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歌舞藝術人才需求與發展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歌舞表演是一種將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形式綜合起來的一種邊唱邊跳的藝術形式。近年來,我國文化藝術市場的繁榮氣象給歌舞表演藝術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平臺,為了確保歌舞表演藝術的健康發展,文中對當前社會歌舞表演藝術的發展趨勢以及人才的需求狀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
歌舞表演;發展趨勢;人才需求
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歌舞藝術具有敘事能力清晰、情感色彩突出、簡單通俗等優點。歌舞表演藝術在我國以及世界上許多其它國家和地區均已由來已久,深受群眾喜愛。但是近年來,在各國文化不斷碰撞交流以及互聯網絡不斷發展的同時,人們對于藝術形式的審美要求以及審美情趣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歌舞表演藝術在當今社會中的發展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為了在眾多的藝術表演形式中保持優勢的競爭地位,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有必要全面分析歌舞表演藝術今后的發展形勢,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歌舞表演人才培養方案。
一、歌舞表演在當今社會的主要發展趨勢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我國的許多個民族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歌舞表演形式,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視覺享受。比如我國漢族的民間舞蹈花燈、采茶燈、打花鼓、打蓮湘、唱春牛、地花鼓、二人臺、二人轉,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等。但是,任何事物均具有不斷發展的特點,如果墨守成規只能走向衰亡,因此,我國社會中歌舞表演藝術的發展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進行變化和創新。筆者認為,今后我國歌舞表演藝術的發展形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專業化與多元化相互結合。近些年來,我國居民在精神產品方面的消費不斷增加,審美品位和鑒賞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對于藝術產品,消費者在追求視覺享受的同時,也更加在乎這一藝術表演形式是否制作精良,是否專業。因此,為了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表演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但與此同時,當前的文化藝術形式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多元化時代,任何一種單一的藝術形式都不能夠長遠的生存和發展下去,因此歌舞藝術團隊在進行人才招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考察人才的綜合素養能力,考察其在具有專業的歌舞表演藝術的同時是否具備其他才能,只有充分保證團隊中人才素質的綜合性,才能夠在現有的歌舞表演藝術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豐富和創新,實現歌舞表演藝術形式的多元化。
(二)世界性與民族性的不斷融合。專業的舞臺劇等歌舞表演形式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未來階段內,需要不斷加大這種文化藝術形式推廣與宣傳。但是與此同時,為了確保這種藝術形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需要在不斷的舞臺表演過程中總結藝術經驗,實現西方文化形式與我國傳統藝術形式的不斷交流與融合。想要順利的實現這種趨勢的發展和轉型,需要做到兩方面內容:
1.國家相關部門必須要給予歌舞表演藝術充分的發展空間,給予其相關的優惠發展政策,同時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降低歌舞欣賞藝術的表演門檻,促進歌舞藝術形式在群眾文化中的發展與完善。與此同時,國家需要對我國傳統的歌舞表演藝術形式進行全面的保護,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進行傳統歌舞表演的藝術傳承,促進這些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
2.各相關藝術表演團體以及民間藝術文化表演團隊需要加強合作,不斷增加對歌舞表演藝術的宣傳和推廣。事實上,本世紀初以來,我國相關文化部門就已經聯合電視臺進行了關于歌舞表演藝術的宣傳節目,以集中、全面、多元的角度,充分向全國、全世界的電視觀眾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燦爛的歌舞文化。近年來,各種智能移動設備以及互聯網絡的不斷發展又為歌舞表演藝術形式提供范圍更廣、速度更快的宣傳平臺和途徑。
(三)題材的不斷豐富化以及表現手法的不斷創新化。歌舞表演藝術作為一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形式,其突出特點表現文通俗易懂。在新時期內,想要實現歌舞表演藝術的繁榮發展,就要深入的挖掘并利用這種優勢,在展現的題材上,歌舞表演藝術需要不斷突破以往的局限,更多的以人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作為藝術題材,這也就是目前經常聽見的“接地氣”,只有如此,才能讓觀眾了解到歌舞表演與時俱進的特點,更加深入的感受到歌舞表演的魅力。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慶祝60誕辰之際,相關主創單位為了創作出一場與當年“東方紅”一樣轟動、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主創單位調集了中國目前最優秀的演出團體與教學機構,如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芭蕾舞團、總政歌舞團、海政歌舞團、空政歌舞團、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共同出演。這場演出氣勢磅礴、耗資巨大、規模空前,體現了中國歌舞藝術的最高成就,是曠世之作。與此同時,我國歌舞表演的恢弘壯闊充分的展現在了人們的面前,使人們為之嘆服。除此之外,歌舞表演藝術想要持續獲得良好的發展,就一定要勇于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在原有展現形式的基礎之上,不斷吸取其他藝術表演形式的長處,融會貫通,完成表現形式的創新。我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楊麗萍在2003年突破傳統表演方式,在音樂元素、舞蹈動作及舞臺美術等方面做了全新的嘗試,成功地導演并創作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印象》。在2009年,楊麗萍又親自編導并主演《云南映像》的姊妹篇《云南的響聲》,再獲成功。可見在當今社會,只有勇于求新、求變,才能在藝術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占據優勢。
二、歌舞表演對人才的基本要求
根據上述對于歌舞表演藝術形式未來階段內的發展形式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目前我國所需要的歌舞表演人才既需要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又必須同時具備表演其他藝術形式的才能,總之就是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力。目前,我國的歌舞表演藝術者大多以學院派專業化人士為主,此類型人才的突出特點表現為具有極高的專業度,在某一領域均可能達到較高的藝術造詣。而我國的歌舞表演人才培養形式也以專業化培養為主。僅聲樂藝術就涵蓋了西洋美聲、中國民聲、原生態以及通俗等唱法。舞蹈教學又分為中國古典舞、民間舞、外國芭蕾舞、現代舞、社會舞蹈等多個專業。然而,歌舞表演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演形式,表演者必須恰到好處的把握和研究各種研究對象,因此在未來階段內,相關藝術院校在進行藝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有必要擴展課程內容,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爭取更多參與舞臺表演的機會,實現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的完美結合。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文化藝術市場形勢不斷明朗的今天,居民在藝術精神產品方面消費的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在這種社會形勢下,歌舞表演藝術想要不斷發展就一定要在堅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以市場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為我國的歌舞藝術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熠娜.《當今社會歌舞表演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狀況初探》[J].《大舞臺》,2011,(11).
[2]秦海波.《簡論流行歌舞表演的樂舞融合》[J].《人民音樂》,2014,(06).
[3]劉揚.《舞蹈表演中舞蹈技術技巧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5,(09).
[4]王熠娜.《對全能型音樂歌舞人才培養規格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1,(20).
[5]王郢鑫.《淺談文化館舞蹈訓練對培養歌舞人才的作用》[J].《小作家選刊》,2015,(24).
[6]張金英.《縣文化館舞蹈訓練對培養歌舞人才的作用》[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09).
作者:蔣凡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