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生管理制度變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前,高職學院的變革正朝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與頂崗實習”模式發生變革,它將逐漸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的引領者。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學生管理改革成為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本文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
校企合作;高等職業學院;學生管理;制度變革
近年來,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加大教育教學改革,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之路,逐漸形成了具有陜鐵院特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它是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方向,是增強高職院校辦學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本之所在。本文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進行闡述。
1高職校企合作與學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具有教育與經濟的雙重屬性,其發展主線是政府作為主導者,行業作為指導者,企業作為參與者的教育發展規律。傳統教育模式建立在學校為核心的前提下,為迎合市場需求,各院校需逐漸進行改革。但是,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亟待解決問題。通過綜合分析,影響職業教育的主要因素是政府、院校、企業以及行業和學生,以上任何一個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校企跨界合作。因此,我國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質量不高也就在所難免了,直接體現為:一線教師、學生以及企業技師對于校企合作的認識過于片面,學生的技能與實踐融入不夠等。
1.2校企合作缺乏系統科學性由于校企深度合作發展時間較短,相關制度、體系還不夠健全。這些體系既包括國家政策還有行業規范以及學校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以學校管理為例,無論是校內學生管理還是校外頂崗實習學生管理,相關制度都與實際需求有較大出入。
1.3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校企合作背景并未改變學生受教育的主體地位,只是對教學形式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即便簡單的調整也為理論教學和實踐帶來眾多課題。這種漸進性的變革使得實踐者孤立地看待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問題,缺乏必要的全面認識。
2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2.1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并都予以接受和大力推廣。但整體看,職業教育的主體仍然是學校,這種現象也凸顯出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突出問題。
2.2促進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校企合作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機制。由于企業缺乏足夠的積極性,促使校企合作不能通過科學、健康的路徑去發展,因此,有必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合理調整合作雙方之間的利益,最終建立互利互惠的良性合作機制。
2.3校企合作教育的核心問題當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還缺乏足夠的廣度與深度,并且合作穩定性也有欠缺。企業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識,僅將招聘畢業生作為合作的出發點。由于企業對人才培養缺乏重視,往往只是被動地進行捐資助教,所獲收益與付出無法實現等值。因此企業在合作中必須涉及專業合作、實踐教學以及師資隊伍建設,并對合作機制進行及時評價。
2.4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創新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統一逐漸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特征。通過分析近幾年的實踐,我們總結出如下幾個特點。首先,訂單式人才培養是以用工單位的需求為前提,通過與高職院校簽訂培養協議,高職院校按照人才規格與數量加以培養。所培養的人才畢業后直接由用工單位聘用,其次要進行階段性培養。
3加強頂崗實習過程中的學生管理工作
院校、系以及合作企業是加強學生管理的重要因素。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分析了校企合作的主要特點,沒有在頂崗實習中實行多頭管理,也沒將效能職能部門的管理權限延伸至校企合作之中。我校采用了多層次可變通相融合的管理模式。通過實踐可知,這種嵌入式的學生管理符合頂崗實習的客觀需要。
3.1校企合作中的校內學生管理校企合作與頂崗實習是政策引導下的產物,但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與以往有著較大的不同。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學校(中專)通常只有一兩千的在校生,而現在高職院校學生往往有上萬人左右。針對龐大的學生群體,如何做好頂崗實習成為各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難題。如果脫離頂崗實習,高職院校不可能違背政策導向與外在環境的需要。但頂崗實習不能單獨依靠校內某個部門加以實施。很多院校尚未建立相應的綜合管理部門,在此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出臺相應的校企合作頂崗管理規定。
3.2頂崗實習管理與校內管理之間的融合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頂崗實習的管理必須與高職院校各教學系的管理相互融合。與上級垂直管理不同,高職院校的管理不能僅僅是簡單機械的執行,而需符合校企合作的需要,與頂崗實習管理相結合。這種管理上的融合與單純的校內管理不存在矛盾。有關這方面的管理需通過規章制度加以體現,從而促進管理方面的創新。根據情況,我們制定了頂崗實習辦法與各系校企合作制度,以此明確各系不同教研室的學生管理職責。
3.3頂崗實習過程中的管理融合頂崗實習過程中的學生管理符合雙方的意向,不僅滿足專業對口實習的實際需要,也滿足了學校與企業管理上的需要。部分企業只顧及學生所創造的價值量,而不顧及學生教育與日常事務管理的情況,高職院校應放棄合作。正是如此,高職院校需求合作企業過程中,應重點考慮該企業是否具備對學生的管理能力。與我校合作的部分企業通過其人力資源部門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了職業與生活事務方面的教育,對提高學生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結束語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學生教育管理需分階段的加以實施,學校與企業雙方應認真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并逐漸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合作機制。通過逐漸改進,建立起政府、社會、學校以及企業機構,通過快速的知識更新不斷培養學生技術創新能力。高職院校只有提升學生自身的技術競爭實力,才能提升院校的整體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柯政.理解困境:課程教改事實行為的新制度主義分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姜大源.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楊天平.教育戰略規劃與管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4]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宄所.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之路———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02—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蘇昭 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