2011年安排220萬元,2012年擬安排80萬元),項目區受益蓮農自籌960萬元。
(4)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在28個試點規劃村建設太空蓮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2萬畝,項目總投資5280萬元,其中:安排國家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110萬元,其余資金由蓮農自籌解決。
(5)白蓮模式化栽培技術示范:在試點片區驛前鎮13個試點村建設蓮田套種澤瀉生產示范基地1.5萬畝;在旴江鎮下湖村、小港村、下坪村等3個試點村建設蓮稻套種基地1000畝;在長橋鄉雙港村、長橋村等2個試點村建設蓮煙輪作基地1000畝。項目總投資815萬元,由項目區受益蓮農自籌解決。
(6)經濟服務組織建設:支持26個試點村每村成立1個專業合作社或白蓮協會,加強合作社運作機制和購銷體系的建設,并添置必要的服務設施設備,建立比較完善規范的章程制度。總投資52萬元,其中:安排國家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52萬元(2010安排52萬元)。
扶持試點區域內7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建設。總投資7萬元,爭取省、市相關涉農項目資金解決。
(7)蓮農技術培訓:在試點區域鄉鎮開展科技推廣與技術培訓,主要推廣“太空蓮”高產栽培技術、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蟲害無害化處理技術及模式化栽培技術,形成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成套推廣相結合的梯度推進實施層次。三年內擬培訓蓮農6000人次,總投資60萬元,其中:國家安排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60萬元(2010年安排25萬元,2011年擬安排25萬元,1012年擬安排10萬元)。
(8)產業化項目:在工業園區建設1萬噸大型低溫冷庫,2條2萬噸鮮蓮罐頭生產線,2條2萬噸鮮蓮汁生產線。項目總投資36000萬元,其中:縣自籌300萬元(2010安排200萬元,2011-1012年每年擬安排50萬元),其余資金主要由縣招商引資和企業貸款投入。
2、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內容重點是加強試點區域的交通、水利建設,實施項目共需投入資金4745萬元。其中:國家下達試點補助財政扶貧資金安排500萬元(2010年安排230萬元,2011年擬安排188萬元,2012年擬安排82萬元),縣自籌300萬元(2010-2012年每年安排100萬元),其余資金主要通過爭取省、市相關專項資金解決。具體規劃建設的內容:
(1)交通建設項目:完成試點區域內行政村通水泥路項目,需建設通村公路8公里;完成中心自然村通組公路建設150公里。
(2)水利建設項目:完成試點區域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灌區渠道防滲配套工程項目;解決試點區域內22000人畜飲水困難。
3、社會事業發展。試點區域內規劃建設項目計劃投資2735萬元,其中縣本級財政安排資金660萬元(2010-2012年每年各安排220萬元),其他建設資金主要通過爭取省、市相關專項資金解決。建設項目的內容是:
(1)教育方面:對15所中小學改建、擴建,總建筑面積18988平方米。
(2)衛生方面:對4所衛生院進行改建、擴建。
(3)農村環境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五、進度安排
根據“一次規劃,一步到位,一年完成”、“競爭開發”的原則,結合試點規劃區域內白蓮產業發展現狀,確定三年試點規劃村進度:
2010年:完成驛前鎮姚西村等12個行政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任務(見附表一),完成成啟食品企業生產線安裝和設運營項目,完成50畝原種基地建設項目。
2011年:完成驛前鎮田西村等12個行政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任務(見附表一)。完成蓮香食品企業設備更新和改造。
2012年:完成驛前鎮河東村等4個行政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任務(見附表一)。完成蓮妹子食品企業設備更新和改造。
六、組織實施
1、成立工作機構,明確職責分工。為了加強試點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許愛軍擔任,副組長由縣委常委、副縣長揭秉華擔任,成員由縣委農工部、縣扶貧和移民局、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水利局、縣交通局、縣教育局、縣衛生局、縣白蓮產業發展局等部門和所在試點鄉鎮主要領導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扶貧和移民局主要領導兼任,抽調部分工作人員,辦公地點設縣扶貧和移民局(文件另行下發)。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和組織試點的各項具體工作,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把具體的項目資金落實到部門、到鄉村。同時各有關鄉鎮也要相應成立領導機構,抽調專人負責各類項目的實施。
2、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試點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革命老區的關心和關愛,是一項惠民利民的大好事。縣內各新聞媒體和宣傳廣電部門要把試點工作列為一項重要宣傳內容,大力宣傳試點工作的進展、成效和先進典型事例。試點所涉鄉鎮、村要深入召開各種群眾會議,把試點工作的內容、目標、要求、優惠政策明明白白地宣傳到每一戶農戶,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試點工作中來,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3、精心組織安排,分步實施項目。我縣試點項目規劃經省、市批準后,全縣所有項目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深入試點區域六個鄉鎮的村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完善所主管項目實施的規劃,確定每個實施項目的目標內容、規模和資金籌措渠道、實施步驟,統籌謀劃好項目實施的年度計劃。對當年能完成的要確保當年完成,不能當年完成的要力爭確保年終完成。項目主管部門要把資金的撥付與項目的工作進展掛鉤,及時撥付資金,確保各類項目的順利實施和任務按時保質完成。各鄉鎮作為項目實施的主體要主動積極介入相關工作。
4、健全規章制度,強化項目資金管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各項目主管部門要盡快制定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項目的招投標、資金管理使用、質量進度監管等方面完善針對性強和操作性強的制度和辦法,保證所有項目資金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使項目資金使用公開、透明、有序,確保試點工作依法依規、高質高效、廉潔運行。
5、強化督查調度,保證試點工作成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項目建設督查調度,實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一月一調度工作制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縣里將試點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工作考核主要內容加強考核,對工作進度快、成效明顯的鄉鎮、村和部門單位,給予通報表揚和適當的獎勵。對工作積極性不高、成效不明顯的鄉鎮、村和部門單位,將采取電視表態發言、通報批評、誡免談話等措施給予鞭策。被列為試點區域范圍的鄉鎮、村,要自我加壓,積極主動參與試點各項工作的謀劃和實施,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