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效果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月,醫院收治了上前牙阻生患者入組,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而后根據隨訪療效決定后續的正畸治療22例,納入對照組,術后早期聯合正畸治療21例,納入觀察組。結果觀察組療效穩定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牙列排列正常率、上頜中線正常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象在覆合覆蓋、側貌良好、張口度/張口型正常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肯定;在外科術后早期便進行正畸治療療效更為理想,特別適合尖牙萌出質量預計效果不理想的人群。
關鍵詞:口腔正畸;牙阻生;上牙;臨床療效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7年1月,醫院收治了上前牙阻生患者入組。其中聯合正畸治療21例,納入觀察組,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齡(8.3±2.2)歲。部位:上頜左側10例、右側11例。進行外科手術治療22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齡(9.0±2.4)歲。部位:上頜左側11例、右側11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部位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對象都進行詳細的功能檢查、顏面檢查、口內檢查、模型分型、影像學檢查,綜合分析口腔、牙問題,患者普遍伴有上頜中線偏移等一系列的問題,設定治療目標,主要為摘除牙瘤、解除阻生齒的萌出阻力,評估萌出的質量,萌出后是否能夠解除上牙列擁擠、改善調整尖牙中線關系。對照組:以手術治療為主,告知患者矯治的方法、過長、時間、手術風險以及可能存在的并發癥,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外科拔除部分殘根,內科牙周潔治,摘除牙瘤,手術去除阻生齒牙冠表面的黏骨膜組織,此后隨訪,根據效果決定是否進行正畸治療。觀察組:在術后早期便進行正畸治療,使用陶金屬直絲弓托槽治療,精細調整咬合,佩戴Hawley保持器,根據牙根發育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后續的拔除,調整正畸治療的方案。
1.3觀察指標
兩組對象2年后,牙齒排列整齊、覆合覆蓋、上頜中線、側貌、張口度/張口型正常率。治療期間,出現牙髓、牙周組織問題率。兩組對象療效穩定時間。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分析數據,療效穩定時間服從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采用t檢驗,癥狀改善率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療效穩定時間(11.5±2.4)個月,低于對照組(13.4±3.6)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牙列排列正常率、上頜中線正常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象在覆合覆蓋、側貌良好、張口度/張口型正常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3討論
上前牙阻生患者多以缺牙后咬合關系紊亂、缺牙就診,多見于替牙期和恒牙早期,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阻生牙上面的骨組織和軟組織,以及牙瘤等,手術可以解除阻生齒的萌出阻力從而利于牙萌出,配合拔牙等方法可以改善牙列不齊等癥狀[1]。對于術后是否立即進行正畸治療目前仍存在爭議,考慮到正畸治療的時間較長,許多患者對此存在顧慮,特別是在早期正畸治療容易導致一系列的口腔問題,這是許多患者無法接受的[2]。許多患者選擇根據隨訪結果,決定是否進行正畸治療。本次研究顯示,相較于根據療效決定是否正畸,在外科術后聯合正畸治療,可以更好地改善預后。研究中,觀察組牙列排列正常率、上頜中線正常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正畸治療確實更有助于改善上頜中線、牙列。根據尖牙萌出引導理論,尖牙早期萌出時,牙齒在骨中向近中水平向移動,若條件較好,可以正常萌出[3]。但是在實踐過程中,許多患者阻生齒位置并不理想,導致尖牙無法正常萌出,若后期牽引,此時新萌出的尖牙可能已出現過度傾斜移位等問題,從而影響萌出效果,影響牙列、上頜中線的改善。近年來,正畸治療特別是牽引器械、材料的進一步,正畸牽引并發癥明顯下降,長期佩戴矯治器相關的口腔問題明顯減少,擴大了應用范圍。總之,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肯定;在外科術后早期便進行正畸治療療效更為理想,特別適合尖牙萌出質量預計效果不理想的人群。
參考文獻
1李紅梅.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86):86
2劉文波.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2):82~83
3張冰潔.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26):92,96
作者:張虹麗 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學院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