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益會計下的企業成本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傳統會計體系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
標準成本管理法在傳統成本體系下企業成本管理中被廣泛使用,這種方法通常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和市場調查的結果來確定,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成本進行控制,并對成本的控制結果進行分析,在特殊條件下,標準成本管理法有其先進性,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標準成本管理法的不足之處開始顯現出來:
1、市場理念的缺乏,標準成本管理法只是對單件產品的成本進行控制的方法,企業的管理者比較注重成本的投入產出比,以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作為衡量企業成本管理的標準,從短期來看如果能夠實現低投入高產出,則反映出企業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做得較好,取得較好經營效果和經濟效益,但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只看眼前的利益是不夠的,必須著眼長遠,制定正確、科學的企業的戰略目標。
2、戰略管理思想的缺乏,標準化成本管理的根本思想是消除產品生產和銷售等環節中存在的浪費,降低產品成本,但是對企業的確定的發展戰略是否正確并沒有太過關注。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導致了個各行業均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如果企業的成本管理沒有充分挖掘除企業成本管理的深刻內涵,無法體現出高效性,將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無法取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3、先進成本方法的缺乏,標準化成本管理方法具有三功能:定期編制財務報告,對產品的銷售成本進行計量和估計存貨價值;估計和預測作業和產品的成本;極大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提供全面的企業制定戰略決策所需要的經濟信息并予以及時反饋。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必須做到成本信息的及時、全面、準確,才能夠很好的發揮出成本管理的以上三項功能,但是鑒于目前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仍沿用傳統方法,管理的手段還處在手工操作階段,企業的成本管理還無法滿足上述要求。
4、全面成本管理思想理念的缺乏,企業目前的成本管理對生產過程的成本管理給予較多的關注,對顯性的物料成本管理比較重視,對銷售過程、供應過程中個要素組織的成本管理關注不夠,對非財務信息方面的成本管理和隱性的人工成本重視不足。
5、對競爭對手缺乏了解,企業的成本管理理念能夠有效運行的前提是建立在賣方市場的基礎上,但是現行的成本管理更多關注的是如何不斷的降低產品成本、提高運行效率以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然而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缺乏對競爭對手的全面深入了解,無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企業要詳細了解競爭對手與自身的成本情況,運用各種方式來預測競爭對手的產品成本,取長補短、彌補不足,從而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企業在傳統會計的成本管理模式中通常通過提高售價來保證利潤,因為產品的售價是由成本決定的。而企業在精益會計成本管理模式中通常通過降低成本來保證利潤,因為這時是產品的售價決定成本。在傳統會計體系下成本管理模式下,企業利潤是固定的,產品的成本決定其價格的高低,如果產品的成本過高,會提高產品的售價,對客戶就會失去價格優勢,造成企業既無法獲得利潤又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導致產品積壓,企業效益不佳。精益會計體系下成本管理模式中產品售價是根據市場經濟狀況決定的,如果企業想要獲得利潤,只能通過降低成本。
1、能夠消除會計流程中的浪費首先,充分了解供應商,根據所提供商品的重要性對供應商進行排序,確定關鍵供應商,簽訂年度框架采購協議,要求供應商根據協議條款的規定供應商品,對其他不重要的供應商進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消除與其頻繁交易所進行的操作。采取的措施中很多應與供應商考核認證同時進行,在精益改進的初始階段就可以實施。通過對實行供應商的考核準入制度,大大減少供應商的數量,經考核合格的供應商能夠確保準時保質的給精益單元供應合格的零部件。這種精益管理模式,企業可以根據成品的物料清單計算出所需的零部件情況。其次,應收賬款流程進行精益管理的目標是對應收賬款部門的工作流程進行簡化,減輕繁重的交易程序,控制交易量和交易程序。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實現上述目標:培育、建立優質大客戶并發展良好合作關系,盡力與其簽訂長期采購訂單,降低較小采購單的數量。完善企業的管理,并采取各種措施,具備進入關鍵客戶的認證合格供應商的資質。應收賬款部門開具發票的工作轉交給裝運部門負責,除了發票還有裝運清單等單據。企業的關鍵客戶如果也實施精益管理,可以鼓勵客戶采用貨到付款的方式。在成功進入一些關鍵客戶的合格供應商名錄后,可以建議客戶根據裝運信息來確定應收賬款,而不再是憑發票確認應收賬款。此外,鼓勵客戶實施自動轉賬,即材料送達后如果沒有問題應及時付款。再次,某部門發生的成本被歸集到該部門的費用中,這種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但是不利于企業的整體運營,因為企業的精益管理不應該僅僅關注某一個部門,而應關注的是在多個部門之間跨越的價值流。企業的精益管理重點關注的能夠對整條價值鏈產生影響的相關成本,而不是對個別部門產生影響的成本。企業的傳統成本管理體系并為在會計結構總反映價值流,所以企業的精益管理就迫切需要把傳統的會計科目表改成能夠反映企業價值流的會計科目表。
2、能夠消除不必要的交易、系統企業實行精益管理的關鍵是停止使用傳統會計體系所沿用的制造交易系統,因為對于實行精益管理的企業來說,某種產品的生產周期只有幾天或者幾周,完全是以客戶的需求為前提,通過看板等方式控制生產過程。企業實施精益管理后可以對人工成本、物料成本和存貨進行時時追蹤,對客戶的訂單方面的重要性影響較小的環節予以取消。企業可以在管理中有效消除永續盤存及一些反沖操作,對存貨進行可視化控制,極大地降低企業存貨水平。
3、重視客戶的價值。在傳統會計體系下大多數企業把會計制度的控制重點放在了企業內部的成本方面,但精益會計體系要求企業尊重客戶的價值,重視客戶的需求,使用業績考核指標和目標成本法替代成本確定客戶的價值,企業的價值流也以為客戶創造需求價值作為出發點,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精益會計體系下成本管理相對于傳統會計體系下成本管理需要更高質量的成本信息,作為衡量企業文化轉型的重點就是從成本要素轉變為價值要素。企業實施精益管理的最根本目標是實現客戶的價值最大化并消除浪費,精益會計完全能夠實現該目標。
4、有助于企業更好的制定決策企業在實施精益管理的過程中,廢除了一些已經不能發揮作用的成本管理系統,基本上擯棄標準成本會計系統,取而代之的是簡便且具有更強相關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制定企業決策時,精益會計體系的重點是了解涉及價值流的生產流程,同時還要評估制定的相關決策對價值流在盈利能力與貢獻方面的影響程度。企業由以前依賴通過不真實標準成本計算出的利潤率轉而將關注的重點放在通過相應變革對價值流在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貢獻程度方面。精益會計體系可以給企業的決策提供相應的財務信息,而且比較簡便、準確,使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正確的事情上。
三、精益會計體系下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創新措施
1、實施價值流成本核算。在精益會計體系下,實施價值流成本核算能夠把繁雜的問題以直觀的方式進行闡述,可以使企業的財務信息變得更容易理解,讓企業的全體員工真正明白其來源及意義。價值流作為價值流成本核算的核心單位,其不以產品為單位收集信息,舍棄了中間一些無用的跟蹤環節。企業不再對成本進行復雜、繁瑣的分配,密切了企業成本與利潤之間的關系,使企業的價值流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企業必須對每天的價值流進行合理分配,以保證價值流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質量,每一名員工同時只能分配給一條價值流,盡力避免一對多情況的出現。企業需要對生產過程進行合理控制,對廢品、返工產品等出現的異常情況實行全方位的追蹤。保持存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避免出現貨物積壓的情況。
2、實行嚴格的精益業績考核實行嚴格的精益業績考核,對傳統會計體系下企業成本管理中發生的人工使用差異、機器利用率和間接制造費用的分攤等考核指標進行淘汰,重新制定精益會計的業績考核指標,例如,總體設備利用效率、產品的首次合格率報告和消失報告等。以小時為單位的小時報告是需要每天都進行報告,可以實現對精益生產單元進行時時追蹤,了解能否真正滿足企業對生產節拍的要求,并每個小時都會一次報告,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能偶被相關人員及時發現,并可以迅速的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價值流中,總體設備效率的高低與產品在生產環節流動速度的快慢密切相關,通過時時追蹤,不僅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而且可以通過提高總體設備的效率,使產品在各生產環節的流動速度大大提高,設備能夠按時按質的生產得到保證。
3、健全領導機構,完善成本的考核制度健全領導機構,強化管理措施,精益成本管理需要企業的領導和中高層管理者給予高度重視,形成自上而下全體員工都參與成本管理的良好工作氛圍,對材料領用審批進行制度方面的規范,對成本開支進行嚴格控制,健全和完善成本的考核制度,目標成本管理方法、修舊利廢等并定期對成本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存在問題的部門和項目要實施整改,使精益成本管理有一個堅實的內部管理基礎。
四、結束語
精益會計體系下的成本管理把價值流作為管理核心,因此企業需要徹底改變成本管理現狀,在成本管理徹底融入精益會計的思想,改善成本管理效果,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作者:楊宇單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