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血壓患者護理探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并發癥的影響
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急性期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76例高血壓腦出血并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2組,對照組38例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38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干預護理組患者在消化道出血(2.63%)、肺部感染(2.63%)及再出血(0.00%)發生率方面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消化道出血(10.53%)、肺部感染(13.16%)及再出血(5.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能夠明顯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并發癥;腦出血/護理
高血壓是我國常見病及多發病,為慢性病,人體血管在長期高壓的狀態下會出現血管硬化,因此高血壓對心、腎、眼底、腦等多個器官會造成損害,其中高血壓常見的突發死亡原因是突發腦出血[1]。目前對于腦出血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顱內引流,防止腦疝形成,但是在術后患者常常合并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者危及生命[2]。本文通過對本院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發現,護理干預能夠明顯降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收集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本院診斷并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診斷明確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出血。將患者隨機分2組,常規護理組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46.9±8.2)歲;干預護理組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48.4±10.5)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術中出血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護理組
給予腦出血術后常規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定時查房等。
1.2.2干預護理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干預護理,包括⑴預防肺部感染護理,因為患者處于長期臥床狀態,加之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院內感染、墜積性肺炎,因此要鼓勵患者咳嗽,按時排背促進排痰。對于已經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嚴重者要進行吸痰護理,痰液送培養,根據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⑵預防消化道出血護理:腦出血本身就是消化道出血的高發誘因之一,再加上手術的創傷,一方面消化道供血不足,一方面機體處于應激,2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更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無論在術前還是在術后都要警惕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要觀察患者大便情況,有無黑便、血便及嘔血,術后要觀察常規引流,觀察引流液顏色,必要時進行胃液潛血檢查,同時要預防性給予PPI及胃黏膜保護劑治療。⑶再出血護理干預:再出血的發生無論對病人還是醫護人員均是不利的,如果發現不及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術后應該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脈搏、血壓、呼吸、瞳孔、意識狀態等,盡可能在出血早期就發現可疑癥狀,對于懷疑再出血者需要立即行CT檢查排除,對于發現再出血患者需要立即行2次手術,將風險降到最低。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
2結果
干預護理組患者在消化道出血(2.63%)、肺部感染(2.63%)及再出血(0.00%)發生率方面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消化道出血(10.53%)、肺部感染(13.16%)及再出血(5.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近年來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其中高血壓腦出血是最嚴重、致死率及致殘率最高的高血壓并發癥,發病急驟,如果出血量大,引起腦疝時病人很快就會出現呼吸心跳停止,往往來不及搶救[3]。目前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最常用的治療措施是引流,原理是將引流管置入出血部位,將血液引流出來,從而降低顱內壓力,起到了防止腦疝形成的作用[4,5]。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患者術后會出血多種并發癥,包括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再出血等[6],這些并發癥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對患者也會造成致命性影響。因此手術治療只是治療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要屬于術后的管理,包括術后藥物治療及術后護理干預。本文通過對本院76例高血壓腦出血并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分別進行不同護理干預發現,有效地護理干預能夠明顯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這對患者、家庭及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慧萍.淺談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32(5):444.
[2]賈蕊霞.分析微創血腫粉碎穿刺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效果[J].遼寧醫學雜志,2014,14(4):218-219.
[3]楊明珠,劉永花,張奉海.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綜合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7(3):126-127.
[4]彭元.探討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4):303.
[5]魏玉梅.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對策[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4,56(8):170.
[6]歐陽春艷.綜合心理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月刊,2014,26(8):156.
作者:王玉心 單位: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功能外科
第二篇: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活的影響
摘要:
目的:探討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方法:收治高血壓患者264例,給予社區護理干預,比較社區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生活習慣、運動方式。結果:社區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習慣、運動方式明顯優于護理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社區護理干預改善了高血壓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
關鍵詞:
社區護理干預;高血壓;生活習慣;運動方式
患者依從性是指患者嚴格遵守醫囑接受治療的行為,即患者的治療、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均按醫囑進行。根據患者遵守醫囑的程度,依從性可分為完全依從性、部分依從性和完全不依性。這3類患者在實際工作中分別占1/3。患者依從性是對醫生權威的服從和接受[1]。但這并不意味著患者否定自己的決策權,而是促進了患者、醫生和護士關系的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的醫患和護患關系對患者的康復影響很大。本研究對高血壓患者264例給予社區護理干預,旨在探討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依從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2015年9月以前收治高血壓患者264例,年齡56~89歲,平均(68.82±9.23)歲,男188例,女76例。方法:對所有患者均給予6個月的社區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建立健康檔案:為便于社區醫務人員按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的要求動態管理入組患者,將患者的家庭狀況、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等資料輸入計算機,為患者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及電子病歷。②分級管理:根據《全國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示范點高血壓防治方案》的原則,社區護士根據患者的血壓、年齡和有無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分級管理。a.一級管理:高血壓1級,無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女性患者<65歲,男性患者<55歲。干預期內至少隨訪2次,3個月至少隨訪1次。b.二級管理:高血壓2級,或高血壓1~2級,同時伴有1~2個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干預期內至少隨訪3次,2個月至少隨訪1次。c.三級管理:高血壓3級,同時伴有3個及以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或)合并靶器官損害。干預期內至少隨訪6次,每月至少隨訪1次,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探訪。隨訪時發現異常應及時上報責任醫生,并在醫生指示下對癥處理或轉診。③健康教育:社區衛生中心醫務人員不定期舉辦免費健康講座,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病的預防、治療知識,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識。④心理干預:社區衛生中心聘請專業的心理醫生為患者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并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逐一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⑤治療指導:定期了解藥物治療患者的用藥狀況,檢查用藥效果,并根據患者用藥出現的不良反應通報醫生,及時做出調整。觀察指標: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測評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統計分析:采用SPSS12.0軟件包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社區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習慣、運動方式明顯優于護理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表2。
三、討論
社區護理明確了護士的責任和目標,便于護士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強化了護理人員對工作的使命感,有助于更好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本研究結果表明,社區護理的有效干預可以改變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方式和生活習慣。通過采取多種護理干預措施,如健康教育、心理疏導、治療指導,患者學習和掌握高血壓知識的意識明顯提高,其生活方式的改變為高血壓的緩解和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靜,陳雯,趙愛萍,等.國內外對病人遵醫行為的研究現狀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7,7(6):29-30.
作者:鄭旻昱 單位:哈爾濱市南崗區奮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第三篇:高血壓護理中萊溫守恒模式理論探析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守恒模式理論的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選取德陽市人民醫院就診住院老年高血壓患者84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分別給予3周健康指導,試驗組在萊溫守恒模式理論指導下進行,對照組在常規健康教育下進行。干預結束后,均隨訪4個月。在干預前、干預后第2、4個月測量兩組患者血壓值并在干預前、干預后第4個月評價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結果試驗組血壓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萊溫守恒模式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水平和提高自我管理行為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守恒模式;高血壓;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區老年高血壓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已成為首位社區慢性病[1]。我國高血壓患者總體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明顯較低,分別低于50%、40%和10%[2]。因此,有效控制血壓可減少老年患者心肌梗死、腦卒中、心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3],而高血壓控制的關鍵在于合理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守恒模式理論[4]以維護人的完整性、提高人的適應性為核心,使個體維持適當的平衡狀態,從而達到健康。相關研究表明[5-7]: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致使血壓控制不穩定。本研究旨在通過以守恒模式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激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理念,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通過保存能量,保護結構完整性、個體完整性和社會完整性以達到維持健康狀態,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我院就診住院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4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試驗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65.25±4.39)歲,罹患病(11.34±5.47)年;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64.83±4.26)歲,罹患病(12.18±4.63)年。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8]診斷標準。年齡≥60歲患者。原發性高血壓患者。④意識清楚,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執行能力。⑤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患者。②嚴重心、腦、腎疾病者。③生活不能自理者。④精神疾病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試驗組在萊溫守恒模式理論指導下進行,3次/周,30min/次,連續3周。干預結束后每月固定時間隨訪1次及測量血壓,共4個月,具體方法如下。
1.2.1能量守恒
控制能量攝入,維持理想體質量,合理膳食,營養均衡,減少脂肪攝入,限制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增加膳食纖維食物攝入。進食量因年齡和勞動強度不同而變化,成年高血壓患者每日總能量低于1200大卡,其中蛋白質20%、脂肪25%、碳水化合物55%,早、中、晚熱量分配為40%、40%、20%,其中脂肪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的25%以下[9],鈉鹽攝入量低于6g;根據年齡和血壓水平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例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八段錦等,避免高強度和競技性運動。運動時間保持在30~40min/d,運動強度指標為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以傍晚為最佳運動時間段;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焦慮抑郁等不良負性情緒。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
1.2.2結構完整性守恒
定時測量血壓并作好記錄,如發生頭暈、眼花、視力模糊、耳鳴等癥狀時,立即就近坐下或臥床休息,外出或大小便時有人陪伴,避免摔傷;生活場所簡單整潔、光線充足、地面防滑且墻面設有扶欄;預防直立性低血壓,避免久站,體位改變時緩慢;預防便秘的發生,應用坐便器;長期臥床患者定時翻身、按摩和關節活動;遵醫囑按時按量合理有效服用降壓藥,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維持身體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
1.2.3個體完整性守恒
尊重患者的獨特性、價值觀、宗教信仰、決策性等。在溝通上尊重患者;在居住環境布局上尊重患者的生活喜好和私人用品,增加環境的復古性;在治療和操作中保護患者的隱私和自主決策權。
1.2.4社會完整性守恒
保持患者與社會的聯系。尊重患者意愿,定期安排其子女、親屬及對患者有重要意義的人看望患者,為患者提供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促進社區老年娛樂文化的發展,開展積極向上的社區活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及人際支持;尊重患者的宗教文化信仰及民族風俗習慣;開展社會自愿活動,并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及科普知識的宣講;社區機構增加對老年患者的關心及支持,使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1.3評價方法
干預前、干預后第2、4個月給予血壓測定、自我管理能力評估。自我管理行為測評量表(HPSMBRS)[10]有6因子33條目,以高血壓患者平時的行為出現頻率劃分為“從不、很少、有時、經常、總是”5個等級,依次賦分1~5分,反向條目反向計分,分數越高說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Cronbach's系數為0.914,CVI為0.91。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值比較
(表1)干預后在萊溫守恒模式理論指導下的健康教育,試驗組收縮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管理行為得分比較
(表2)干預后,試驗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守恒模式理論
萊溫認為人是具有感情、思維、了解過去并面向未來的生命整體,人的完整性需要有意義的社會生活。她在自己多年護理實踐及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將適應、守恒和完整性這幾個概念相互聯系起來,建立了以維護人的完整性,提高人的適應性為核心的守恒模式。她強調人作為一個整體,護理的目標是使健康狀況改變的個體通過保存能量、結構完整性、個體完整性和社會完整性達到保持或恢復健康的狀態[11]。萊溫的守恒模式及基本理論從理論上豐富了整體護理理論思想和護理程序內涵,深化了對護理對象整體性的認識[4],使護理更加關注對象的整體健康和需求。
3.2守恒模式理論指導下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血壓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影響因素,一旦確診,需終身藥物治療,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12]。而高血壓控制成功的關鍵在于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萊溫守恒模式理論指導下,試驗組收縮壓明顯下降,而對照組收縮壓雖然在下降,但是下降緩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守恒模式符合人的整體健康觀,能充分調動患者對自我健康的管理,提高依從性,從而有效的控制血壓,促進健康。
3.3守恒模式理論能有效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
Barlow認為自我管理是應對慢性疾病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管理癥狀、治療、生理和心理社會變化,以及做出生活改變的行為[13]。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結合守恒模式理論,從患者個體整體性出發,結合個體具體身心情況,制定相應健康教育措施,既提高了措施的可行性,又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使患者能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在守恒模式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健康教育,其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以下原因有關:①守恒模式理論符合現代健康觀念,疾病的發生發展是由生理、心理、環境和社會共同因素導致的,在疾病的治療中以患者為中心,綜合護理干預。②根據個體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措施,提高了可行性。③血壓的不斷有效控制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促進了自我管理。④操作示范、書籍、圖冊、養生節目等多種形式為患者提供了專業支持。
4小結
高血壓是老年最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并發癥多,需長期服藥,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影響。有效控制血壓是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可行性,有利于更好為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韓麗芬.心理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701-1702.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22-231.
[3]毛羽佳,張先庚,吳際軍,等.辯證穴位按壓在老年高血壓授權教育模式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6):1-3.
[4]趙博倫,姜安麗.萊溫守恒模式理論及其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2):45-46.
[5]縱蒙蒙,徐輝,巢健茜,等.南京市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4):4002-4004.
[6]莊姬.人性化護理管理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5):106-107.
[7]王海燕.人性化護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0):67-69.
[8]中國高血壓防治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
[9]陳春棉,毛春華,陳煥弟,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飲食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2009,18(12):19-21.
[10]趙秋利,劉曉.高血壓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測評量表的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1):26-27.
[11]許金仙,曹梅娟.萊溫守恒模式的應用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6):83-84.
[12]郭紅梅,李志強.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1):269-270.
作者:熊小利 單位:德陽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