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高學生體育鍛煉及其心理健康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得出體育教育與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學開展體育社團活動,能有效地在體育教育中進行中學生心理教育,使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達到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關鍵詞:職高體育教育;心理健康;校體育社團;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時代已經到來。”這是吳階平在第13屆世界健康教育大會上的發言中提出的。健康已經被看作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在軀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均臻良好的狀態。隨著社會生活的都市化和生活節奏的快速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被重視。心理學專家定義:“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行為適度,具有協調關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及特征。”查閱國內相關文獻發現,對職高學生心理健康進行專門研究的報告很少,有關職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報告大多與高中生混合在一起進行調查分析。為了配合當前職高生心理輔導與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本文試圖以職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為題,調查職高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影響職高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資為今后的學校心理教育與輔導提供參考。自1999年全國第3次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來,中國啟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推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新課標強調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健康教育就是通過身體運動的作用,對社會意識的培養,智能的開發,情緒的體驗,心理的養育,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達到其目的。本文從職高學生心理現狀出發,探討學校體育教育與體育鍛煉對職高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改善職高學生心理狀況起到促進作用。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職高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1.2研究方法
于2012年9—12月對杭州市服裝職業高級中學3個年級學生進行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試。每個年級各3班,共3個年級9個班,280人,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78人。統計結果進行t檢驗,以測查職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包括9個因子,它們是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并有全國常模。
2結果與分析
2.1職高學生心理健康基本狀況
2010年國內大規模的調查研究顯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校環境適應不良、學習焦慮嚴重、注意缺損障礙、情緒障礙、恐懼癥、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考試焦慮、人格障礙(表現為偏執人格和強迫人格)、社會適應不良(表現為學校恐怖綜合征、社會恐懼征、人際危機綜合征)、青春期心理困擾等。由此在行為上表現出注意力渙散、思維遲緩、情緒消極、做事無規范性、情緒不穩、意志薄弱、敏感、懷疑等。職高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6~19歲之間,他們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期,第二性征發育完成。其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成人感”的出現;心理半幼稚半成熟、半依附半獨立;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性意識的產生和強烈的好奇感增強;道德品質趨于穩定。但總體看來,他們的心理還很不成熟,隨意性強,逆反心理意識濃厚,對是非判斷能力較差。
2.2杭州市服裝職業高級中學學生SCL-90量表心理健康水平
與中學生常模相比,職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還是不錯的,職二學生在人際敏感、抑郁、敵意、焦慮等方面有差異,職三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郁、敵意、焦慮、敵意、恐怖、偏執等方面均有差異。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水平有逐漸嚴重的趨勢。根據SCL-90量表對280名本校職高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測查。結果發現,職高學生有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有22.5%,這一結果低于大學生的比例。這說明在職高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心理健康均受到生活事件的影響,部分人出現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但職高學生受負性生活事件影響的程度不如大學生。這是由于中學生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心理健康受到生活事件的影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生活應激事件的增多,受負性生活事件影響的程度增強,因而心理健康問題有加重的趨勢。
3學校開設體育社團與職高學生心理健康
3.1體育運動對職高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在體育運動中不僅能直接體驗到運動的快樂,還可以起到喚起人們的想象聯想、提高注意力、記憶力,豐富個人情感,使心理素質趨于完善。因而中學教師在體育課中應加強體育運動與健康指導,以夠緩解學生學習焦慮,加強學生自控、意志、自信、心理承受能力。由表2可知,只有偏執、抑郁與焦慮3項有差異,說明喜歡體育運動的人性情更開朗,更容易適應環境。只有軀體化、人際敏感與焦慮有極顯著性差異,抑郁因子有差異,說明經常鍛煉身體的職高學生情緒更穩定,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更強,人際適應能力更強。職高階段在思維、道德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處于人生的轉折期,因而往往會產生很多的困惑和問題,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多發期。學生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能使情緒穩定,降低焦慮、抑郁、緊張的心理紊亂狀態,提高愉快程度,而且能更容易適應環境,較易接納別人和融入社會,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健康的個性。因而對職高學生進行積極的體育活動指導,對心理健康干預是十分有必要的。
3.2職高開設體育社團的意義
新課標改變了以往我國體育教學中“學科中心論”的教學模式,更為充分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突出了學生這一教學中心的主體,更注重“人本主義”教育理念。而中學體育教育中健康目標的實現,須尋求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不僅能較好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而且使其身心素質得到相應的完善,并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以體育社團為主要形式的課內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便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形式。這里所提出的體育社團是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增進健康為目的,以自覺自愿結合為基礎,在課內或課外進行持續性體育活動的組織。體育社團主要是面向校內學生,將一些學生喜愛的項目或流行的時尚運動開設體育興趣班或選修課,作為第二課堂,以彌補體育課教學內容不能完全滿足學生興趣的矛盾,它具有鮮明的興趣傾向性,有利于學生在體育課之余積極主動地參加更多的體育運動,增強體質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
3.3開展體育社團的方式
3.3.1教師對學生體育學習策略的指導
學生體育學習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需要體育教師的指導與幫助,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應有意識為學生靈活運用體育學習方法提供各種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需要。體育教師要善于創造和營造有利于促使學生靈活運用體育學習方法的活動情景和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學習和運用體育學習的策略,不斷提高其體育學習策略的水平。在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學生之中,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指導員。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活動時的心境、態度和感受,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運動過程的樂趣,享受運動成果帶來的快樂,從而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3.3.2教學內容選擇
選擇中學生感興趣和喜愛的項目,開設體育社團作為體育選修課或第二體育課堂。學生活潑好動,對于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傳統項目十分喜愛,學校可以開設這些項目的體育社團,吸引一些有基礎的同學參加,進行戰術技術的提高;開設一些熱門項目的體育社團,如舞蹈、輪滑、跆拳道等,吸引有共同興趣的同學參加,大家組織在一起自學、自練,相互交流,或邀請校外專業教師不定期地給予指導,以滿足中學生追求時尚的需要;開設登山、定向、遠足等體育社團,在課外或雙休日時間進行活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使學生在課余走進大自然,以更健康的心態融入社會。
3.3.3組織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組織形式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進行諸如教學分層、自主結合、打擂臺競賽等,沒有規范統一,只要求學生能積極主動、創新求趣。打破年級、班級限制,可以使有相同愛好與興趣的學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培養學生與人交往能力,緩解學習焦慮,開放學生內心世界。教師的作用在指導與組織,在適當的時候社團成員進行表演與競賽,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4結論
在職高推行體育社團,有助于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全學生身心,使人和諧發展,并與高校形成良好的教學生態鏈。它以健康為第一目標,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這不但符合新課標要求,也順應時展的需要,并成為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孟萬金.心理傳統——全人發展的教育根基[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
[2]殷小川,李焰.中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9(1).
[3]鄭日昌.中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4]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作者:黃運體 單位:杭州市服裝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