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子宮肌瘤高血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患者容易在圍手術期間出現感染和血壓升高等癥狀,從而降低手術的成功率,影響患者的康復[1]。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間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間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2]。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5例。研究組患者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4.98±12.57)歲;其中4例行子宮全切術,7例行子宮次切術,14例行子宮肌瘤剜除術。對照組患者年齡43~70歲,平均年齡(55.23±12.78)歲;其中5例行子宮全切術,8例行子宮次切術,12例行子宮肌瘤剜除術。兩組患者年齡和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術前護理:在患者進行手術前,醫護人員應詳細告知其手術的方法及相應的注意事項。由于許多患者在手術前會擔心手術會對身體及術后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容易出現不安、抑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應在術前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相關知識,以消除患者的顧慮。同時,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癥狀,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心理情況給予合適的心理指導,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②術中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注意監測患者的血壓和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常規消毒,并根據患者的血壓給予合適的降壓藥物,輔助手術醫師完成手術。③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醫護人員應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血壓的變化,待患者回到病房后,每隔30min對患者測量1次血壓,若出現血壓不穩情況則立即通知醫師并進行合適的處理。待患者血壓平穩超過1d后可改為每隔2h測量1次血壓,超過3d后可改為測量2次/d。對出現傷口疼痛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安慰,并按患者的疼痛情況采用適當的鎮痛藥物進行治療。患者血壓平穩1~2d后可協助患者下地進行適當活動,以促進患者的恢復。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壓變化情況。使用SF-36生命質量量表對患者干預后的生命質量進行評分,其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功能、活力、總體健康及疼痛等7個項目,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3]。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壓對比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對比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通常診斷為良性,其患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痛經、月經失調及腹部有腫物等癥狀。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從而導致子宮肌瘤患者合并高血壓病的發生率逐漸上升。在兩種疾病的作用下,在圍手術期很容易出現術后感染和血壓升高等癥狀,從而影響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預后。
通過對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盡量降低高血壓對子宮肌瘤手術的不利影響,促進患者的康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作者:謝小霞 仉琛 劉春鳳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