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針對同一屆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2008年開始,每年暑假前夕都給進校將近一年的學生發放一個社會實踐報告本(由思政部負責組織和實施),教師在課堂對學生進行假期社會實踐的指導,并明確任務。當年下學期9月份開學報到后,收回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本,教師及時批閱,并選出優秀社會實踐報告進行評獎,召開優秀社會實踐表彰會(會議邀請下一屆的學生代表和各班級的班長、團支書參加,以便這部分同學先學習和感受做社會實踐的方法和動力,并且讓這部分同學到自己班級現身說法,解答部分同學的疑問,鼓勵和發動其他同學做社會實踐),把優秀社會實踐報告本進行匯編。這項社會實踐活動的流程連續做下來幾年了,每年都有一批做得優秀的學生和社會實踐報告,取得了好的效果。學生的任務明確了,又有力量在督促他們完成,同時還有之前的榜樣在影響他們。這種做法輻射面廣、參與的學生多、受益的學生多,實實在在達到了讓學生接觸社會、參與社會活動、體驗社會生活、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目的。每年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批閱4千份左右的社會實踐報告,每年受益學生大約4千人。
2.培養學生社會服務意識的社會公益活動湘西支教行動: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夢創公益以及德馨園小學開展湘西支教行活動———湘西保靖縣夯沙鄉呂洞小學支教以及圖書捐贈與整理(學校團委部署和實施)。由于活動在偏遠山區,志愿者們首次活動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前期準備工作,并特意前往共青團長沙市志愿者培訓中心進行了專業、系統的培訓。到達目的地之后,志愿者展開了有針對性的了解、調查,通過調查發現,當地情況比較特殊,呂洞小學屬于非常貧困偏遠的山區學校,村里大部分的青年都已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所占比率達到近95%。學校地處閉塞、偏遠的山區,外界的教師不愿在此執教,導致學校人力資源匱乏。該校只設立了小學一、二、三年級,共有46名學生、兩位教師。學校所有學生都是苗族人,年紀普遍偏小,志愿者不懂苗語,與他們交流起來非常困難。平時當地的教師一般都采取雙語教學,苗語為主、普通話為輔。針對當地的特殊情況,志愿者制定了心理調查方案、訪談方案、支教方案。為了活動的可持續進行,志愿者自行接力,上一任志愿者培訓下一任志愿者,這根接力棒一直往下傳。這一系列活動助長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激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價值并發揮自己的價值,助推他們服務社會,促推他們成長成才。
3.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實踐基地平臺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學校周邊建立了定點紅色社會實踐基地,并與故居、南縣廠窖慘案紀念館、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等簽訂了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協議。學校基本上一年安排4次(一個批次400人左右)紅色教育基地社會實踐活動,并定期派學生參與基地的義務勞動(諸如接待參觀團的服務工作、解說工作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一方面得到革命傳統教育,影響和熏陶了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另一方面感受到了社會變化、時代變遷,明確了自己的社會職責,為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了思想基礎。這些活動已形成組織常態化、活動常態化、學生受教育的總結常態化。
4.工學結合的頂崗實習訓練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地處長沙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湖南省和中南地區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區位優勢,已與20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培養、就業合作關系,與三一重工、湘潭電機集團、北汽福田、山河智能、中聯重科、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等知名企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校外建有200余家實訓實習教學基地,有利于頂崗實習的進行。在實訓之前,學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企業文化,結合不同專業和年級特點選擇崗位,合理安排,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和優勢,強化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學生下到企業一線進行生產操作后,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缺陷和不足,再回到學校上課,會學習動力更足、針對性更強、學習更認真。這種社會實踐在時間上日常化、經常化,有利于學生查找對接企業和對接崗位的不足,從而迎頭趕上,盡快適應生產一線操作和管理的需要。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托職業教育的建設平臺,建立了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汽車維修實訓基地、機械制造實訓基地、計算機及網絡中心、化工實訓中心、財經與旅游實訓中心及汽車發動機、底盤、汽車電氣電控、整車維護等大型實訓基地,設立了鉗工實訓場、機加工實訓場、數控實訓場、單片機實訓室、PLC實訓室、電動汽車實訓室、DSP技術實訓室、多媒體技術實訓室、儀器分析實驗實訓室、分析化學實驗實訓室、語音室等120個校內實驗實訓場地,有利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和校內實訓教學,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
5.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學校組織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內容廣、領域寬、學生選擇的機會和余地大、參與和受益的學生多。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組織“心系感恩,真情釋放”、“戒煙禁煙,從我做起”、“保護母親河,湘江大清理”、大學生辯論賽、文藝晚會、運動會、冬季陽光運動、“校園文明行”等實踐活動,從不同側面和領域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社會感知能力。學校規定每位學生至少要加入一個協會、每期至少參加2次第二課堂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融入集體、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養成熱愛生活、關心他人、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習慣。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社會實踐在全校統一布局實施,項目的專業實訓和頂崗實習是全體學生受益,課外社會實踐是每位學生每期都要參與2項或者2次。通過參與社會實踐、企業生產實踐,印證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感受社會對職業的要求和學生素質的要求,提升學生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特色和育人目標,即大學對接職場、社會,大學生對接社會人、職業人,大學生涯對接職業生涯、人生生涯。通過創新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良好的身心素養形成,促進了學生理論知識發揮作用,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學生素能得到提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得以加強。
二、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會實踐的成效
1.促進學生良好的身心素養形成學生通過暑假的社會實踐,可體驗到社會生活、感受到賺錢的不易,從而增強社會適應性,養成節儉和勤勞樸實的習慣,在實踐中受教育、成長。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主要養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個人的快樂建立在能為社會服務的基礎上才是真正的快樂,給他人快樂自己更快樂,社會變美好自己的人生更精彩)。紅色教育基地的社會實踐主要培養學生的理想擔當和社會責任感,在紅色教育基地,學生能感受革命者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莊嚴的歷史使命,通過感悟和熏陶,學生自覺學習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
2.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發揮作用由于社會環境、實踐基地等因素的影響,從學校到學生都有被動社會實踐的隱衷,很大程度上是為實踐而實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將社會實踐與擇業就業掛鉤,不能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擇業就業素質和能力。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將學生真正放到實踐主體的位置,使得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夠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社會實踐與專業技能相結合,如電氣專業的學生到社區做義務家電維修,校園藝術團定期去附近老年公寓義務演出,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深入社區教居民使用電腦和網絡,汽車維修專業的學生進社區科普汽車保養,等等。做到了通過社會調查發現社會問題并有可行性建議、生產勞動對接本地經濟和社會建設、文藝演出符合當地群眾的需要、志愿服務能幫助當地民眾的生產或生活。這些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3.促進學生社會化第二課堂活動的社會實踐從不同側面滿足學生的需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融入集體、融入社會的積極性,在活動中矯正自己的某些思想和行為,在活動中拓展自己的交際圈子,在活動中收獲被人認可、尊重的快樂,在活動中感受自己有能力服務他人的快樂。學生的專業實訓、頂崗實訓是技能不斷增長的過程,是書本知識轉化成服務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素能得到提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得以加強,促進了學生社會化。
三、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會實踐的經驗
1.學校重視形成合力是前提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校領導和廣大教師在思想、行動上保持一致,切實把學生社會實踐與人才培養目標聯系起來。全校上下一致,各學院各部門通力合作,做好宣傳工作,明確任務和目標。為了充分貫徹學生社會實踐在個人成才、學校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利用課內課外和網絡平臺,對學生宣傳社會實踐的現實意義。在課堂教學的同時灌輸社會實踐的思想,同時輔之以宣傳手冊、標語等方式,使學生切實轉變以往那種只注重功課不掛科、盲目考證的心態,將學習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認識清楚,有利于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的各項活動,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受益的學生多,學生認可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培養成才成長的功能,這對于落實社會實踐的具體行動方案,為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2.學校組織管理實施是后盾一是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學校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對社會實踐的目標、內容、形式、考評等做出明確規定,教務處、學工部、團委等部門互相配合,建立專門的社會實踐管理機構,安排專人負責,由相關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并監督學生認真參加社會實踐;二是為社會實踐提供經費保障。學校相關部門密切溝通配合,對學生社會實踐給予專項經費的支持和保障,在此基礎上,學校整合社會力量,多渠道籌措學生社會實踐的活動經費,確保學生的社會實踐順利進行;三是建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學校有意識地加強校企等的合作形式,盡最大努力建立相對穩定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堅持互利互惠原則,把社會實踐與地方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在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鍛煉機會的同時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四是爭取社會支持。學校和政府相關部門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宣傳,爭取社會對學生社會實踐的認可和支持。對用人單位而言,通過接受學生社會實踐與學校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促使產學研結合,為用人單位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3.緊貼職業教育特色是重點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把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放入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實踐中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將書本知識、理論知識融入社會生活,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身心,在實踐中調整思想認識、修正人生觀價值觀,在實踐中增長才智,在實踐中獲得社會知識。學生不僅以專業技能服務社會,而且在社會生活中服務社會,這正是職業教育的育人目標。麥克斯調查顯示,我校的學生就業率和工作報酬都高于一般高職,用人單位的評價較好。社會和企業對我校的專業頂崗實踐滿意度高,校企合作順暢、愉快,學生的社會才干獲得了社會的贊譽和好評,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色。
4.制度機制常態化是保障一是對社會實踐有相應的管理辦法。各部門各專業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包括社會實踐信息接受、反饋及處理機制,如實記錄社會實踐的各項資料、學生具體表現及實習單位評價,體現評價的客觀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學生弄虛作假、敷衍了事;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有專人負責學生社會實踐的監督、管理、考核、評價,從制度上保障學生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生社會實踐檔案,將社會實踐與獎學金評定、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評選、推薦就業等掛鉤。
作者:伍慧玲王宏德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