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干預方法
CG組應用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相關護理,而TG組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采用個體化的手術室舒適護理,以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1.1.1術前護理手術前,責任護士接到患者手術通知單后,先到病房查閱患者病歷,掌握患者疾病情況,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的術前談話內(nèi)容;做好充分準備后,術前到病房進行訪視,與患者,及家屬進行面對面交流,耐心講解麻醉、手術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能夠了解大致過程,充分做好生理、心理上的術前準備。并可以用成功實例講解來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及術前恐懼心理,盡量滿足患者的情感需求。
1.1.2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熱情接待,簡單介紹手術室中的設置,詳細耐心地向患者講明麻醉及手術過程中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并幫助患者擺好手術體位。手術過程中,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5℃,濕度控制在50%;手術具體操作過程中應盡量做到穩(wěn)、輕、準,盡量不要聲響過大,保證手術環(huán)境舒適平靜。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顏面部表情,發(fā)現(xiàn)異常時,及時詢問,達到增加患者舒適度的目的。
1.1.3術后護理抵達病房后告知家屬及患者術后注意事項,避免患者產(chǎn)生顧慮而影響情緒。術后第一天,責任護士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術后隨訪和問候,觀察患者神志、體溫、飲食、二便、睡眠、傷口疼痛等情況,了解患者有無術后并發(fā)癥。向患者、家屬簡單介紹手術情況,對家屬的配合表示感謝,主動積極交流,了解患者對具體手術操作過程的感受,并了解其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及是否有更好的意見和建議。
1.2觀察指標分別于進手術室時和手術后1天,由責任護士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測量焦慮值,評價焦慮狀態(tài)。換算成標準分后,焦慮程度與得分呈正相關。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TG入室時焦慮值(12.30±2.81),術后一天焦慮值為(16.76±2.54);CG入室時焦慮值(34.22±3.60),術后一天焦慮值為(32.18±2.94)。入室時與術后一天,TG焦慮值明顯低于C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G患者中,護理滿意62例,比較滿意19例,一般滿意13例,不滿意7例,護理滿意度93.07%;CG患者中,護理滿意40例,比較滿意19例,一般滿意16例,不滿意22例,護理滿意度77.32%。TG與CG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發(fā)展,手術已成為臨床上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其可以徹底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在陌生的手術環(huán)境、手術知識匱乏等多種因素作用下,患者常常出現(xiàn)焦慮、恐懼的不良心理反應,會對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循環(huán)等全身多個系統(tǒng)帶來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強烈的人文關懷觀念貫穿了該護理模式的全過程,其目的是讓患者在術前能夠充分了解授權相關知識,減輕術中患者焦慮、恐懼不良反應,消除對術后恢復、預后的疑慮,從而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全方位達到舒適的效果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CG組相比,TG組入室時及術后焦慮值均顯著降低(P<0.05)術后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高(P<0.05),結果表明舒適護理可以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建立信任,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采取相應的舒適措施,明顯減輕患者的焦慮程度,為手術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增加術后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4]。綜上所述,舒適護理用于手術室護理效果良好,明顯減輕了患者焦慮程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最大限度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趙書雁 單位:西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