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宜居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和《市宜居環境建設工作方案》要求,根據我縣實際情況,深化實施環境綜合整治,特制定宜居環境建設實施方案(2014-2018年)。
一、主要目標
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攻堅計劃為平臺,持續開展環境綜合整治900天大會戰,拓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以城鎮“三邊三節點”(山邊、路邊、水邊,城市中心節點、市民活動節點、交通樞紐節點)和特色景觀帶(廊道)整治建設、市政提升和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結合青口、荊溪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不斷豐富和深化環境整治項目內涵。“點”從城鄉社區向棚戶區、城鎮“三邊三節點”和美麗鄉村拓展,“線”從公路鐵路沿線、綠道向市政道路管線拓展,“面”從小流域向境內“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流域、旅游景區拓展,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形成連線擴片的規模效應。爭取用5年時間,創建省級宜居環境建設示范縣,打造2條10公里以上特色景觀帶(廊道),完成境內“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流域和旅游景區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改善我縣城鄉環境面貌和質量。
——五年行動綱要。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全面深化”、“三年明顯改觀”、“五年整體提升”的部署要求,從2014年開始,拓展延伸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攻堅計劃,全面深化推進宜居環境建設,安排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完整社區、整治提升城鎮“三邊三節點”、小城鎮建設、棚屋區和農村危舊房改造、市政管網配套、綠道、快線沿線整治、水流域治理、旅游景區治理等項目217個,預計總投資約138億元。全縣樹立1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打造5個城市完整社區典型;整治“三邊三節點”29個;繼續加快棚屋區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續建新建項目23個;全面提升市政道路、排水(污)、供水、供氣管網建設,啟動城市道路建設項目42個總長約100公里,新建改造排水(污)管網150公里,供水管網新建365公里、改造425公里,新建燃氣管網75公里;健全完善環保設施,新建竹岐、鴻尾鄉污水處理廠,續建完成青口新區污水處理廠和白沙、大湖、洋里污水處理站項目,動建縣垃圾焚燒發電廠,新建垃圾轉運站18個,啟動實施小流域治理項目14個,實現境內“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流域污水有效處理;基本完成三環路、京臺高速、福廈高速、繞城高速、福銀高速南連接線兩側綠化以及向莆鐵路、京臺高速鐵路兩側景觀提升。到2018年,我縣“點線面”基本形成完整系統,并力爭完成創建省級宜居環境建設示范縣工作,試點小城鎮建設基本建成,居住環境得到全面提升,景觀面貌明顯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各項指標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具體內容詳見附表,《2014-2018年深化推進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項目一覽表》)
二、重點任務
(一)“點”從城鄉社區向棚戶區、城鎮“三邊三節點”拓展。
1.建設美麗鄉村。從環境衛生整治入手,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按照“布局美、環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結合“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以“三整治”和“三網”建設為重點,達到“三提升”。“三整治”即整治危房裸房,對外墻統一簡易裝飾,對屋頂進行“平改坡”,清理房前屋后違章搭蓋,形成較好的整體建筑風貌;整治生活環境,完善垃圾收集設施,清理規范房前屋后雜物堆放,做好村內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實現衛生保潔常態化;整治農村污水,做到生活污水、養殖業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加快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繼續以路網、水網、林網等“三網”建設為重點,從村容村貌美化綠化著手,結合綠色村莊創建活動,對村道兩側、住宅小區、房前屋后進行美化綠化,進一步改善農村路、水、電、氣、房、信息通訊等設施,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升生態保護管理水平。2014-2018年,計劃安排項目29個,總投資約16.8億元。2014年,以整治向莆鐵路、福廈高速鐵路沿線以及福廈、福銀、繞城高速沿線村莊為重點,完成市下達15個村莊整治任務。我縣計劃整治16個村莊,分別是向莆鐵路沿線(300米范圍內)的村莊8個(荊溪永豐、桐口、后嶼、光明、荊溪、港頭村、甘蔗流洋村、竹岐蘇洋村)、高速公路出入口沿線村莊3個(祥謙門口村、鴻尾古洋村和奎石村)、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示范村、試點鎮周邊村莊5個(青口農光村和后福村、白沙白沙村、甘蔗曇石村、荊溪關東村)。2015-2016年,計劃整治尚干洋中村和紅新村、祥謙鳳港村、南通洲頭村和羅洲村、上街岐安村和美岐村、白沙孔元村和大目溪村、大湖東姚村、洋里花橋村、小箬尚格村、廷坪廷坪村等13個,到2018年,全縣樹立1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打造一批產業發展型、旅游休閑型、傳統村落型、自然生態型等各具特色的美麗村莊。(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局、農辦、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國土局、環保局、旅游局、科技文體局、廣電局、電信局、供電局、移動公司)
2.打造城市完整社區。按照“六有五達標三完善”要求,建立健全社區管理制度,培育優秀社區文化,實現社區有一個綜合服務站、一個衛生服務站、一個幼兒園、一片室外活動場地、一套完善的市政設施、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統,外觀整治達標、公園綠地達標、道路建設達標、市政管理達標、環境衛生達標和組織隊伍完善、社區服務完善、共建機制完善,打造設施完備、服務齊全、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管理規范、溫馨舒適的完整社區。2014-2018年,計劃安排項目5個,總投資約1500萬元。2014年,打造白沙閩興社區完整社區示范典型。2015-2016年,實施祥謙峽南社區、上街莊南社區、荊溪大佳社區、甘蔗三福社區等項目。到2018年,完整社區建設在全縣范圍內全面鋪開。(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民政局,住建局、教育局、衛生局、科技文體局)
3.整治提升城鎮“三邊三節點”。
“三邊三節點”即山邊、路邊、水邊,城市中心節點、市民活動節點、交通樞紐節點。按照“顯山、露水、透綠、靚景、潔凈”的要求,開展相應的環境綜合整治。“三邊”環境整治應注重互通互聯,成網成環,突出打造城市景觀走廊,山邊整治以對裸露山體的綠化改造提升為重點,加強城區面城一重山治理,采取“新造、補植、改造、封育”等措施,達到優化、美化的景觀效果;路邊整治以規范市容秩序、城區主干街道綜合改造為重點,對影響景觀的建筑進行改造整修,規整店招店牌,規整美化垃圾箱、公交候車亭等設施;水邊整治以提升水道沿岸景觀品質為重點,加強對濱水區域的開發管控,打造濱水休閑空間。“三節點”整治要按照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劃的要求,控制環境特色,塑造城市“客廳”、“門戶”形象,城市中心節點突出城市商業、文化等綜合服務功能,重點加強居民休閑空間、高層建筑布局和街道界面的梳理整治,進一步加快推進中心城區立面節點改造以及重要節點綠化提升;市民活動節點突出城市休閑功能,改造提升各類公園,增加公共綠地面積,結合城市公共交通、慢行系統建設,設置各類娛樂休閑設施,滿足不同活動人群的使用需求;交通樞紐節點突出交通接駁功能提升,進一步整合各類交通方式,優化各類交通設施布局,并加強高速公路互通口和鐵路公路車站通達城區道路的景觀建設,提升城市門戶形象。2014-2018年,計劃安排項目29個,總投資約17億元。2014年,要完成市下達1個以上“三邊三節點”整治項目工作任務,重點要啟動國賓大道立面景觀改造,荊溪鎮甘洪路、江濱路、繞城高速交叉口景觀整治,永豐村淮安大橋周邊景觀改造工程,祥謙鎮蘭圃出口景觀改造和螺洲大橋出入口周邊景觀改造。完成324國道綠化景觀改造、青口千家山公園改造等項目。2015-2016年,完成尚干鎮主街道環境整治、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周邊環境綜合整治、侯官至橘園洲大橋烏龍江沿岸夜景燈光工程、甘蔗818大道(示范段)和曇石大道景觀改造、起重機廠至曇石環島沿線和白沙鎮京福高速出入口綠化景觀改造提升等項目。2017-2018年,完成福銀高速鴻尾出入口、洋里高速出入口景觀整治,以及祥謙鎮龍祥島國際生態旅游區、竹岐金水湖周邊景觀整治等項目。(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局、交通運輸局、林業局、水利局、國土局、環保局、科技文體局、電信局、供電局、移動公司)
4.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2014-2018年,持續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推動小城鎮規劃實施,抓好小城鎮“三邊三節點”規劃改造,推進示范區建設,提升功能,打造精品,體現連片效應;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升供排水、人行道、電力、通信等配套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公園、街頭綠地和庭院綠化,積極開展慢行系統(綠道)建設;加快改造提升舊鎮區,繼續推進街道景觀整治,打造宜居宜業環境。2014年,要完成青口鎮商貿街路面及綠化改造,并繼續推進青口中央公園、荊溪西山公園、白沙鎮舊街改造建設,動工建設荊溪鎮新城中路立面景觀改造和白沙中心公園等項目。同時,青口、荊溪兩個省級試點鎮要分別完成1個“三邊三節點”建設任務,省、市級小城鎮還要分別再實施1條街道景觀綜合整治。到2018年,試點小城鎮建設基本完成。(主體責任單位:青口鎮、荊溪鎮、白沙鎮)
5.改善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重點抓好“三完善、二整治、一建立”(即完善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完善污(排)水處理設施、完善內外交通設施,整治破舊房屋、整治生活垃圾,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積極推進歷史文化名鎮民村保護,加大特色古村落的挖掘、保護和整治力度。重點完善青口、白沙2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按規劃實施保護建設,清理保護區內各種違法建設和違法用地;完善污(排)水處理設施、改變污水橫流污染環境現狀;完善內外交通設施,改造提升鎮村內部主要道路和對外通道,合理配建停車場;整治破舊房屋,修繕保護歷史建筑,協調整體建筑風貌;整治生活垃圾,完善垃圾處理設施,確保環境整潔干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做到歷史建筑保護、基礎設施維護、環境衛生管護等制度常態化。2014-2016年,在完善規劃的基礎上,結合旅游,重點啟動白沙鎮新坡村古民居修復工程。到2018年,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局、科技文體局、旅游局、農辦、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國土局、環保局)
6.加快集中成片棚戶區和農村石結構危舊房改造。把安置房建設作為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務,重點跟蹤、著力推進。緊密結合重點項目建設和庫區移民搬遷工程,以棚戶區改造為抓手,推動老城區更新提升,同步配套完善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和供水、排水、排污、電力、燃氣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2014-2018年,計劃實施或建成棚屋區和農村石結構危舊房改造項目23個,總投資約71億元。2014年,要加快推進南通鎮商貿物流拆遷安置、荊溪鎮光明、永豐、港頭、桐口安置房和白沙工業區安置房以及上街侯官安置房等在建項目建設。同時,啟動上街鎮大學新區厚美安置小區、大湖特高壓安置小區建設、白沙工業區房屋拆遷安置(溪頭村南山自然村)等項目。2015-2016年,要啟動青口鎮青圃里村搬遷安置房、上街鎮青洲村安置房和金嶼村整村改造、小箬鄉湖柄村壩下治理移民搬遷工程等項目。(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國土局、發改局、財政局)
(二)“線”從公路鐵路沿線、綠道向市政道路管線拓展。
1.完善環保、市政設施并加強管網提升。
——排水(污)管網。重點圍繞加強污水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強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廠進水濃度,加強易澇點整治提高城市排澇安全保障,推動排水(污)管道建設。2014年-2018年,計劃新建改造排水(污)管網項目11個、新增污水管網150公里,總投資約5.1億元。2014年,要重點推進青口片區至新區污水處理廠干管工程以及祥謙、尚干、南通、上街、荊溪、甘蔗的排水(污)管網建設,計劃新增管網46公里。到2018年,基本完成城區易澇點整改,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基本建成投入使用。(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局、財政局、國土局、環保局)
——供水管網。全面淘汰混凝土管、灰口鑄鐵管、鍍鋅管和漏損嚴重影響城市供水安全的老舊管網,降低管網漏失率,提高供水安全保障。2014年-2018年,縣自來水公司、青源供水公司、三溪口自來水水廠、南港水務公司等計劃新建供水管網365公里、改造425公里,總投資約2.64億元。2014年,計劃新建供水管網67公里、改造59公里。到2018年,全縣基本完成所有老舊管網改造,解決供水管網二次污染問題,二次供水合格率達95%以上,提高供水安全保障。(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局、財政局、國土局、環保局、水利局)
——燃氣管網。加快我縣燃氣管網建設,新建市政道路、新區開發及新建房地產項目要配套燃氣管網建設。2014年-2018年,華潤燃氣公司計劃安排青口、上街、甘蔗、荊溪片區新建燃氣管網75公里。2014年,計劃新建管道17公里。到2018年,爭取縣城及較大的集鎮中心區基本使用管道燃氣。(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局、國土局、環保局、華潤燃氣公司)
——城市道路。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完善城市干道與高速公路、國省干線的聯系,消除瓶頸路段,拓寬小街巷,提高道路網密度。2014-2018年,計劃啟動實施城市道路建設項目45個、總長約100公里,總投資約45億元。2014年,建成縣城新區3至6路規劃中路和縣城舊城改造B道路、荊溪新區中路BCD標段、江濱路荊溪段等項目,并加快建設林森大道、青口尚青路、鏡上路和南通商貿大道、鴻尾2號路、白沙高速出口-新坡等項目,計劃建成或建設市政道路總長約25公里。2015-2016年,要重點實施南通物流城配套道路、竹岐八閩文化旅游綜合體1#、2#路、陳店湖青岐片區規劃路網、荊溪溪下中路、光明中路、光明谷路等城市道路項目。到2018年,市政道路建設取得明顯提升。(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發改局、財政局、國土局、環保局)
——垃圾處理。積極推進垃圾處理場建設,全面排查各類垃圾死角,大力清除陳年垃圾,同時,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推進網格化、精細化管理。2014-2018年,啟動實施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及鄉鎮垃圾處理轉運站項目20個,總投資約7億元。2014年,要動工建設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并建成青口鎮船尾、祥謙鎮洋下、荊溪鎮溪下和第二垃圾轉運站以及尚干鎮、南通、鴻尾、竹岐、小箬等鄉鎮的垃圾轉運站。到2018年,環保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每個鄉鎮都建成1-2個垃圾轉運站,實現生活垃圾定點收集、無害化處理。(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局、國土局、環保局)
2.推進綠道網建設。按照全省綠道網總體規劃,2014-2018年,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城鄉環境整治和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綠道系統生態網絡,打造慢行景觀廊道,帶動休閑度假、餐飲娛樂、康體健身、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發展。2014年,實施縣江濱路(光明-青岐段)綠道建設,總長約10公里。2015-2016年,計劃實施竹岐沿江濱綠道和奧特萊斯項目沿江濱綠道。到2018年,爭取基本建成我縣綠道網絡系統,并與省級綠道相連通。(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交通運輸局、林業局、水利局、國土局、環保局、旅游局、科技文體局、農業局)
3.推進公路鐵路沿線整治綠化。以抓好“三整治二構建一建立”(即整治城鄉結合部、整治沿線村莊、整治企業環境、構建綠色通道、構建生態環境、建立長效機制)為主要內容,重點整治沿線兩側涉及的村莊和企業廠房,開展植樹綠化,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明顯改善公路鐵路沿線景觀面貌。2014-2018年,計劃安排實施公路鐵路沿線綠化整治項目8個,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在高速、高鐵沿線建設20-30米綠化帶,綠化面積4000畝以上。2014年,重點完成三環路(荊溪段)沿線兩側30米范圍內綠化和三環路一重山森林生態景觀提升工程,實施向莆鐵路兩側綠化。2015-2016年,實施京臺高速公路、繞城高速、福銀高速及南連接線、林森大道兩側綠化。到2018年,明顯改善公路鐵路沿線景觀面貌,形成有序和富有特色的綠色生態景觀。(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林業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農業局、水利局、國土局、環保局、旅游局)
(三)“面”從小流域向境內“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流域、旅游景區拓展。
1.加快小流域治理。結合水利工程建設、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新農村建設,以生態環境恢復和增強水體自凈能力為重點,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加強生態護坡、駁岸及岸線景觀建設,打造青山綠水的田園風光。2014-2018年,計劃實施小流域治理項目14個,總投資約3.35億元。2014年,重點實施上街溪源江重要節點河道整治及景觀改造、青口大義溪4公里河道整治、南通陳厝河河道整治、荊溪河道整治及景觀改造、甘蔗洽浦河整治、白沙上寨溪內河整治、竹岐小目溪流域畜禽整治等項目。到2018年,爭取小流域治理能取得明顯成效,畜禽養殖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主體責任單位:各相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水利局,環保局、農辦、農業局、住建局、發改局、國土局、畜牧漁業局)
2.推進境內“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流域鄉鎮污水處理。結合流域治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污染企業整治,深化境內“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流域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加快沿岸環衛設施的配置和管理,加大沿岸鄉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力度。2014年,荊溪污水處理廠要通水運行,并完成青口新區污水處理廠和白沙、大湖、洋里的農村污水處理站,動建竹岐鄉污水處理廠和鴻尾污水處理廠。到2018年,環保設施更加健全,青口汽車城片區、南通物流城片區、上街大學城片區、縣城-荊溪片區的污水管網配套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境內“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流域污水有效處理。(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住建局、環保局、水利局、農業局、發改局、國土局、財政局)
3.加快旅游景區及周邊環境整治。以保護為前提,進一步提升風景名勝區和旅游景點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修復被破壞的裸露山體,2014-2016年,重點改造提升十八重溪景區公廁、標牌、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并同步開展景區周邊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對與環境不協調的建筑進行整改。(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旅游局,住建局、科技文體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國土局、環保局)
(四)集中力量,重點打造特色景觀帶(廊道)、創建省級宜居環境建設示范縣。按照“連點成線擴面”的總體要求,在“三邊三節點”、美麗鄉村建設、公路鐵路沿線整治、小流域治理等的基礎上,爭取在2018年前,打造完成2條(江濱路全線夜景燈光-休閑公園-綠道相統一的生態型景觀廊道,青口中央公園-體育館-千家山公園-海峽汽車文化廣場休閑、健身、商務活動相統一的都市型景觀廊道)以上特色景觀帶(廊道),凸顯我縣連線成片的整治效果。(主體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責任單位:所有指揮部成員單位)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高效推動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高標準、高水平完成整治任務,成立縣宜居環境建設指揮部,由嚴金官縣長任總指揮,鄭學錦副縣長、陳道清副縣長、林坤泉副縣長任副總指揮,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住建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具體負責指揮部日常工作(具體詳見附件)。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對宜居環境建設的重要性有高度的共識,整合內部資源,成立宜居環境建設工作組,并指定一名分管領導和一名聯絡員負責協調本部門工作。各鄉鎮(街道)要相應成立分指揮部,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落實責任分工,形成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與縣指揮部進行工作對接。
2.明確工作重點。堅決貫徹省、市統一部署,按“連點成線擴面”要求,在全面布置開展整治的基礎上,抓重點、抓典型、抓特色,深入推進宜居環境建設工作。要堅持高起點規劃,組織編制好項目實施計劃等,明確標準,強化約束。按照先規劃、再施工,先設計、再整治的原則進行。要精心組織實施,突出典型示范,樣板引路,全面提升。要堅持將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定工程成效的重要依據,做到求真務實,建設精品工程。
3.加快組織實施。一是加快項目審批。各縣直部門、各鄉鎮(街道)要明確項目業主、細化工作計劃,全面啟動項目前期工作。要通過簡化項目審批環節和前置條件來推動項目審批效率。縣級審批部門要進一步簡化放權,主動靠前服務,實行綠色通道,并積極協調省市審批部門加快項目前期審批工作。二是強化技術指導。根據已出臺的《省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和《市宜居環境建設工作方案》,各相關責任單位要分別完善和細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營管理等各項導則和標準,指導和規范項目實施,共同提高項目質量水平。三是嚴格把控工程質量與安全。項目建設要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管理,特別是設計環節要認真審查把關,控制投資,并精心組織實施,進一步推廣標準化管理,以標準管安全控質量,杜絕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努力把為民項目建設成精品工程。
4.落實資金保障。加強資金籌措和撥付,縣財政要優先保障宜居環境建設專項資金,及時足額撥付項目資金,縣直有關部門及各鄉鎮(街道)要根據分工整合各類專項資金,落實安排整治項目。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積極向上爭取省、市資金支持,爭取在宜居環境建設各個方面更多地享受上級支持。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實現良性循環。
5.嚴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考評機制,明確項目驗收責任和完善考核辦法,建立和完善項目設計、施工、監理招標和驗收管理辦法,確保規范、有序、高效。各級指揮部要組織人員深入現場督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堅持每周一簡報、每月一檢查,形成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工作氛圍。縣監察局、效能辦要強化督促檢查,重點抓形象進度,每季度向全縣通報進展情況,對工作不落實嚴重影響項目進度的單位進行督辦和通報,對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予以表彰。
6.加強宣傳報道。要緊緊圍繞宜居環境建設工作,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報刊、互聯網、微博等媒體,統一思想認識,多宣傳項目進展、城鄉面貌改變、群眾受益等方面的消息,弘揚主旋律,積聚行動正能量。工會、共青團、婦聯、志愿者協會等組織要積極參與宜居環境建設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尊重群眾意愿,聽取群眾意見,引導群眾參與,及時公開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營造合力推進宜居環境建設、加快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