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阿托伐他汀藥理作用臨床療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的藥理作用,觀察藥物控制血脂水平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本院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三組,三組患者均常規予以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藥物治療,A組聯合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療,B組聯合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療,C組聯合予以辛伐他汀治療,治療后,觀察三組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療效果及預后。結果:A組與B組、C組血脂水平對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與C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冠心病的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藥理作用;血脂;冠心病
血脂水平升高為誘發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經保守治療的方式控制血脂水平,可有效抑制病情進展。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為臨床用于降血脂的主要藥物,為評估各類藥物的應用價值,本文作者于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隨機選取7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阿托伐他汀的藥理作用,并觀察了藥物在控制血脂水平方面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75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三組,A組(共25例)性別:男/女=15/10,年齡(59.82±20.12)歲,病程(3.56±1.20)年。B組(共25例)性別:男/女=16/9,年齡(60.33±19.47)歲,病程(3.60±1.15)年。C組(共25例)性別:男/女=14/11,年齡(60.64±19.52)歲,病程(3.73±1.29)年。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組患者均常規予以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藥物治療。A組聯合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療,用法用量:20mgPoqd,連用4周。B組聯合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療,用法用量:10~20mgPoqd,連用4周。C組聯合予以辛伐他汀治療,用法用量:20mgPoqd,連用4周。
1.3觀察指標
1)觀察三組患者的血脂水平。2)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對比情況。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珔x±s)表示,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脂水平對比
A組治療后TC(2.65±0.02)mmol/L、TG(1.42±0.01)mmol/L、LDL-C(2.89±0.06)mmol/L、HDL-C(1.70±0.01)mmol/L,與B組及C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治療效果及預后對比
觀察組有效率96.0%、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4.0%、生活質量(90.41±2.70)分,與B組及C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討論
3.1阿托伐他汀的藥理作用
隨著居民生活環境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冠心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顯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導致該癥狀出現的原因與血脂異常顯著相關。通過控制血脂水平的方式對疾病進行治療,是抑制病情進展、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關鍵,對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價值。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為臨床用于評估機體血脂水平的四項主要指標。除高密度脂蛋白指標下降外,冠心病患者的其余三項指標均呈明顯上升趨勢。阿托伐他汀為他汀類藥物的一種,為甲基羥戊二酰輔酶還原酶抑制劑。該藥物在降血脂方面的藥理作用,與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極其相似[2]。藥物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降低β型鈉尿肽,降低血脂指標,延緩病情進展。此外,阿托伐他汀同樣具有促進甘油三酯代謝之功效。臨床研究發現,通過口服的方式給藥后,阿托伐他汀可在進入人體后迅速起效,血藥濃度可在1~2h內達到峰值,生物利用率為12%[3]。藥物代謝后,對機體毒性較小,劑量無異常時,藥物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值得肯定。由此可見,將阿托伐他汀應用到血脂水平的控制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定的療效。
3.2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水平的臨床療效
為評估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水平的臨床療效,本文將其與其他兩種他汀類藥物進行了對比。本研究發現,應用阿托伐他汀治療者,與給予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療者相比,血脂水平明顯下降(P<0.05)。上述研究結果表明,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水平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通過對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的觀察發現,應用阿托伐他汀治療者,與給予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療者相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治療有效率,預防心血管不良事件,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兩者治療效果的對比發現,兩者在控制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預后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為評估阿托伐他汀用藥的安全性,本文作者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了觀察。結果顯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表現為惡心嘔吐),與其余兩種他汀類藥物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數據表明,阿托伐他汀具有不良反應少的優勢,臨床可予以應用。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提高冠心病的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均值的肯定。
參考文獻
[1]趙茜.阿托伐他汀序貫治療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血脂、內脂素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34):3799-3802.
[2]熊小平.阿托伐他汀鈣與阿司匹林聯用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療效及其對血脂水平與斑塊穩定性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8,15(09):1620-1622.
[3]張天棟,武德珍,李奎.ABCB1(2677T>G)和SLCO1B1(521T>C)基因多態性對阿托伐他汀降脂療效的影響[J].中國藥事,2018,32(11):1558-1561.
作者:李金英 單位: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