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骨科損傷的心理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醫學從生物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換,心理、社會因素在骨科創傷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本研究選擇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5例骨科創傷患者進行心理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不僅有效減輕骨科創傷患者的心理壓力,而且使護患關系和諧融洽,治療順利進行,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75例骨科創傷患者,年齡28~65歲,平均40.2歲,其中脛腓骨骨折24例,股骨頸骨折12例,肱骨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5例,鎖骨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23例,小學19例,文盲8例。治療時間為2~6個月。與患者進行溝通,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出護理對策。由于患者在年齡、性格、文化層次、職業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故其表現出的特點各不相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取得有效的護患溝通,改善護患關系,使患者滿意度達98.8%。
2心理護理
骨折創傷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心理應激中,焦慮與抑郁是最常見的應激性情緒反應[1]。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痛苦不安的心理狀態。不同的患者焦慮的行為表現也因病情輕重而不同。因此,在護理患者時,應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患者進行正確的誘導,加強心理護理。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熱情主動地與患者交流,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理解和關懷的溫暖。平等的交流可以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減輕心理負擔。
2.1不同受傷部位患者的心理護理安排有一定專科知識的護理人員擔任責任護士,根據患者不同的受傷部位,選擇不同的安慰性語言做好疾病相關知識指導。宣教時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力求讓患者盡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療方案,以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療。
2.2對不同治療手段患者的心理護理
2.2.1手術治療患者(1)術前心理護理:術前患者擔心術中出現意外、術后疼痛以及擔心術后留下后遺癥。護士要用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溝通技巧向患者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時講解手術的名稱、麻醉方式、術前用藥的目的及配合手術的注意事項,解除患者顧慮及恐懼心理。(2)術后心理護理:術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將其送回病室并調至舒適的體位。護士應面帶微笑,用溫暖的話語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很順利及術后體位、引流管、飲食、切口疼痛護理的注意事項。比如術后給予鎮痛泵止痛或6h內給予藥物止痛,可以大大減輕術后全過程的疼痛。避免等患者體驗到劇烈疼痛再給鎮痛藥,就會加劇以后的疼痛[2]。此外,暗示也可以減輕疼痛,讓患者聽喜歡的音樂也能減輕疼痛。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對即將出現或已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解除患者的焦慮及恐懼感,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
2.2.2非手術治療患者醫護人員要以嫻熟的醫療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贏得時間使患者轉危為安,使患者在醫院感到可信、可敬,從而獲得安全感。并幫助患者制訂康復計劃,提高其功能鍛煉的自覺性,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
2.3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心理護理
2.3.1老年患者多數老年人不適應病房環境,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應從入院開始,醫護人員主動自我介紹,并介紹環境、管床醫生、同病室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獨感。對喪偶或無兒女的老人,護士應倍加關心,格外尊重。老年的生活方式刻板[3],看問題有時也固執,除治療飲食的需要以外,要盡量照顧他們的習慣。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強老年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3.2兒童患者對于患兒要多加鼓勵,不要訓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成為患兒的貼心人。給患兒打針治療時要利用其注意力易被分散及喜歡被表揚、鼓勵等特點,盡量減輕他們的疼痛感。同時要與患兒家長進行正確的溝通,取得患兒家長的配合和正確的教育、鼓勵患兒,增強患兒克服病痛的勇氣和信心。
2.3.3青年患者最好把他們安排在同一病室。他們在一起可激發生活的樂趣,并消除孤獨感。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對克服困難與疾病作斗爭都能起良好的作用。所以,護理人員對青年患者要注意多給予心理支持,要多關懷、同情,要循循善誘,耐心疏導。2.3.4中年患者一要勸導他們真正接納疾病并認真對待疾病。使其認識到治療疾病是當務之急,身體恢復健康是家庭和事業的根本。在日常交談中,也可給他們介紹一些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長期遷延的實例。同時還要動員其家庭和工作單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牽掛的人和事,盡量減少他在養病治病時的后顧之憂。鼓勵他們配合醫護人員盡快地把病治好,早日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
2.4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心理護理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對宣教解釋容易理解,對于自身的疾病容易有正確的認識,易于接受并配合護理治療;對于文化知識偏低的患者,其醫療信息不足,思想相對比較保守,創傷后對住院環境陌生,生活方式改變,傷痛成為患者心理應激源,使部分患者容易產生抑郁、冷漠、悲觀、甚至絕望的負面心理,表現出暴躁、發怒、不配合治療,甚至抵制正常醫療行為[4]。護士要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細微的觀察,嫻熟的護理技術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關住。順利完成對疾病的治療,使其早日康復。
3討論
創傷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車禍、外傷、工傷事故所致。不僅是一種軀體創傷,同時也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沖擊,創傷后早期肉體的傷痛與受傷時的慘痛場面,常使患者產生刻骨銘心的印象,輕者產生后怕心理,重者則誘使患者的心理活動偏離正軌,造成情感意識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的精神情緒及語言行為的異常。醫學心理學認為,不僅藥物起到治療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積極的心理狀態也會對創傷起到治療作用。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必須重視對患者平素心理狀態的詢問,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發展,并及時給予正確的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穩定的情緒、良好的素質,有效的溝通,從而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