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質護理在肝癌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編號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3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33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對比2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用于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護理中,可以縮短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優質護理;恢復效果;并發癥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性惡性腫瘤,是指發生在肝細胞、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1]。手術是原發性肝癌的重要治療手段,但手術具有應激性,且患者對疾病、手術治療認知不足,擔心預后效果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煩躁、不安等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以服務為基礎,通過采取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給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以達到減輕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應激影響、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目的。為探究優質護理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選取6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分組干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編號并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29歲~76歲,平均年齡(48.7±3.1)歲,病程1年~8年,平均(5.2±0.7)年;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31歲~79歲,平均年齡(49.1±2.9)歲,病程1年~10年,平均(5.4±0.9)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納入標準:確診為原發性肝癌,符合手術指證,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意識障礙患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協助患者完成相關的準備工作,告知患者手術相關的注意事項,術前清腸等,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體征變化,加強患者保暖,術后常規放置引流管,觀察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從流質食物逐漸過渡至普通食物,并告知患者多臥床休息。觀察組采取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①擬定科學、合理的優質護理服務方案:在各大網站搜索相關的資料,查詢相關的資料文獻,以本院實際情況為基礎,通過與專家積極討論,汲取其意見后,擬定優質護理服務措施。②在麻醉蘇醒期間,要密切檢查患者體征,由專人負責,保證蘇醒室的安靜、舒適。③鎮痛泵管理:要求責任護士、麻醉師在應用鎮痛泵前要進行調試,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當患者切口疼痛劇烈,不能忍受時,在保證劑量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調大鎮痛泵,并輔助按摩,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也可以為患者播放舒緩、輕松的音樂,以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疼痛程度。④切口護理:切口護理時以往采取的傳統紗布覆蓋改為防水型傷口敷料對傷口進行覆蓋。⑤腹脹護理:對于存在腹脹的患者,可以鼓勵患者用溫水泡腳,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⑥呼吸及咳嗽指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在吸氣時指導患者保持小腹隆起狀態,增加患者屏氣時間,然后指導患者慢慢呼出,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以吸氣1次,咳嗽3次為主,每次時間不可持續過長。⑦術后活動:術后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被動運動,恢復好的患者,可以鼓勵患者早期下床,下床活動前,需要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要領等,責任護士、患者家屬協助患者早期下床。⑧情緒干預:采取音樂療法,即為調查患者的意愿、喜歡的歌曲,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音樂,以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減少疾病對患者造成的焦慮,保持患者身心放松狀態。通過“一對一”個體化心理疏導根據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采取專門的疏導,并通過積極的宣教,讓患者對疾病知識有更多的掌握,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恢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原發性肝癌發病率高,以中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患病初期無典型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會出現肝區疼痛、肝腫大、消瘦、乏力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采取手術治療,可以切除腫瘤病灶,降低術后復發,是原發性肝癌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手術治療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損傷,且大部分患者治療期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不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因此,對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采取有效的臨床干預,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優質護理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模式之一,本著“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基礎”的理念,有利于增進患者的信任、治療配合度和緩解不良情緒等,對患者術后康復起著重要作用。與常規護理比較,優質護理讓患者感覺更加人性化、服務化、規范化等特點,應用在原發性肝癌術后護理中,麻醉蘇醒期間由專人負責,鎮痛、切口、腹脹、呼吸及咳嗽等做好規范的護理方案,鼓勵患者要多運動、早進食,從而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采取音樂療法并通過“一對一”個體化心理疏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從而保證臨床護理效果[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優質護理用于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護理中,可以縮短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平,吳衛青,馬婷婷.早期快速康復護理對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CD].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152-153.
[2]王燕,孫萍.早期快速康復護理對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22):197-198.
[3]任春霞,李倫蘭,丁萍,等.快速康復在原發性肝癌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06):600-603.
作者:蘭恩西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