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適當運用中成藥與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現代技術在中成藥制造過程中廣泛使用,中成藥具有服用方便,療效明確,但是合理使用中成藥存在著許多誤區,我院發揮臨床藥師作用,大力開展中藥臨床學促進中成藥合理使用。
【關鍵詞】:中成藥;合理中藥;臨床藥學;合理使用
中成藥是以系統的中醫學、中藥學知識,恰當地使用藥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經濟的目標。中藥學臨床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以患者為中心,研究合理有效與安全應用中成藥的科學,中成藥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應用歷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為后人科學合理地使用中成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中成藥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導致療效下降,不良反應增多,長此以往中成藥的特色與優勢將損失殆盡,為此我院發揮中藥臨床師深入臨床科室的優勢,以辨證論治為基礎,積極開展中藥臨床藥學,促進中成藥合理使用。
1中成藥合理使用注意幾個問題
1.1杜絕中成藥濫用,辨證論治是基礎辨證論治是合理使用中成藥基礎,它是根據祖國醫學辨證論治基本理論,按照中成藥處方中藥物組成“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每味中藥有性昧歸經之不同,功能及適應癥之差異,從而使每種中成藥都有其特定適應癥,只有在辨證準確基礎上,才能恰當選擇中成藥,否則一旦辨證錯誤,選用的中成藥毫無療效可言,甚至加重病情,如同是治療感冒荊防顆粒和桑菊感冒顆粒,前者為辛溫解表劑,用于風寒感冒;后者為辛涼解表劑,主要用于風熱感冒。再如治療咳嗽中成藥較多,正確選用必須在辨證論治基礎上辨明寒熱虛實,根據其不同證型選擇對癥止咳化痰藥,風寒咳嗽,痰稀色白并伴有鼻塞、流涕、舌淡苔白,可選用蛇膽陳皮末、半夏止咳糖漿等,風熱咳嗽則痰多黃稠,舌質紅苔黃,可選用蛇膽川貝液等,咳嗽由肺熱所引起可選用清肺熱中成藥如鮮竹瀝口服液;陰虛咳嗽則干咳無痰、口干舌燥、舌紅少津,可選用蜜煉川貝枇杷膏等;痰濕咳嗽表現為痰多而粘,胸悶納呆,舌苔白膩,可選用二陳丸。
1.2正確使用中成藥,合理配伍是關鍵在臨床應用中成藥時,為增強治療效果,常常將中成藥與其它藥物配伍使用,合理配伍能增強療效,主要配伍形式有:
1.2.1中成藥與西藥配伍中成藥與西藥配伍合理可相互協同增強療效,如中成藥百令膠囊與依那普利配伍使用,緩解低蛋白血癥作用增強,中成藥與西藥合用減輕藥物副作用,如抗腫瘤氟尿嘧啶、環磷酰胺與中成藥強力升白片配伍使用,可減輕抗腫瘤藥物降低白細胞的副作用;生脈注射液聯合奧沙利鉑應用抑瘤效果加強、免疫功能提高,毒副反應減少。
1.2.2中成藥與中藥湯劑配伍使用指在服用中藥湯劑基礎上加服中成藥,如肝氣郁結合并血虛痛經、月經不調等病癥可用中成藥逍遙丸配伍中藥湯劑當歸補血湯,療效較好。
1.2.3中成藥與中成藥配伍使用功效相近的中成藥配伍使用可增強療效,如腎陽虛證可用附子理中丸配伍參茸衛生丸;而功能不同中成藥配伍使用可以治療有合并癥疾病,如氣血兩虛中氣下陷所致頭昏、乏力、脫肛等可選用復方阿膠漿配伍補中益氣丸。
1.2.4中成藥與中藥引經藥配伍使用此種配伍使用方法是在中醫辨證論治基礎上結合中藥歸經理論,通過使用引經藥作用,使中成藥的藥效直達病所,增強療效,如用白酒送服七厘散、三七膠囊、三七傷藥片以引藥人血分治療瘀血癥;用于治療便秘麻仁丸為增強其潤腸和中療效常用蜂蜜水服藥;而補腎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腎氣丸等宜用淡鹽水沖服,達到引藥入腎的目的;對于外感風寒癥可用生姜煎湯服藥。
1.3正確用法用量中成藥使用中,盡管辨證準確,選藥恰當,配伍正確,但如果用法用量不當,也難以獲得滿意療效,所以合理使用中成藥需嚴格掌握正確用法用量。中成藥用法應根據藥物不同性質和不同疾病而定,一般中成藥應飯前服用,但安神中成藥應睡前半小時服用,順氣中成藥應飯后服用;驅蟲中成藥藥應空腹服用并忌油。
1.4注意中成藥配伍禁忌為合理、安全使用中成藥,使用時必須注意其用藥禁忌,如用藥不當,不但使藥物療效降低,甚至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誘發藥源性疾病。
1.4.1中成藥之間的配伍禁忌患者同時服用兩種以上中成藥的現象相當普遍,若選藥不慎就會將本不宜同用的藥物一起使用,而致療效降低。
中成藥之間的配伍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病機矛盾。如高血壓患者,常規服用降壓藥,偶遇外感又會加服含麻黃的解表藥,而麻黃中的麻黃堿可產生擬腎上腺素作用而使血壓升高;②藥性矛盾。如服用生脈散等補氣藥時,應盡量避免與骨刺丸等破氣藥同用;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若與木香檳榔丸等降氣藥同用,就形成一升一降,相互抵消藥效。
1.4.2中成藥與西藥的配伍禁忌中西藥配伍不當,不但能使藥效降低或消失,甚至可能會導致毒副作用增加或引起藥源性疾病。主要包括:①形成難溶物質,降低療效。含有石膏(Cal、自然銅OreS)、滑石(M鰳、明礬(A13+)等成分的中成藥諸如大黃清胃丸、止咳化痰丸、胃安片、牛黃上清丸、六一散、導赤丸、等,不宜與四環素族抗生素、異煙阱等西藥同用,因為這些金屬離子可與上述西藥形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不溶性絡合物,療效降低;②產生有毒物質,含有朱砂(主要含HgS)的中成藥,諸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萬氏牛黃清心丸、人丹等不宜溴化鉀、溴化納、碘化鉀、碘化鈉配伍,否則會產生溴化汞等沉淀物而嚴重刺激腸壁引起藥源性腸炎;③產生拮抗作用,使療效下降。如鹿茸膠(片)、參茸片、參茸固本片等含鹿茸的中成藥不宜與降血糖西藥(胰島素、降糖靈等)合用,因鹿茸中含有糖皮質激素樣物質,可使血糖升高,從而減弱降血糖藥的療效;藿香正氣水能抑制胃腸平滑肌的收縮,而多潘立酮能加強胃竇部收縮強度與頻率,促進胃排空,兩者呈拮抗作用,應避免聯用;④產生酸堿中和反應,使藥效減弱。
如含有鍛龍骨、鍛牡礪、等堿性藥物的中成藥與阿司匹林、胃蛋白酶等酸性西藥同服;含有山植、山茱英、五味子等酸性藥物的中成藥與堿性西藥如氨茶堿、胃舒平、碳酸氫納等合用,均可發生酸堿中和反應而使藥效受到影響。
1.5防止中成藥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通常人們認為中成藥安全的絕對性,易忽略中成藥不良反應問題,其實中成藥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特別是一些中成藥服用時間過長,服用劑量過大,副作用就更明顯。如牛黃解毒丸、羚翹解毒丸、六神丸等,易引起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膚瘙癢、固定性紅斑等,嚴重者可出現剝脫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內臟損害。對中成藥過敏反應要有充分認識,凡是對藥物有過敏史的,以及家族中有變態反應史者,服用中成藥時應提高警惕,一且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必要時可給予對癥治療。
2開展中藥臨床藥學。促進中成藥合理使用
2.1處方審核嚴格執行《處方管理辦法》,提高臨床中藥師的中醫藥基本理論和藥學基礎知識,從而提高處方審核水平,以處方審核為合理使用中成藥為切入點,特別是中成藥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處方審核,藥師拿到處方后,首先考慮處方用藥合理性,尤其應該注意相互配伍有無十八反、十九畏,如存在問題,建議臨床醫生修改。
2.2參與查房臨床中藥師參與住院患者查房,為住院患者建立藥歷,通過參與查房使臨床中藥師下臨床面對面與患者溝通,通過建立藥歷可以完整反應醫生辨證論治水平,使醫師與臨床中藥師密切協作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新晨
2.3開展用藥咨詢指導患者合理使用中成藥,交待中成藥使用方法,給藥劑量,給藥時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其相關注意事項,特別是對特殊人群如老年、兒童、妊娠、肝腎功能不良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
2.4開展中成藥不良反應監測對發生中成藥不良反應的病例要進行追蹤調查,做好記錄,并要及時上報工作。對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要進行分析總結。
2.5藥學信息服務收集整理中醫、中藥信息,建立完備中醫藥信息體系,為醫院醫師、藥師、護士及其患者提供準確、及時中成藥藥理、適護士及其患者提供準確、及時中成藥藥理、適應和不良反應監測,提供藥學信息服務對促進中成癥、禁忌癥、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中成藥中毒藥合理使用有積極發揮臨床中藥師的作用通作用。
總之,辨證論治是合理使用中成藥使用的基礎,合理配伍是合理使用中成藥的關鍵,注意正腎功能影響確用法用量及中成藥配伍禁忌,防止不良反應發生是安全用藥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