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機械加工工藝的分析與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過去傳統的茶加工全部采用手工制作手法,隨著銷量的不斷增加,過去的手工炒茶已經很難滿足消費者日益增加的需求。各地政府需要聯合農業局對當地茶機械加工制作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研發出茶機械加工工藝,在保證茶品質的同時增加了茶的銷量。本文主要分析茶機械加工工藝,以期為推動我國茶業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茶;機械加工;工藝;分析
1采摘與攤放
1.1鮮葉采摘
茶品質的好壞與“分采標準”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采摘茶期間,通常都是在清明前開園,茶芽成朵時方可采摘。在采摘過程中必須要提手采,盡可能不要夾帶魚葉、茶蒂等無物質。通常情況下,特級茶的采摘標準即一芽一葉,形似筆尖,平均50飛鮮葉包含5000左右的茶芽;一級茶的采摘標準即一芽一葉,但是其數量要遠遠低于特級茶;二級茶的采摘標準即一芽一葉為主,并夾雜少量的一芽二葉[1]。
1.2鮮葉進廠
高級茶鮮葉的攤放面積約為0.5kg/m2,需要攤放約12個小時,一些有條件的茶加工廠大都半采用多層攤青柜架,利用無毒網紗,既保證鮮葉水分的散發,又避免翻拌這一工序,放置8小時就可以。在攤放過程中茶葉厚度不可以超過3厘米,觀察茶葉的變化來調整加工時間。此舉不僅有助于發展茶葉品質,且緩解了采摘與加工間的矛盾,對茶葉品質的提升具有幫助。
1.3攤放程度
鮮葉含水率在降到百分之七十后,茶芽漸漸變軟,表面光澤不見,散發出陣陣清香,隨即進入下一道工序。
2殺青
2.1機械
選取依據茶葉生產規模大小,選用6CST-30型或者是6CST-40型的殺青機。
2.2殺青溫度、時間、投放量
利用機械殺青,一般利用溫控儀將溫度控制在二百六至三百二攝氏度,出口處筒腔的溫度控制在九十攝氏度。應用高溫短時間內鈍化茶鮮葉中酶的活性,避免茶葉中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以此來保證茶葉的色香味。需要注意的是,殺青溫度的高低、時間的多少主要是由機型而決定的[2]。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使用手來感受殺青所需的時間。6CST-30型殺青機需要一分鐘左右的時間,6CST-40型殺青機需要一分半的時間。在投葉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連續抓最少3次鮮葉投擲于筒內,使殺青機內壁熱量被充分吸收,以此來規避出現焦葉的情況。當殺青快結束時工作人員需要事先關閉熱源,使用小型鼓風機在進葉處吹風,以此避免葉子干枯。一般情況下,6CST-30型殺青機的投葉量為每小時15-20千克;6CST-40型殺青機則是每小時20-30千克。
2.3殺青程度
殺青過程中控制茶葉含水率,約百分之六十二,當茶葉變軟、葉色變暗、折梗不斷就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
3理條
在理條環節,工作人員可以使用自動控溫儀專用斜鍋,將溫度設置在200-220攝氏度,平均每鍋投放約150g的茶葉,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在理條過程中需要先拋后理,抓條時手心保持向下方向,沿著鍋緣使用拇指在離鍋心15厘米的位置,借助自己的腕力,將茶葉從虎口處快速甩出去,使茶葉逐一落入鍋心,重復多次,使其逐漸成為緊條、圓直的形狀。除此之外,可以采用長版鍋式扁茶炒制機進行梳理。此種機械不僅避免了手工理條的疲勞,又能實現預期的理條效果。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將機械溫度調至180度以內,最多茶葉投放量不超過200克,時間大概在5分鐘左右。
4揉捻
4.1機械選用
依據茶芽葉的細嫩程度、比重大小、體積大小等多個要素,選用小型名茶揉捻機,市場中比較常見的有6CRM-15、6CRM-20、6CRM-15型。
4.2時間及投放量控制
依據揉捻機自身的容量投放理條葉,投入量控制在百分之九十左右。以6CRM-15型號揉捻機為例,直徑25厘米,桶高19厘米,每桶可以裝2kg的理條葉。一般情況下,特級葉揉捻時間為10-10分鐘;一級葉揉捻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二級及二級以下葉的揉捻時間控制在20-25分鐘。以輕壓為主,特級茶一般不需要加壓,1-2級茶可在揉捻中加壓5-8分鐘。
5初烘
5.1機械選用
一般情況下,選擇6CHP-60這一型號的以柴為主要燃料的熱風爐單層名茶烘干機。利用引風機將冷風吸入至熱風爐中,加工成熱風,并使其進入到烘干箱體,對烘盤上的茶葉進行烘焙。對于一些有經濟能力的加工廠,可以選用SF-6CHZ型烘焙機,以此來不斷提升產量。
5.2溫度與厚度的控制應用
HP-60這一型號名茶烘干機,將溫度調到120攝氏度,保證烘焙箱內的溫度保持在70-80攝氏度,三分鐘翻動一次。在翻動過程中動作一定要輕緩,可以手提紗布逐漸收攏茶葉,逐漸攤開,二次攤烘。在利用SF-6CHZ型烘焙機進行烘焙過程中,溫度需要控制在一百攝氏度,攤葉厚度不可以超過2厘米,不需要進行翻動。
6整形選用
6CB-140型號的電熱溫控整形機,有助于保證茶葉的外形與色澤。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將儀器溫度調至150攝氏度,每次投葉量不可以超過2公斤,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滾炒時間不可以超過10分鐘,不然會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
7復烘應用
6CHP-60的單層名茶烘干機或是6CHZ-6型號的烘焙機,溫度控制在100攝氏度,攤葉厚度控制在5-6厘米,時間約為一小時。復烘過程中要控制箱內風溫,以文火慢烘。在成品茶含水率低于百分之五后,再次進行擇茶去雜,以此來全面保障茶的品質。
8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茶產業正處于產品格局變化與推行機械化加工的階段,要想不斷提升茶葉產量,就需要貫徹落實全程機械化工藝發展戰略,不斷提升茶機械加工的清潔化、規模化,從而不斷增加人們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肖遠金.茶葉加工機械的保養與維修[J].南方農機,2008,39(2):21.
[2]周衛陽,徐德良,孫慧斌,等.桑芽葉茶機械加工技術及提高品質的方法[J].江蘇蠶業,2017,33(4):32-33.
[3]周竹定.龍井茶機械加工利弊分析[J].中國茶葉,2016(5):36+41.
作者:王家勇 單位:安徽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