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臨床實踐與技能的培養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也是一門經驗性學科,這也就決定了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不同于其他專業,重點在臨床實踐及技能的培養,它包涵病史的收集、與患者的溝通、醫療文書的撰寫、體格檢查、基本技能操作(如無菌術、穿刺術、插管術、切開術、急救技術等)、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和分析、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包括病歷分析、循證醫學等,這一階段需要學生進一步加強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需要導師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臨床思維的訓練,使其養成正確的臨床思維習慣,并在臨床工作中學會發現問題,在導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逐漸達到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醫院大部分導師都承擔著繁重的臨床工作及科研、教學任務,與學生相互交流溝通的機會和時間有限,因此要改變以往學生過度依賴老師,加強獨立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隨著患者法制意識的增強,愿意接受并能配合醫學生進行技能操作的病人越來越少,附屬醫院符合教學需要的典型病例減少,復雜、疑難病例增多,學生直接面對病人操作的機會不足,臨床技能教學處境尷尬,李大蓉等人對近年的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實踐技能部分是最欠缺的,提示高等醫學教育應加強臨床技能訓練.怎樣解決這一難題?標準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SP)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又一思路.所謂標準化患者是指從事非醫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慢性病患者,經過培訓后能充分扮演患者,充當評估和教師的作用.我校已經將這一思路引入到臨床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考核當中,由具有臨床經驗的相關科室教師來扮演患者.限于師資力量的缺少,SP完全可以經導師進行標準化培訓后由研究生親自模擬,一段時間后,SP與被考核者身份互換,甚至可以用于對本科生的學習及考核,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增加學生對醫學的興趣,又增強了其實踐操作的技能,也增強了醫學生和患者溝通的自信心.
2建立臨床醫學研究生值班制度
建立臨床醫學研究生值班制度,這不是一項新的措施,許多大型院校已經在實行這種制度.根據我國執業醫師法,本科生畢業一年后可以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并從事合法的臨床醫療活動,因此,通常情況下,研究生在讀期間都應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在導師及所在科室的嚴格考核下,具備從事臨床醫療活動能力者,可準許值班,并按照住院醫師的標準培養.從而建立并逐步完善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加住院醫師培養一體化的模式.復旦大學強調對碩士研究生進行規范化的臨床操作及獨立處理本科常見病能力的培養,對博士生主要強調處理疑難癥的能力的培養,并于2011年規定只有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的臨床專業研究生才準予畢業.3醫患關系的認知臨床醫學研究生畢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醫患關系,是今后從醫生涯中每天都要面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關系,醫患充分溝通作為患者與醫生的橋梁,是正確診斷的基礎,也是減少醫療糾紛的基礎.近期我院發生的幾起醫療糾紛,當事人均是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醫師,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生期間甚至是本科生期間學習《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課程,讓醫學生明白醫患關系是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中的醫療服務合同關系,同時,可以使學生更加明確地認識到自己將處的位置,在與患者交流時端正自己的態度,尊重患者就醫時享有的生命權、健康權、知情同意權、疾病認知權、平等醫療權等權利.
3注重社會應用性
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本質特征是培養臨床應用型人才,它有別于實驗型也就是科研型人才的培養,因此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應立足于臨床需要,只有以社會的需要、病人的需要為主導,他的研究才會有意義,他的存在才會有必要.長期以來,對臨床醫學研究生比較重視專業知識深度的培養,而忽略了知識面的拓寬,從而導致專業教育“專而不博”,實用性不強.由于醫學專業的特點,要解決一個問題僅靠一門專業知識是難以實現的,尤其是現階段交叉學科與邊緣學科不斷涌現,研究生領域要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針對我地區的缺少醫療衛生人才的現實情況,按研究生+全科醫師模式培養,注重社會應用性,為日后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避免工作后,研究生等同于本科生,甚至不如本科生的尷尬現象發生,為基層輸送人才,使我們的畢業生能夠“留得住”而且“拿得出”.隨著我校規模的不斷擴大,臨床醫學研究生的人數不斷增加,經過我們不斷探索,工作經驗的積累,我校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逐步完善并日趨成熟規范,逐步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努力培養深受各醫療機構歡迎和好評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禹彬謝飛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民族大學醫學院2011級臨床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