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師資結構中的基礎醫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師資隊伍總量不足學校本科招生數從2003年1390人增加到2012年的2593人,增長了87%。研究生招生數從2003年的138人增加到2012年的468人,增長了239%。目前,各類在校生189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900余人,碩士研究生1300余人,聯合培養博士生13人,留學生150人。本科專業(方向)已由2003年的8個增加到18個,分屬醫學、工學、理學、管理學四個門類。多年來,基礎學院專任教師的增幅一直落后于在校學生人數的增幅(按學校編制尚缺2/5),比例失衡,發展不和諧。2003年基礎學院師資隊伍是195人,專任教師170人;在2012年這一數字分別為192,131。基礎學院承擔了全校近30%的教學課時量,人均教學工作量達到360當量學時。基礎醫學師資的嚴重匱乏,導致課程日常教學幾乎到了難以維系的境地,如人體解剖學教研室人均400當量;最高762當量課時,周學時達到38當量。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人均532當量;最高673當量課時,周學時達到34當量課時。基礎醫學師資隊伍總量不足已經嚴重制約學校事業的快速發展。
1.2師資隊伍結構失衡一方面高層次教師比例逐漸提高,為學院補充了新的力量。學院現有“333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人選2人,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5人,“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1人。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4項,累計資助金額491萬元。發表SCI收錄論文21篇,平均影響因子3.070。近三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等。但是,另一方面師資隊伍存在著結構失衡、整體素質不強、“三高”師資老化、中間斷層和青年教師相對集中等問題。至2013年底,基礎學院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55.2%,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但年齡結構不合理,老中青比例明顯“左移”,承擔教學與科研的能力訓練和素質提高的周期“縮短”,中青年教師培養成長的規律受到沖擊。同時,骨干教師和優秀實驗技術人才流失嚴重,“三高”教師分流現象明顯,如50%的教授兼職,大量行政管理工作牽扯了他們相當的精力。另外,一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經濟收入偏低,主要精力用于日常的教學工作,無暇兼顧科學研究、業務培訓等。這些突出問題已經對基礎學院的教學改革、科研創新和學科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也給基礎醫學師資隊伍的科學、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2解決基礎醫學師資中結構性問題的對策思考
基礎醫學教育是整個醫學教育的基石。基礎醫學師資隊伍的水平決定著高等醫學院校的辦學質量、辦學效益和綜合實力,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內容[4]。如何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的高素質基礎醫學人才隊伍是關系到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緊迫任務。針對基礎醫學師資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提出如下對策。
2.1增加教師隊伍總量,留足人力儲備考慮到師資隊伍人才價值的緩發性、滯后性,積極寬口徑、有選擇地引留新教師,不要擔心暫時的“供過于求”,遵循教師培養成長的規律,分層進人,按崗用人,以“寬松”的師資架構形成“多元”的人才梯隊,保持師資隊伍的相對數量和動態平衡,實現比較穩定的團隊緩沖。
2.2優化教師隊伍的內部結構大力倡導并積極實踐用“四項舉措”培植師資,即在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培養機制、柔化日常管理、細化人文關懷和優化文化氛圍,使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基礎素質具備“五個提高”,即教師在思想覺悟、職業道德、工作能力、創新意識和身心健康等五個方面得到不斷提高,保證高校事業建設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強化培養機制。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素質的提高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教學與科研的能力訓練和素質提高的周期不應“縮水”,中青年教師成長、成才要避免“揠苗助長”。在青年教師培養過程中,既要考慮業務能力和綜合潛質,更要考慮師德建設和政治思想品德以及團隊意識。合格教師不僅要具有傳授知識能力、創新實踐能力,還要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和團隊合作能力。
要根據不同群體教師成長的需要,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培養機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②柔化日常管理。在管理中充分考慮青年教師的個性和利益,合理滿足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要求,體現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就是創造條件使人人能夠發揮才能,人人激發創新活力。更要發揮二級管理所特有的具體和直接的優勢,努力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如建立有利于教師身心健康及困難教職工的幫扶組織;增強集體的凝聚力,提高教師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時對教師的關心還要以幫助教師實現其自我價值為重點。③細化人文關懷。人文關懷就是教師的身心感受,就是愛校愛崗的具體理由。工作中要體現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業留人的理念。讓廣大教師真正承擔起主人翁角色,切實感受到自我的價值,處處體驗到被尊重、被關照的感受,更好地發揮專家治學、教授咨詢的作用,讓他們更多參與二級學院和學校各項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決策。要重視并克服一線優秀教師“棄教從政”的“高校行政化”問題和弊端,科學處理“兩支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矛盾[5]。④優化文化氛圍。專任教師一般具有相對獨立性、松散性和自由性的特點。除了教研室、實驗室內部外,普遍存在著教師之間交流合作機會少的弊病。應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凝聚作用、堡壘作用和紐帶作用。凝練院系文化特色,優化教師工作環境,真正增強學院對教師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特別是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營造良好氛圍。堅持黨日活動與教研活動有機結合,黨課學習和業務研討有機結合,教學科研工作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從而優化文化氛圍。
作者:張凌周士東李元棟劉志安單位:徐州醫學院基礎學院徐州醫學院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