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方法
1.1組織護理人員全員系統培訓
1.1.1更新理念,轉變態度打破傳統觀念,在臨床工作中,很多護理人員多認為患者只有在出現不能忍受的劇烈疼痛時候,才有必要給患者進行止痛治療,而忽視了提前鎮痛的重要性,并且過分擔心麻醉鎮痛藥的成癮性。隨著醫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疼痛理念已更新,疼痛作為第5大生命體征在臨床上凸顯其重要地位,消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權利,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轉變理念,關注患者疼痛程度,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愛。
1.1.2進行全面系統培訓考核提供各種形式的有針對性的疼痛知識教育來提高護士疼痛管理水平,聘請疼痛管理專家及藥物鎮痛專家授課,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疼痛基本概念、疼痛評估方法、疼痛護理措施、骨科疼痛規范化的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方法、鎮痛藥物的作用與不良反應、鎮痛泵的管理、各種疼痛護理記錄單的應用等知識進行培訓。
1.2成立疼痛護理管理小組我科成立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疼痛管理小組,負責疼痛護理工作計劃、實施、評價與整改。護士長在病區疼痛管理中起主導作用,組織以疼痛管理為主題的護理業務查房、病例分析、小組討論、理論講授與實踐指導等,深化疼痛管理理念,提高護理人員對疼痛管理知識的掌握及臨床實踐能力。護理責任組長由病房業務骨干擔任,參與到護士培訓計劃中,同時負責監督、指導、協調和處理本組護士的疼痛管理工作,及時發現疼痛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時反饋與溝通,協助護士長工作。協助醫師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的原因、類型;教會患者準確表述自己的疼痛;全面評估患者的疼痛史,為患者提供全面護理;觀察患者疼痛的進展、疼痛治療的效果及使用止痛藥物的不良反應。
1.3制定并實施疼痛護理管理流程
1.3.1疼痛評估患者入院2h內對其進行首次評估,疼痛評估的量表主要有數字評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其實用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證實。使用的數字評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合而為一的長海“疼痛評估尺”,分別向患者解釋疼痛評估尺的使用方法。護士隨身攜帶“疼痛評估尺”。制定與落實疼痛評估的頻率、方法及規范化疼痛問詢方式。在患者入院時使用疼痛評估護理記錄單,具體項目包括評估日期、時間、部位、性質、原因、疼痛評分、持續時間、睡眠影響情況、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用藥情況、不良反應、護理措施和護士簽名。在患者入院2h內完成首次評估,評估分值≤3分的患者此后每天9∶00進行疼痛評估。對于手術后患者采用術后患者疼痛護理記錄單,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或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術后患者分別每1,4,6,8h評估1次;另外對于疼痛評估≥5分者,報告醫師,給予鎮痛處理后再評估1次,然后每4h對患者進行1次評估。
1.3.2疼痛干預疼痛干預護理措施包括非藥物干預措施以及藥物鎮痛。非藥物措施包括:(1)環境護理。嘈雜煩亂的環境會誘發和加重疼痛。因此將患者安置在舒適整潔的病床上,室內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設施,適宜的室內溫濕度能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緊張心理,減輕疼痛。(2)體位護理。正確的體位和制動是止痛的最好方法。骨折初期局部疼痛往往非常明顯,且活動時加重,合理制動能有效減輕疼痛,減少局部軟組織損傷。抬高腫脹的肢體,并保持外展中立位,有利于改善血循環,起到消腫止痛作用。(3)骨折早期合理使用冰敷,減輕局部充血水腫和出血,熱敷患肢可減輕肌肉痙攣,增加局部血供,減輕疼痛。(4)指導患者疼痛時聽音樂,音樂療法可減輕患者的抑郁情緒,穩定血壓,減輕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適感,通過慢呼吸運動可減輕肌肉收縮引起疼痛及松弛緊張,達到控制疼痛目的。我科多模式鎮痛是在神經阻鎮痛泵或靜脈鎮痛泵的基礎上聯合靜脈、口服用藥。當疼痛評分≤3分時實施非藥物干預措施;當疼痛評分為4~6分時,實施非藥物、弱阿片類藥物與非固醇類抗炎藥等聯合干預措施;當疼痛評分≥7分時實施非藥物、強阿片類藥物與非固醇類抗炎藥等聯合使用干預措施,達到最佳的鎮痛效果。
1.4針對患者及家屬疼痛教育
1.4.1轉變患者及家屬疼痛理念患者及其家屬在疼痛控制上對疼痛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創傷后及手術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時害怕麻醉鎮痛藥對傷口愈合影響或產生的毒副作用,針對這一情況,首先要轉變患者理念,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讓他們認識到疼痛對機體是有害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從而讓他們主動配合疼痛治療。
1.4.2落實疼痛護理教育措施在患者入院、術前準備、手術回房時,責任護士、管床護士及時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疼痛知識的健康宣教,病房張貼疼痛尺,病床邊懸掛彩色鎮痛小貼士,內容涵蓋疼痛對人體的危害,疼痛尺的正確使用方法,非藥物治療措施,常見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等。每月開展疼痛護理教育課堂,強化患者無痛理念,能夠熟練使用疼痛評估尺,鼓勵說出疼痛的感受,掌握疼痛護理措施,提供優質服務。
1.5評價指標疼痛護理在創傷骨科病房開展前后,對患者采用長海“疼痛評估尺”進行疼痛評估,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平均住院日以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1.6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3.1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3.1創傷骨科病房開展疼痛護理管理意義臨床工作中,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見主訴之一,創傷、手術、術后固定與特殊體位、功能鍛煉、特殊治療等均可引發疼痛。在常見的疼痛強度評估中,骨科疼痛的級別較高,疼痛作為第5大生命體征,已經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關注,因此合理、及時、有效的鎮痛可減輕或防止疼痛對患者身體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響,促進康復。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了強化護士疼痛管理理念,減輕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無痛或盡可能輕的疼痛中獲得治療,更早地開展康復訓練,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建立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非常重要。
3.2有利于縮短平均住院日創傷骨科患者的疼痛均為急性疼痛,即為最近產生并可能持續較短時間的疼痛,通常持續時間小于3個月,但急性疼痛可能發展為難以控制的慢性疼痛,從而影響患者康復,增加醫療費用,延長住院時間。由于疼痛因素存在,患者往往懼怕功能鍛煉,活動減少,傷肢血流減慢,可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延長住院時間。在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疼痛管理后,通過制定疼痛評估流程,能夠正確規范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記錄,規范化鎮痛藥物使用,制定患者疼痛護理管理流程,使患者能夠在疼痛耐受情況下進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鍛煉,能更好地促進患者傷肢功能恢復,預防并發癥,節省費用,縮短平均住院日。
3.3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疼痛控制總體滿意度是患者對疼痛控制狀況的總體評價,從患者的角度來反映疼痛控制質量的總體狀況。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系統化規范化的疼痛護理,護士給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處置信息將增加治療依從性,使患者疼痛得到控制,改進臨床效果,減少患者的焦慮,增加滿意度。同時,責任護士通過對患者及家屬的疼痛教育及評估,每月健康教育課堂的開展,加強了護患溝通和情感交流,融洽了護患關系,患者滿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陳麗芳翁留寧單位: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