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生兒腦病診斷評估中螺旋CT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SCT)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間收治的90例HIE患兒臨床資料,所有患兒均經MSCT檢查。評估MSCT診斷HIE分度,以臨床表現分度為金標準,評估MSCT分度的效能,評估MSCT表現與出生后3個月及6個月隨訪時發育商數(DQ)的關系。結果①MSCT診斷90例HIE患者中45例輕度、32例中度、13例重度。以臨床分度為金標準,MSCT診斷HIE輕、中、重度準確率分別為86.67%、85.56%、94.44%;②MSCT圖像顯示:90例患兒中低密度灶<2個腦葉者45例、≥2個腦葉及以上者45例,顱內多部位出血者11例,單純蛛網膜下腔出血者41例,外部性腦積水者24例,基底節病變者7例(其中反轉征者4例),腦室擴大者8例;③出生后3個月隨訪顯示,90例患兒中26例患兒DQ<90(28.89%,26/90);出生后6個月隨訪顯示,90例患兒中14例患兒DQ<90(15.56%,14/90);④出生后3個月、6個月DQ<90的HIE患兒低密度灶≥2個腦葉者、顱內出血者、基底節病變者、腦室擴大者比例均較高(P<0.05),DQ<90者與DQ≥90者發生外部性腦積水比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MSCT檢查診斷HIE效能良好,且有利于為預測患兒預后提供信息。
【關鍵詞】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多層
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臨床常見新生兒疾病,其發病率可達活產足月兒的3‰~6‰,其中新生兒期死亡者占15%~20%,存活者中25%~30%遺留智力低下、腦癱等嚴重后遺癥[1]。HIE嚴重影響新生兒的健康及發育情況,早期診斷、有效判斷患兒預后情況并積極干預對改善HIE患兒預后意義重大。目前臨床以HIE臨床表現作為診斷及評估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常用方法,缺乏直觀性且易受醫師主觀影響。影像學由于其可重復性和無創性,近年來在疾病診治中應用率不斷提高。相關研究顯示,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可明確HIE病變部位、范圍及顱內出血情況,掌握疾病嚴重程度,在HIE臨床診治中發揮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0例HIE患兒臨床資料,以探究多層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在HIE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間收治的90例HIE患兒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3]中HIE診斷標準;患兒均接受MSCT檢查;均已獲得出生后3月、6月時復診資料者;患兒監護人知情同意;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排除標準: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先天性遺傳疾病者;外傷引起的腦損傷者;宮內感染病史者。90例患兒中男女分別為57例、33例,日齡1~24d、平均日齡(13.0±3.0)d,宮內窘迫史者45例,臍帶繞頸者28例,出生后窒息史者17例,呼吸窘迫綜合征者1例。
1.2檢查方法
檢查前所有患兒均使用10%水合氯醛行保留灌腸(0.5ml/kg),待患兒安靜后行CT檢查;均使用SOMATOMDefinitionFlash型MSCT機進行檢查(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患兒均取仰臥頭先進位,以聽眥線為掃描基線,平行于聽眥線進行橫斷位掃描,參數:管電壓120kV、管電流80mA、層厚5mm、層間距5mm、圖像窗寬70Hu、窗位30Hu。所有患兒均于出生后3個月及6個月時進行隨訪,使用格賽爾發育量表評估患兒發育商數(DevelopmentalQuotient,DQ)。
1.3評估方法及標準
MSCT圖像均由2名臨床經驗豐富的放射線科醫師進行雙盲評估,兩者意見不一致時討論得出一致結論。CT檢查診斷標準[4]:輕度(病變僅僅發生在兩側的大腦額葉,在發生病變的位置CT影像呈點片狀,同時灰白質的密度對比清晰可見),中度(病變累及腦葉不少于2個,在病變部位CT影像呈現大片狀,同時不能清晰地對比灰白質密度),重點(在病變部位,其影像呈現出彌散性狀態,而且不能進行灰白質密度對比,更嚴重時會發生反轉征情況,具體表現為基底節及小腦密度相對升高)。
1.4觀察指標
評估MSCT診斷HIE分度,以臨床表現分度為金標準,評估MSCT分度的效能,評估MSCT表現與出生后3個月及6個月隨訪時DQ的關系。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χ-±s)表示,行t檢驗,計數數據以[n(%)]表示,行χ2檢驗,靈敏度為陽性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比,特異度為陰性例數占陰性總例數的百分比,準確率為診斷正確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比,陽性預測值為真陽性樣本數占陽性檢出樣本總數的百分比,陰性預測值為真陰性樣本數占陰性檢出樣本總數的百分比,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MSCT診斷結果及效能
MSCT診斷90例HIE患者中45例輕度、32例中度、13例重度。以臨床分度為金標準,MSCT診斷HIE輕、中、重度準確率分別為86.67%、85.56%、94.44%,見表1-2。
2.2MSCT表現
MSCT圖像顯示:90例患兒中低密度灶<2個腦葉者45例、≥2個腦葉及以上者45例,顱內多部位出血者11例,單純蛛網膜下腔出血者41例,外部性腦積水者24例,基底節病變者7例(其中反轉征者4例),腦室擴大者8例。
2.3隨訪結果
出生后3個月隨訪顯示,90例患兒中26例患兒DQ<90(28.89%,26/90);出生后6個月隨訪顯示,90例患兒中14例患兒DQ<90(15.56%,14/90)。
2.4MSCT表現與預后的關系
出生后3個月、6個月DQ<90的HIE患兒低密度灶≥2個腦葉者、顱內出血者、基底節病變者、腦室擴大者比例均較高(P<0.05),DQ<90者與DQ≥90者發生外部性腦積水比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3討論
HIE主要以中、重度腦病及中、重度基底節-丘腦損傷為主,病死率較高,腦損傷類型呈現多樣化[5]。因此應用影像學檢查確定腦損傷部位、觀察腦損傷征象對指導HIE治療有重要意義。腦水腫指患兒窒息后腦組織內水分增加,是HIE早期病理特征[6],且可持續發生于疾病發生發展全過程中。王文廣[7]等學者的研究指出,CT掃描能準確清晰地顯示腦出血、腦軟化及腦水腫等病變,且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檢出早于磁共振成像。同時,MSCT較普通CT掃描速度更快、圖像后期處理功能更強大,對獲取HIE病情相關信息也更有利,且花費較磁共振成像相對低廉,適于普遍篩查。回顧既往文獻,同時關注HIE診斷及預后的相關研究仍較少,故本研究探討MSCT檢查對同一組患兒診斷及預后的價值,以期為臨床選擇合適檢查手段提供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以臨床癥狀體征分度作為金標準,MSCT影像分度診斷HIE患兒輕、中、重度準確率均可達85%以上。這說明MSCT是HIE診斷的有效方法,但單一使用MSCT作為HIE診斷方法仍有相當部分患兒病情嚴重程度被誤診,這會導致患兒診治延誤,不利于臨床療效改善。MSCT診斷HIE輕度患兒特異度僅為81.13%,這表示MSCT易高估HIE患兒病情。CT以密度作為主要觀察參數,觀察到的病變主要為腦水腫,即腦水份含量,因新生兒腦發育成熟差異很大,單純性腦水腫和腦白質發育遲緩CT檢查不易區別,因此特異度較差[8]。MSCT診斷中、重度HIE患兒時均表現為靈敏度稍低,分別為77.14%、72.22%。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考慮與MSCT不易區別單純性腦水腫有關;另一方面,中重度HIE患兒多伴有腦出血、基底節損傷等其他病變,因此特異度相對較高。格賽爾發育量表包含粗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應物、應人5個能區,2級評分法評定發育齡和發育商,是較為經典的兒童發育量表,廣泛用于認知障礙和腦癱患兒的發育、療效評估[9]。本研究結果顯示,HIE患兒出生后3個月、6個月時DQ與MSCT表現中的低密度灶范圍、顱內出血、基底節病變及腦室擴大均密切相關,這提示MSCT是早期評估HIE患兒近期預后的有效檢查方法。缺血缺氧可以破壞腦組織的正常代謝,使得區域腦組織滲出、水腫、變性或脫髓鞘等改變,在上述表現為低密度病灶[10]。缺氧引起脈壓升高后可能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若出血被吸收后則會引起腦膜粘連,后期可見進行性腦積水[2],引起既往級聯反應,繼而影響HIE患兒病情進展和預后轉歸。基底節是影響患兒認知功能的重要區域,而腦室擴大病理機制不明,可能與腦室內出血造成腦室擴張有關,均是造成HIE患兒預后不良的因素。綜上所述,MSCT應用于HIE診斷及預后評估中效果良好,MSCT診斷輕中重度HIE效能較高,且MSCT表現可作為預測HIE患兒預后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馬超,劉春枝.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治進展[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6,38(1):71-79.
[2]胡龍非,陳光真,姜燕,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CT診斷特點與臨床表現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0):23-26.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8):584-584.
[4]孫冰,古治梅,張剛,等.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67例的CT和磁共振成像表現[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3):271-273.
[5]馬菲,張欣賢,劉暢暢.MRI征像分析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2):21-23.
[6]張惠玲.磁共振成像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4):40-42,57.
[7]王文廣,王斌,胡穎杰,等.MRI與CT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診斷價值的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4):639-641.
[8]姬星,景赟杭,閆軍,等.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29例CT、MR成像對照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11):1474-1475.
[9]Peabody和Gesell量表對引導式教育早期干預HIE患兒的療效評估及兩個量表間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7):730-732.
[10]余霖,陳均源.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頭顱CT檢查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2):348-351.
作者:羅鷹 陳首名 馬方偉 單位: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