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胸心外科臨床教學中循證醫學應用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證醫學在胸心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68名在我院胸心外科進行臨床專業實習的學生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其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各34名。常規組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實驗組采取循證醫學的教學方式。教學結束后,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客觀評價以及問卷調查結果。結果實驗組的成績分數、老師評價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問卷調查各項結果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醫學在胸心外科臨床教學中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循證醫學教學;胸心外科;臨床醫學教學;傳統醫學教學;教學思維;教育改革
循證醫學是一門遵循證據的醫學,也被稱之為實證醫學。它的中心思想是主張在現有的并且是最好的臨床研究依據基礎上,來做出醫療決策,重視在教學中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1-2]。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也在不斷的進步,而醫學的進步與臨床醫學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臨床教學對醫學院學生轉型成為臨床醫師有著重要意義,而胸心外科作為醫院重要科室的組成之一,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3],本文旨在探究分析循證醫學在胸心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胸心外科進行臨床專業實習的68名本科生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其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各34名。常規組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實驗組采取循證醫學的教學方式。兩組實習生上課時間均相同,且平時學習成績無較大差距。常規組男性19名,女性15名,年齡21~24歲,平均年齡(21.84±1.37)歲;實驗組男性20名,女性14名,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22.30±1.55)歲。兩組臨床實習生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與此次研究的實習生均知情。
1.2方法
常規組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帶教老師按照課本教學指導綱要進行教學,向實習生闡述胸心外科的相關知識經驗、臨床查房與具體的操作方法,同時配合著病例的討論與專題講座。實驗組采取循證醫學的教學方式:(1)無論是哪一行業,老師在教學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帶教老師應選擇有多年(≥5年)臨床經驗及工作經驗的醫師擔任教學。(2)成立學習小組并安排組長,組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督促作用,匯總并總結出實習生不明白的疑問和帶教老師進行交流,并對老師要傳達的信息及時與實習生進行反饋。(3)教學前:帶教老師應先做好備課工作,仔細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相關臨床問題的具體、最佳解決方案。教學時:當實習生提出針對具體的臨床問題時,帶教老師應將實際的病例與教學理論結合起來,更好的向實習生進行講解,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質量。(4)按照循證醫學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以實習生為中心,帶教老師只是從旁輔助,對實習生布置研究課題,讓其針對課題進行文獻研究的查閱及解答。在課堂上討論分析,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解答,帶教老師最后總結評價出最好的答案。(5)選擇有合適臨床癥狀的,把研究課題中最好的答案方法對其實施治療,從而鞏固實踐效果。(6)教學結束后,對實習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進行考核。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實習生學習成績(基礎理論考核、病例分析考核、實際操作考核)、老師客觀評價及問卷調查結果(自學能力提高、臨床思維分析能力提高、資料文獻檢索能力提高、醫患溝通能力提高、開闊視野思維)。學習成績及老師評價均采取百分制。老師評價標準:學生學習態度及學年表現。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實習生的學習成績及老師客觀評價比較
實驗組實習生的成績分數、老師評價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兩組實習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實驗組的問卷調查各項結果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胸心外科在臨床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門科目,要求在臨床上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際操作能力[4]。由于胸心外科疾病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病情進展較快,這就須醫生在接診時要快速對的病情做出診斷,并且進行合理的治療[5-7]。循證醫學創始人之一DavidSackett教授在“怎樣實踐和講授循證醫學”中,再次定義循證醫學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同時結合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使其完美地相結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療措施。”本研究中除了重視醫生的個人專業素養與臨床經驗同時,也注重結合應用當前最優秀的研究文獻為依據,全面慎重的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8]。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教授經驗為主,現如今醫學相關的論文以及雜志期刊每年都在呈上升趨勢遞增,但醫學教育方面的教材編寫及更新時間較長,教學內容很難做到“與時俱進”,無法把個人的臨床經驗與相關優秀的文獻研究結合起來,致使難以符合當今醫學的醫療理念[9-10]。教學方式較為單薄,只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教授,大大降低了臨床實習生的自主學習、研究能力。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教學的不同在于循證醫學以最佳的科學研究理論為基礎從而建立相應的醫療對策,這使得做出的醫療對策既不是單純靠個人經驗決定,也不會受限于現有的醫療理論,這大大調動了實習生學習積極性,因為要通過不斷學習、更新相關醫學知識來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11-12]。本文研究結果也可看出,實驗組實習生在教學結束后的基礎理論考核、病例分析考核、實際操作考核、教師客觀評價得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且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各項結果均優于常規組(P<0.05)。綜上所述,循證醫學在胸心外科臨床教學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實習生自學、臨床思維分析等能力,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坤,陳軍,凌冰,等.PBL教學法結合循證醫學在本科實習醫師帶教中的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3):21-24.
[2]王偉,施國偉.循證醫學傳播對合理醫療的重要性[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8,18(9):969-972.
[3]馮新海,顧國軍.心胸外科臨床教學中循證醫學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3):3-4.
[4]平衛偉,鄭建中,郭崇政,等.基于循證醫學課程的醫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比較分析[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7):539-542.
[5]馮守界,李志敏,張虎.循證醫學教育模式在胸心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5):29-30.
[6]陸震.循證醫學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38(5):585-586.
[7]李玲,陳沙,劉慧萍,等.基于研討式教學法的循證醫學理論提升中醫院校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3):101-102.
[8]趙素英,張建秀.淺談循證醫學與醫學臨床教育的關系[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7,39(S1):259-262.
[9]鄧放,肖福斌,趙不非,等.循證醫學在普通外科住院醫師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8,33(1):45-46.
[10]逄一華,徐翠香,仇鈺,等.探索循證醫學理念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8,24(4):176-178.
[11]朱逸.心胸外科臨床教學中循證醫學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4):8706.
[12]劉尊鵬,周波,張治宇.循證醫學再教育對提高臨床專業學生臨床實踐質量的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4):41-43.
作者:劉典曉 李偉 單位: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臟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